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陌上桑和孔雀東南飛里的秦羅敷是同一個人嗎?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0)
|
《陌上桑》和《孔雀東南飛》,都是我國古代兩首非常有名的樂府詩,不過明明是兩首不同的詩,為什么其中卻同樣都出現了一個人物“秦羅敷”?《陌上桑》里面秦羅敷是一個采桑女,而《孔雀東南飛》里面的秦羅敷是焦仲卿的母親最中意的兒媳。雖然是在兩首不同的詩里面,但是名字都是一樣的,那這兩個秦羅敷會不會就是同一個人呢?
秦羅敷,是生活在東漢末年到三國的這段時期的人物,她的出現最早可以追溯到樂府詩《陌上桑》中,詩中她是以采桑女的形象出現的,詩中對她的外貌并沒有詳細的描寫,但是通過他人的反映我們還是可以看出秦羅敷是個貌美的姑娘。后來在《孔雀東南飛》中也出現了一個叫羅敷的姑娘,他是焦仲卿的第二任妻子,這兩人之間是不是存在某種關系,她們兩個人是不是同一個人呢? 秦羅敷,生活在東漢末期到三國這段時期,最早我們可以追溯到樂府詩《陌上桑》,詩中描述了一位叫秦羅敷的姑娘。在詩中,一位叫秦羅敷的姑娘在城南采桑葉,她長相美麗,得到了許多人的傾慕,當時正好有個使臣路過,看到秦羅敷的美貌問她是否愿意跟他一起走,秦羅敷拒絕他的同時還贊揚了自己的丈夫。 秦羅敷容貌美麗,姿色動人,對于秦羅敷的外貌詩中并沒有詳細描寫,而是通過其他人物的形態來凸顯的,行人見到秦羅敷,都要放下擔子駐足捋著胡子觀賞她,少年見了他都摘掉帽子,耕地的看到他忘記了耕犁,鋤地的看到他都忘記了要鋤地,由此可見她的美貌。 不論是在《陌上桑》還是《孔雀東南飛》,在這兩首樂府詩中都出現過秦羅敷這個人,那么她們兩個是不是同一個人呢?她們并不是同一人。 在古代中國,桑樹的種植面積北方要多于南方,《孔雀東南飛》的故事發生地點是在安徽廬江,而且孔雀東南飛的故事應該也是發生在南方,而《陌上桑》里的羅敷是現在河北邯鄲人氏,故事發生的地方不一樣。除此之外《孔雀東南飛》的故事是發生在東漢獻帝年間,而《陌上桑》記述的故事是發生在東漢光武帝年間,時間上都是不統一的。
歷史上是否有羅敷這個人都還有待考證,或許只是文學作品虛構的一個形象,她是美女的代稱,《陌上桑》里的秦羅敷也只是她的自稱并不是她的真名,《孔雀東南飛》的故事里羅敷是焦仲卿的第二任妻子,從兩首詩的故事發生的年代與發生的地點我們可以推算出以個結論,孔雀東南飛里的羅敷與陌上桑中的秦羅敷并不是同一個人,都只是美女的代稱而已。 羅敷,邯鄲人(今河北省邯鄲市邯鄲縣三陵鄉姜窯村),她忠于愛情,熱愛家鄉、熱愛生活,是古趙邯鄲美女的代表。 在《陌上桑》中,有一位名叫秦羅敷的美麗女子在邯鄲城南隅采桑,人們見了她都愛慕不已,正逢一個“使君”經過,問羅敷愿否跟他同去,羅敷斷然拒絕,并將自己的丈夫夸耀了一翻。《陌上桑》的母題淵源甚遠。中國古代的北方盛產桑樹,養蠶業也相當發達,每當春天來臨,婦女們便紛紛采摘桑葉,《詩經·魏風》的《十畝之間》,對其情景有生動的表現。由于采桑之處女子很多,所以,其地也往往成為男女戀愛的場所,《詩經》中所吟詠的“桑間濮上”之地,便是如此。 由此,也產生了許多有關采桑女的傳說故事,其中的一個主要母題,就是一過路男子向一采桑女子求愛。上古的大禹涂山女傳說,春秋的解居父傳說,秋胡妻傳說等等,都是具有這種母題的故事,《陌上桑》則是這一母題在漢代的變奏(辛延年的《羽林郎》其實也是這一母題的變奏)。不過,和前此的具有這一母題的傳說故事相比,《陌上桑》更富于浪漫性和詼諧性,體現了漢代文學的長足進步。
“羅敷”是漢代女子的名字,猶如漢代男子喜歡用“延年”是一樣的;正如同在建國初期的家長給男孩起名愛用帶有‘剛,強,軍,民’的名字一樣,是時代引領的集體思潮。 詩中提到的“倭墮髻”是東漢京城一帶最流行的發型,是“盤桓髻”的改進,發髻偏墜一旁,猶如騎士的墜馬一般,更顯佻巧和嫵媚。 我國婦女以帶耳環為美,而耳環作為婦女的裝飾品是從東漢開始的,羅敷以明珠作耳環,湘綺及紫綺為衣裳.都是東漢時期的時髦妝扮。 中國古代,以男耕女織為分工。“女織”從廣義上說,也包括了采桑養蠶。桑林在野外,活動比較自由,桑葉茂盛,又容易隱避,所以在男女之大限還不很嚴厲的時代,桑林實是極好的幽會場所。在這里,誰知道發生過多少浪漫的故事?自然而然,桑林便不斷出現于愛情詩篇中。可以說,在《詩經》的時代,桑林已經有了特殊的象征意味。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原先桑林中那種自由自在的愛情遭到了否定。桑林成了女子拒絕男子愛情的場所。所以“羅敷”的形象成了美和情感的因素,同時代所要求的德性的結合。 |
上一篇:如何快速的做一碗美味的羅宋湯?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