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安身之地典故出處介紹
發(fā)布時間:2025-10-28閱讀(1)
|
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看的出來劉備十分信任諸葛亮的能力。但是劉備對于這樣一位毫無經驗的山間書生,他的信任感究竟從何而來呢?這可不是單單有人向劉備推薦就能做到的。當時劉備非常需要人才來輔佐自己,但他自己又不是什么名門望族出身,想要吸引人才必須靠真心打動他們。所以劉備大費周章請諸葛亮對于他來說是完全不虧的,如果諸葛亮真是一位治世之能臣,那劉備不就賺大了么。 ![]()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演義》第四十回。按照小說的時間順序,這個故事發(fā)生在諸葛亮火燒博望坡之后。故事的主人公分別為劉備和諸葛亮。原文如下: 卻說玄德問孔明求拒曹兵之計??酌髟唬骸靶乱靶】h,不可久居,近聞劉景升病在危篤,可乘此機會,取彼荊州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毙略唬骸肮陨跎?但備受景升之恩,安忍圖之!”孔明曰:“今若不取,后悔何及!”玄德曰:“吾寧死,不忍作負義之事。”孔明曰:“且再作商議?!?/p> 按照小說的故事進程,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不久,曹操就派夏侯惇、李典、于禁等人率兵進攻新野。關羽、張飛對諸葛亮的能力心存疑惑,張飛甚至出言諷刺。不過,在諸葛亮的巧妙安排下,劉備大**燒博望坡,取得諸葛亮出山后的第一場勝利,關羽、張飛二人對諸葛亮佩服不已。此戰(zhàn)結束后,諸葛亮認為曹操必將親率大軍前來進攻,向劉備獻上一計,提出趁著劉表病重奪取荊州。也就是在這番交談之中,諸葛亮說出了“安身之地”這句成語。 安身之地這句成語的大意是存身的地方,多用意形容以某地作為建業(yè)的根基。這句成語大家都耳熟能詳,或許會認為該成語很早就已經出現(xiàn),其實它的最早出處就是《三國演義》。 ![]() 小說中的這個故事與真實的歷史還是存在一定差異的。劉備火燒博望坡在歷史上是存在的,不過時間確實在獻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而諸葛亮出山則是在獻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這也就意味著這個故事真假參半。火燒博望坡是真,諸葛亮參戰(zhàn)是假。 那么,諸葛亮建議劉備奪取荊州是真是假呢?同樣也是個真假參半的事情?!度龂尽は戎鱾鳌分杏幸欢芜@樣的記載:“曹公南征表,會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請降。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聞之,遂將其眾去。過襄陽,諸葛亮說先主攻琮,荊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庇纱丝梢娍闯?,諸葛亮的確向劉備提出過奪取荊州的建議,不過時間卻是在劉表病逝之后,而非病重期間。 ![]() 劉備為何會拒絕諸葛亮的建議,這一點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曾經提過,劉備并非不忍心奪取荊州,而是力不能及。且不說以劉備的兵力能否拿下荊州的州治襄陽,就算是占據(jù)了襄陽,也將馬上面臨曹軍的強大的攻勢。以雙方的力量對比及襄陽的地形來看,劉備全軍覆沒的可能性很大,所謂的“安身之地”其實是一塊死地。由此可以看出,剛剛出山的諸葛亮還是經驗不足,遠遠比不上久經沙場的劉備。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