當前位置:首頁>知識>古代四大名樓是哪些?分別有什么歷史背景?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2)
|
不得不說人們是真的很喜歡“四”這個數量,古代的各個方面杰出的人、物都是有四個,比如說非常有名的四大美女四大美男,還有各種小說里面的四大家族等等,很多時候都離不開“四”。古代的四大名樓也是如此,歷史上建造過非常多的各種“樓”,那么究竟哪四個才能入選四大樓呢?一起來看看吧。
四大名樓也是“四大”文化現象之一,不過說法太多,無法統一。查了查,起碼有以下幾種: 一、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鸛雀樓。 二、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蓬萊閣。 三、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光岳樓。 四、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大觀樓。 五、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越王樓。 個人覺得應該是第二個排名最為合理,因為,鸛雀樓并不屬于中國古代四大名樓,應該是中國古代四大歷史文化名樓之一。
一、滕王閣: 據傳,滕王閣因李元嬰始建而得名。李元嬰,唐高祖李淵的第22子,李世民之弟,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被封為滕王,后遷到洪州(南昌)任都督,在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于城西贛江之濱建起一座樓臺為別居,此樓即滕王閣。 滕王閣歷經1300多年來,興廢28次,明代景泰年間(公元1450——1456)巡撫都御使韓雍重修,其規模為三層,高27米,寬約14米,1926年軍閥混戰,被北洋軍閥鄧如琢部縱火燒毀。建國后,江西省政府重建滕王閣,。。。。如今滕王閣連地下室九層,高57。5米,占地達47000平方米,明三層暗七層,加上底下兩層一共九層,琉璃綠瓦,鎏金重檐,雕花屏閣,朱漆廊柱,古樸高雅,蔚為壯觀。主閣南北側配以“壓江”、“挹翠”二樓,與主閣相接連,還有庭院、假山、亭臺、荷池等建筑相配。無論其高度還是面積,均遠勝于歷代四閣,同時也大大超過了現在的黃鶴樓和岳陽樓,仍然居于江南三大名樓之首。 滕王閣之所以聲名遐邇,很大程度上歸功于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閣序》。傳說當時詩人王勃探親路過南昌,正趕上閻都督重修滕王閣后,在閣上大宴賓客,王勃一氣寫下這篇令在座賓客贊服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即《滕王閣序》)。此后又有王仲舒作記,王緒作賦,史稱“三王文章”,從此序以閣而聞名,閣以序而著稱。 滕王閣依城傍水,風光旖旎,歷代騷人墨客多會于此,像韓愈、歐陽修、曾鞏、王安石、蘇軾等都不止一次地到此游覽,且都留下珍貴的麗詞華章。 步入新閣,仿佛置身于一座以滕王閣為主題的藝術殿堂。 第一層,正廳有一表現王勃創作《滕王閣序》的大型漢白浮雕《時來風送滕王閣》,巧妙地將滕王閣的動人傳說和歷史事實融為一體。 第二層 ,正廳是23.92 .x 2.55 米的大型工筆重彩壁畫《人杰圖》,繪有自秦至明的80位獨領風騷的江西歷史名人,像陶淵明、歐陽修、曾鞏、王安石、宋應星、朱熹、湯顯祖、朱耷等都彰顯畫面;畫中人物有站有坐、有正右側、有喜又怒、有哀有樂、神態各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其地位、身份、關系都表現得恰到好處。 第四層,表現江西山川精華的《地靈圖》,即把江西的山川地貌、人文景觀、旅游名勝,諸如廬山、龍虎山、青云山等都濃縮于一幅畫上,蔚為大觀,十分生動。上下兩幅巨畫連起來是“人杰地靈圖”,驚服其巧妙構思! 第五層,是憑欄眺望最佳處。進入殿堂迎面是蘇東坡手書千古名篇:《滕王閣序》。 《滕王閣序》中的兩句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邵華保存的**的手跡,制成一副主樓正門的鎏金巨聯,給人古樸凝重之感。上面的照片是這幅巨聯縮制成掛板,展于大廳內。
二、黃鶴樓: 黃鶴樓位于湖北武昌蛇山的黃鶴磯頭,始建于三國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屢建屢毀30余次之多,最后一次是清末光緒十年(1884年8月),因漢陽門外董家坡居民 房屋起火,殃及黃鶴樓,僅存千斤寶蓋接鼎一架。 1981年黃鶴樓重建破土,1984年建成新樓五層,高51.4米,底層各寬30米,(古樓底層各寬15米,高9,2丈,加上7尺寶頂,為9.9丈)鋼筋混凝土、仿古結構。 傳說中黃鶴樓原為辛氏開設的酒店,一道士為了感謝他千杯之恩,臨行前在壁上畫了一只鶴,告知它能下來起舞助興,從此賓客盈門,生意興隆。過了十年,道士復來,曲笛吹奏,道士跨鶴直上云天。辛氏為了紀念幫他致富的仙翁,在其地起樓,名曰黃鶴樓。三國時在臨江的山巔建樓,首先出于軍事上的需要,但后來成為文人薈萃,吟詩、會友、宴客、賞景的游覽勝地。崔顥、李白、白居易、賈島、陸游等都登臨吟哦,唐代詩人崔顥登樓留下一首千古流傳的名作:《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情景交融,膾炙人口。后來李白登樓,放眼楚天,胸襟開闊,詩興大發,正要提筆寫詩時,卻見崔顥的詩,自愧不如,只好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崔顥題詩,李白擱筆,從此名聲大盛。細點諸多名詩絕唱,都是悲情愁緒、惆悵百感的華章麗句,難能和今人相比。真正借黃鶴樓表現博大胸懷的當屬**。聽罷:“黃鶴知何去?剩有游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僅半闕詞,就一掃郁悶、憂傷情懷。 1957年建大橋的武昌引橋時,占用了黃鶴樓舊址,今樓距舊址約一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嶺上。現在的黃鶴樓公園占地260余畝,除主樓外,還有一系列配套景點,游人自西向東拾級而上,有寶塔頂、百松園、白云閣、梅園、和岳飛亭等。。。。從南門進,經過有“鵝池”的那個公園,里面有碑刻、墨跡甚多,其中王羲之一筆寫出的“鵝”字,非常醒目。 在岳陽樓前有一對銅制兩只仙鶴立于龜蛇背上,造型甚美,很多游客在此拍影留念。
三、岳陽樓: 岳陽樓位于岳陽市(古巴陵)洞庭湖畔,名冠江南三大名樓之首。岳陽市山、水、樓具備,風景如畫,名勝古跡眾多。以“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而享譽天下。 岳陽樓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傳為三國東吳大將魯肅的“閱兵樓”。西晉、南北朝時稱“巴陵城樓”,初唐稱“南樓”,中唐李白賦詩之后,始稱“岳陽樓”。 岳陽樓同樣也是屢毀屢修,今樓是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修的,四柱、三層、飛檐、純木結構,主樓高三層,15米,中間以四根大楠木撐起,再以12根柱作內圍,周圍繞以三十根木柱,結構整體沒有一顆鐵釘,沒有一道巨梁。樓頂覆蓋黃色琉璃瓦,造型奇偉。歷史上,杜甫、韓愈、劉禹錫、白居易、李商隱等均前來登臨覽勝,公元1045年,慶歷四年春,滕子京重修岳陽樓,范仲淹作《岳陽樓記》,從此岳陽樓更加聞名遐邇。 一樓的雕屏是公元十九世紀的復制品。 二樓的所嵌雕屏為公元18世紀大書法家張照所書,字形方正、筆力雄渾,技法多變,獨具匠心,為傳世之珍品。 三樓是**書杜甫詩《登岳陽樓》筆法雄健奔放,形神兼備 對上述三樓,稱之為江南三大名樓,或全國三大名樓,并無異議。至于全國四大名樓,那第四樓是那座樓呢?有的說是蓬萊閣,有的認為是鸛雀樓,我看好蓬萊閣。下面將蓬萊閣略介紹如下,供讀友參考。
蓬萊閣: 蓬萊閣——位于蓬萊城北面的丹崖山上,自古就有“仙境”之稱。唐代這里建有玉龍宮和彌陀寺,宋代的1061年由郡守朱處約建蓬萊閣供人游覽;明代萬歷17年(1589年)巡撫李戴在蓬萊閣附近增建了一批建筑物,1819年清知府和總兵擴建,才使蓬萊閣具有現今的規模。傳說漢武帝多次駕臨山東半島,登丹崖山,尋求“蓬萊仙境”,后人就把這座丹崖山稱作蓬萊。 蓬萊閣建于山頂上,遠遠望去,恍如神話中的仙宮。蓬萊閣占地32800平方米,建筑面積達18960平方米,樓亭殿閣分布有致,建筑園林交相輝映,沿地勢而建,協調壯觀,山丹海碧,清風宜人,遂成為名揚四海的游覽勝景。 |
上一篇:冬瓜的新做法,味道鮮美好吃又耐飽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