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2020驚蟄是幾月幾日?要做些什么如何養生?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1)
|
二十四節氣的驚蟄即將要到來了,驚蟄在二十四節氣中寓意著氣溫回升,降雨增多,而萬物生機逐漸顯現。那么,你知道2020年的驚蟄是哪一天嗎?就是3月5日,也就是農歷的二月十二。驚蟄過后,是否寓意著萬物恢復生機,氣溫也會越來越高了呢?俗話常說一場春雨一場暖,那么在一陣陣的春雨過后,春天也來臨了,在驚蟄這天又有那些養生方面的習俗呢?驚蟄這一天要吃些什么,有哪些飲食習慣呢?
1.驚蟄簡介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斗指丁,太陽到達黃經345°,于公歷3月5-6日交節。驚蟄,為干支歷卯月的起始;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萬物出乎震,乃生發之象。時至驚蟄,陽氣上升、氣溫回暖、春雷乍動、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 驚蟄在二十四節氣中,是反映自然生物在受節律變化影響而出現萌發生長的現象,它是古代農耕文化對于自然節令的反映。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驚蟄節氣在農耕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自古以來我國人民很重視驚蟄這個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節令。 驚蟄就是春天的第一聲驚雷,所謂“春雷驚百蟲”,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蟲。一歲十二個月建,每月對應一卦,卯月(包括驚蟄和春分兩個節氣)對應的是雷天大壯一卦;大壯卦的卦象就是天上開始打雷了,雷在天上響,非常形象。 驚蟄是卯月之始,“卯”,冒也,萬物冒地而出,代表著生機;所以卯月(二月)也是能量迸發的月份,一年春耕由此開始了。 驚蟄節氣的標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動、萬物生機盎然。從我國各地自然物候、氣候進程看,“驚蟄始雷”僅與我國南方部分地區的自然節律相吻合。
2.驚蟄有哪些習俗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風作浪,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所謂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制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需以肥豬血喂之,使其吃飽后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驚蟄吃梨 在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驚蟄吃梨源于何時,無跡可尋。關于驚蟄吃梨有幾種說法: 是因為驚蟄這個節氣萬物復蘇。驚蟄時節,乍暖還寒,除了注意防寒保暖,還因氣候比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所以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梨可以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此時飲食起居應順肝之性,吃梨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以增強體質抵御病菌的侵襲。 古代時生物類別比較多,有些傳染病也沒有100%的特效藥,而驚蟄這一天正是萬蟲蘇醒的時候,吃梨是提醒大家小心并預防。 蘇北及山西一帶有流傳有“驚蟄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諺。也有人說“梨”諧音“離”,據說,驚蟄吃梨可讓蟲害遠離莊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
蒙鼓皮 驚蟄是雷聲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鳥嘴人身,長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錘,一手連擊環繞周身的許多天鼓,發出隆隆的雷聲。驚蟄這天,天庭有雷神擊天鼓,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周禮》卷四十《揮人》篇上說:"凡冒鼓必以啟蟄之日。“注:“驚蟄,孟春之中也,蟄蟲始聞雷聲而動;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見不但百蟲的生態與一年四季的運行相契合,萬物之靈的人類也要順應天時,凡事才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打小人”驅趕霉運 驚蟄象征二月份的開始,會平地一聲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霉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所以每年驚蟄那天便會出現一個有趣的場景:婦人一邊用木拖鞋拍打紙公仔,一邊口中念念有詞地念:“打你個小人頭,打到你有氣冇定抖,打到你食親野都嘔”的打小人咒語。 《千金月令》上說:“驚蟄日,取石灰糝門限外,可絕蟲蟻。”石灰原本具有殺蟲的功效,在驚蟄這天,灑在門檻外,認為蟲蟻一年內都不敢上門,這和聞雷抖衣一樣,都是在百蟲出蟄時給它一個下馬威,希望害蟲不要來騷擾自己。 抒發內心不忿 很多人都將“打小人”神化,其實此純粹是民間習俗而已,打小人的用意在于透過拍打代表對頭人的紙公仔,驅趕身邊的小人瘟神,宣泄內心的不滿,大部分人去打小人,一般目的是求新一年事事如意,冇小人搞搞震,而被“打”的對象,主要是二奶以及工作上的“金手指”。打小人的目的,就是要希望他們知難而退及抒發個人內心的不忿。
3.驚蟄吃什么比較好1、梨 驚蟄時節,應多吃生津潤肺的食物。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在民間還有驚蟄吃梨的說法,梨的吃法很多,可生食、可蒸煮,也可以榨汁。建議春季吃梨最好還是以冰糖煮制,這樣不僅可以避免食物冰冷,更利于和胃降逆。冰糖蒸梨、川貝蒸梨制作簡單方便,對咳嗽有一定的作用。 2、菠菜 驚蟄節氣后,陽氣生發容易導致肝火旺盛,中醫有“春宜養肝”之說。有人說,菠菜是最適宜養肝的綠色蔬菜。中醫認為,菠菜性甘涼,入腸、胃經,有補血、利五臟、通血脈、止渴潤腸、滋陰平肝、助消化、清理腸胃等功效,對肝氣不舒并發胃病、頭痛目眩和貧血等有較佳的輔助療效。不過,菠菜應先用沸水焯后再烹調。 3、空心菜 春季是吃空心菜最好的季節。這個時候的空心菜,不但脆嫩多汁、味道鮮美,更是解毒的最好蔬菜。中醫認為,空心菜具有很強的解毒功效。它性涼味甘,具有解暑行水、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潤腸通便等功效,被《南方草本狀》譽為“奇蔬”;適用于痔瘡、便血、折傷、蟲蛇咬傷、淋濁、帶下及飲食中毒等癥。 4、枸杞 杞子性平味甘,功能潤肺清肝、滋腎益氣、生精助陽、補虛勞、強筋骨,是滋補性強壯藥,為廣東民間煲湯的常用藥材,如《食療本草》說它“堅筋耐老”,“補益筋骨,能益人,去虛勞”。肝炎患者服用枸杞粥,則有保肝護肝、促使肝細胞再生的良效。
5、韭菜 春季適當食用韭菜一方面可以養護人體的陽氣,增強人體抵抗細菌病毒的能力,另一方面,還可直接抑制或殺滅致病菌,使人體遠離細菌病毒的危害,春季氣候冷暖不一,需要保養陽氣,韭菜性溫,最宜人體陽氣,而且春季常吃韭菜,可增強人體脾胃之氣。 6、蜂蜜 古人言:“朝朝鹽水,晚晚蜜湯”,傳統醫學認為,春季干燥,要想滋陰潤肺喝點蜂蜜水乃上選。在所有的天然食品中,大腦神經元所需要的能量在蜂蜜中含量最高。蜂蜜所產生的能量比牛奶高約5倍,能夠在很短時間內補充給人體能量,消除人體疲勞和饑餓。 7、山藥 山藥可防止春天肝氣旺傷脾;可以補腎益精,可增強人體抵抗力。 8、薺菜 其實薺菜一年四季都可有,只是春天的嫩芽最為好吃,營養也最豐富。薺菜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有助于增強呼吸道黏膜的免疫功能,所含的登皮甙能夠消炎抗菌,可增強體內維生素C的含量,還能抗病毒,因而多吃薺菜可預防春季流感。
9、瘦豬肉 對于特別喜歡吃肉的人,以食用瘦豬肉為好,豬肉是日常生活的主要副食品,具有補虛強身,滋陰潤燥、豐肌澤膚的作用。其性味甘咸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等成分。凡病后體弱、產后血虛、面黃贏瘦者,皆可用之作營養滋補之品。 10、鴨血 民間認為多吃鴨血可補肝,因鴨血性平和、營養豐富。肝主藏血、以血補血是中醫常用的治療方法。鴨血是人體污物的“清道夫”,可以利腸通便,清除腸腔的沉渣濁垢,對塵埃及金屬微粒等有害物質具有凈化作用,以避免積累性中毒。 11、春筍 春筍味道清淡鮮嫩,營養豐富。含有充足的水分、豐富的植物蛋白以及鈣、磷、鐵等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和微量元素,特別是纖維素含量很高,常食有幫助消化、防止便秘的功能。春筍是高蛋白、低脂肪、低淀粉、多粗纖維素的營養美食。春筍有“利九竅、通血脈、化痰涎、消食脹”的功效,現代醫學證實,吃筍有滋陰、益血、化痰、消食、利便、明目等功效。 12、水蘿卜 水蘿卜作為一種健康有營養的蔬菜,在春夏之際堪稱飯桌上的“超級食品”。夏初時其營養價值最高。據報道,水蘿卜可以有效鎮咳,其所含的植物化合物具有抗癌作用。此外,水蘿卜富含維生素C和鉀,可以減輕壓力,激活免疫系統。同時,水蘿卜對于糖尿病患者及患胃腸道疾病的人來說也是飲食佳品,它含有豐富的纖維素,且熱量非常低。 |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736204.html
上一篇:花生豬腳湯的家常做法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