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玄奘與鑒真的不同之處是什么?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3)
|
說到這個玄奘和鑒真也還是真的有很多可比性的,畢竟兩個人做的事情好像是一樣的,但是具體的看又不是一樣的,那么有的人問了,這個玄奘與鑒真到底有什么不同之處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盤點看看,這個玄奘西行鑒真東渡的異同點吧,看看核心的區別! ![]() 1、玄奘西游:玄奘是唐朝高僧,俗姓陳名祎,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緱氏鎮)人,通稱三藏法師,俗稱唐僧。中國佛教唯識宗的創始人,佛教經典著名翻譯家。629年,玄奘從長安出發,經玉門關西行,至天竺(今印度)那爛陀寺,從高僧戒賢受學。后歷游天竺各地,與當地僧眾討論佛經,名震天竺。歷時17年,在645年,攜天竺經典600多部返回長安。回國后,專心從事譯經工作,譯出經、論75部,共1335卷,多用直譯,選詞嚴謹。還撰寫《大唐西域記》一書,共12卷,記載178個國家和地區的有關情況,是一部重要歷史資料。玄奘是第一個把天竺歷史、地理、風俗和鄉土人情等介紹到中國的人。在他長期留居天竺時,也曾把中國文化介紹給天竺,如《秦王破陣樂》成為天竺人民所喜愛的音樂;又將老子的《道德經》譯成梵文,流傳天竺。他西游歷經艱難險阻的事跡,民間加以敘述夸張,形成許多歷代人民喜聞樂見的文學作品。如元朝吳昌齡的《唐三**天取經》雜劇,明朝吳承恩的《西游記》等。玄奘西游,為佛教保存了許多珍貴的典籍,并豐富了祖國的文化藝術寶庫。 ![]() 2、鑒真東渡:唐天寶12年即公元753年12月20日,66歲高齡并且雙目失明的鑒真和尚,在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一行的陪同下,實現了他多年的愿望,在5次東渡失敗后,第6次東渡日本終于成功,踏上了日本的國土。 鑒真,俗姓淳于,江蘇揚州人,出身佛徒家庭,708年21歲時在長安實際寺受戒,正式取得僧籍。5年以后,一直到他東渡為止的40年中,他講經、建寺、造像,由他授戒的僧侶先后達4萬多人,其中有不少是以后成名的高僧。733年,他被譽為江淮一帶的授戒大師,在佛徒中的地位很高,成為一方的宗首。 七、八世紀時的中國,即盛唐時代,階級矛盾比較緩和,人民生活安定,經濟繁榮,文化和技術各方面都有很大成就,因此周圍國家都派遣使節、留學生到中國來學習。日本當時處于奴隸社會,封建制的萌芽已逐漸增長。7世紀以后隨著和中國交往的增加,他們直接向中國派遣使團和留學生,學習中國的經驗。743年,日本學問僧榮睿、普照到揚州請鑒真東渡弘法。榮睿、普照是733年由日本派遣,來中國邀高僧去日本傳法授戒的。他們經過10年的訪察,才找到了鑒真。鑒真當時已55歲,為了弘揚佛法,傳播唐代文化,欣然接受了榮睿、普照的邀請,決定東渡日本。 第一次東渡日本,鑒真和弟子祥彥等21人從揚州出發,因受到官廳干涉而失敗。第二次東渡他買了軍船,采辦了不少佛像、佛具、經疏、藥品、香料等,隨行的弟子和技術人員達85人之多。可是船出長江口,就受風擊破損,不得不返航修理。 第三次出海,航行到舟山海面又因觸礁而告失敗。 公元744年,鑒真準備由福州出海,可是在前往溫州途中被官廳追及,強制回揚州,第四次東渡又沒有成功。 748年6月27日,鑒真進行第五次東渡,他從揚州出發,在舟山群島停泊三個月后橫渡東海時又遇到臺風,在海上漂流了14天后,到了海南島南端的崖縣。在輾轉返回揚州途中,弟子祥彥和日本學僧榮睿相繼去世,鑒真本人也因長途跋涉,暑熱染病,雙目失明。 鑒真未因失明而灰心喪志,又過了5年,66歲高齡的失明老人,毅然決定再度出航。753年10月19日,他離開揚州龍興寺,11月16日乘第二艘遣唐使船從沙洲的黃泗浦出發,直駛日本。12月20日中午,這位夙志不變、決心東渡弘法的盲僧,終于踏上了日本的土地,在鹿兒島縣川邊郡坊津町的秋目浦上陸,隨行的有普照、法進和思托等人。 40多天后,鑒真一行到達當時的京都奈良,受到天皇為首的舉國上下的盛大歡迎,轟動日本全國。他在日本生活了10年,于763年5月初6日在日本圓寂,終年76歲。 ![]() 相同點是:玄奘西游和鑒真東渡都是出國,都歷盡千辛萬苦。 不同點是:玄奘是去西邊出國留學,留學后又回來了,回來后將所學傳播和應用到實踐工作中。而鑒真是去日本當了老師,當了華僑,到死也不回來。 |
上一篇:減肥餐雞腿亂燉湯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