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酒中不語真君子下一句才是重點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3)
|
“酒中不語真君子”是一句俗話,意思是能在酒后依然保持從容安靜的人,才是真正有修養的人。用現代話來說,就是指一個人的酒品很好,醉酒后也不會胡亂說話。當然喝醉了自然不知道自己會做出什么事情,這點可能還要看酒量好不好,有些人喝醉后就解放天性或許也是無意之舉。其實“酒中不語真君子”后面還有一句,也十分重要,這次就為大家講講這兩句話背后的故事,看看古人講的話究竟有沒有道理。 ![]() 中國是禮儀之邦,在很多場合中國人是講究禮教和禮儀的。像“尊老愛幼”、“助人為樂”等這些優良傳統美德從古代一直沿用至今,到現在我們依然發揚、推崇著。 禮儀,從大的方面來說,關系到國與國之間的邦交。 中國人從古至今就非常熱情好客,對于外國來者一直很尊敬。盛唐時期是中國發展歷程中重要的一個朝代,盛唐時期的人文、科技達到了空前的繁榮,吸引了周邊很多小國家派學者前來大唐學習和交流。 對于外國人學習和傳播中國文化唐朝人從不拒絕。 圣人孔子在《論語》中也有話“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在古老的春秋時期,孔子就有這樣對待遠方來客的禮教總結,可見中國人重禮儀、熱情好客的程度。 禮儀,從小的方面來說,也體現在鄰里之間的交往。 比如鄰居之間見面要相互打招呼,現在社會儀式簡單了,小田猜測在古代古人們見面打招呼時也一定是要拱手作揖的吧?還有人情份子也講究禮尚往來,就是現在中國人也是非常重視這個禮儀的。當然,作為鄰居,互幫、互助、互敬也是最常見的禮儀之事。 可見,不管是國與國,還是家與家,中國人都是講究禮教、禮儀的。本期文章中我們就來說一說中國由來已久的“酒桌文化”,或者說是“酒桌禮儀”。 中國的酒文化可以說差不多貫穿了整個中國的歷史發展史。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愛好喝酒,不管是普通老百姓款待好朋友,還是國家的重要儀式,都離不開酒。 唐代著名詩人李白、杜甫,他們斗酒詩篇,借著濃濃的醉意,揮毫成章,給后世留下了首首膾炙人口的經典詩歌。 ![]() 也正因如此,從古至今中國人對酒的喜愛就特別濃烈,相應的“酒局”自然也就少不了。不過古人常說“酒后吐真言”,因為酒精的麻痹作用,言行多少會有些失態,在酒局上就會出現形形色色的人。 正因為酒可以麻痹一個人的神經,所以古人往往可以在醉酒后看清一個人的品行。 老人們常說“酒品如人品”,看一個人酒桌上的言語表現就基本能看出來這個人的人品。我們常說的“圣賢、君子”在酒桌上就是很講究禮儀、禮教的。就像古人總結的這句俗語“酒中不語真君子”,說的就是君子在酒桌上的不凡表現,這也足以能看出中國“酒桌文化”的諸多講究了。 那么這句俗語“酒中不語真君子”是說君子酒后不能說話嗎? 答案當然不是! 其實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喝酒的人不亂說話、不瞎說話,而且言談舉止穩重大方,酒后不失禮節的人才算得上是君子”。這里的“不語”并不是“不能說話”而是“不亂說話、不瞎說話”的意思。 酒局對于我們來說,并不陌生,誰還沒有親戚、朋友、同學啊,隔三差五地就會小聚一下。 我們不求成為“圣賢”和“君子”,但酒桌上我們對自己的言行也要有所注意。酒不是個好東西,它麻醉人的神經系統,容易讓我們丑態頻出。 有些人酒后亂說話、愛吹牛、做些出格的事或者是拼命勸別人酒,我想大家身邊這樣的人應該也不少,這樣的行為本身就不是禮儀、禮教的表現,而且還會得罪他人,朋友做不成不說,如果是生意上的伙伴,那就更得不償失了。 ![]() 說到這里,小田倒是想起來一件事。前些天,網上瘋傳過一段視頻。說的是一姑爺和老丈人倆人喝多酒了,爺倆拿著酒瓶子又是摟又是抱,看樣子還拜把子了。 你說這點酒喝的,可真亂啊! 這樣的行為已經亂了輩分禮儀之說。雖說爺倆關系很好,但酒醒后爺倆看著瘋傳的視頻,應該也覺得很尷尬、很哭笑不得吧! 所以說,酒桌上我們對自己的言行要有所注意,喝酒傷身,如果你降不住它,小田建議大家還是少喝為妙。 對人、對已都有好處! 還是那句話,我們不求能成為“圣賢、君子”,但起碼我們要注意一些酒桌上禮儀,別亂了分寸,那樣丟人可就丟大了啊! 說完這半句俗語,我們再來看看與之對應的下半句。這句俗語總結得更加精彩,卻少有人知,老祖宗的話確實字字有理啊! 這下半句便是“財上分明大丈夫”。 何為“大丈夫”?簡單來說,大丈夫就是那種能夠頂天立地、一言九鼎、做事光明磊落、行得正的純爺們。這里的“財”就是金錢的意思。那么這句俗語的大意就可以理解為“財物來源正大光明并正確理清財物的人才是大丈夫”。 ![]() 我們先來說一說“財物來源正大光明”:古人常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錢財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對于君子、大丈夫而言,對于金錢的來路是嚴格、分明的。 有些人通過行竊、欺詐等卑鄙手段得到了金錢,雖然手里富裕了,但這般偷雞摸狗的行為并非是大丈夫所為。 真正的大丈夫“取財之道”光明磊落。大丈夫絕不會如此卑鄙,他們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去賺取錢財。所得的報酬是自己的血汗錢,沒有一點違法的收入。 我們再來說說“正確理清財物”:對于這個觀點,其中包含兩點。 一是大丈夫對于財物的去向,所謂“好鋼用在刀刃上”便是這個理了。大丈夫通常會將金錢花在正道上,不管對家庭還是事業來說,都是有很大幫助的。 相反,將金錢用在歪道上,比如用在**和花天酒地上,這種行為可不是大丈夫所為啊! 二是大丈夫講究誠信。欠了別人的錢財,大丈夫總是會想方設法盡快還人家,而這份恩情大丈夫也會銘記于心。即便是到日子沒有還上錢,大丈夫也會提前找到朋友說明原因,他們可不會以各種理由拖延或者躲躲藏藏,現在流行著這么一句話“欠債的是爺”,這句話雖然聽著有些可笑,但細想下,確實有道理。 造成這樣的原因,其實應該是人與人之間誠信的缺失,缺少了大丈夫應有的誠信、責任與擔當。 社會需要正能量,而這種正能量就需要我們每個人去傳承和發揚。我們應該努力完善自己,讓自己“大丈夫”一些,少一些“小人”的奸詐與欺騙,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健康發展。 文/小田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