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對存天理滅人欲的理解的是什么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3)
|
存天理滅人欲這句話就太太熟悉了,但是也都只是聽說過,但是并不知道這句話到底是什么意思,那么這句話又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對這句話正確的理解應該是什么呢?是否和我們想的那樣呢?這個問題也比較有意思了,下面我們以前來分析揭秘學習看看吧! 一、何為“天理”,何為“人欲”《朱子語類》有云: 孔子所謂“克己復禮”;《中庸》所謂“致中和”、“尊德性”、“道學問”;《大學》所謂“明明德”;《書》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圣賢千言萬語,只是教人明天理,滅人欲。 在朱熹看來,“存天理,滅人欲”的主張不是他自己發明的。朱熹認為,在傳統儒家經典里已經蘊含了這種思想,而自己則是將其提煉和歸納。那么,在朱熹看來,什么是“天理”,什么是“人欲”,它們兩者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 1、“天理”即合規律、合道理 過去,一般人往往會把“天理”解釋為封建倫理道德“三綱五常”。不錯,“天理”的確包含著“三綱五常”,但“天理”絕不等同于“三綱五常”! “天理”包含事物發展的規律、道理之義。 “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朱熹認為,天下的事物,都是有它的規律的。事物運行的常理;為人處世的道理;家庭生活的倫理……這些無外不是“天理”。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天理”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具有規律性的,是符合社會基本秩序的道理。 2、“人欲”——合理的欲求與無節制的欲望 朱熹的觀點認為,“人欲”包含兩個不同的方面。一個是合理的欲求,一個是無節制的欲望。朱熹認為,合理的欲求不能算作是“欲”而應把其認為是“天理”。因此,朱熹主張的“滅人欲”顯然指的是后者。 因此,朱熹提出的“滅人欲”不是要扼**性,滅除食欲、愛欲等,更不是說要消滅人的進取心與上進心。 那么合理的欲求(或者是說“天理”)與無節制的欲望之間的界限是什么呢?
二、“天理人欲同行異情”《朱子語類》有云: 有個天理,便有個人欲。蓋緣這天理須有個安頓處,才安頓得不恰好,便有人欲出來。 朱熹認為,天理和人欲是相伴而生的。而“人欲”的產生是因為“天理”沒有被安頓好。這就又出現了一個問題——怎么理解“安頓”? 在我看來,“安頓”是人對“天理”的執行。對“天理”執行得好,那么“天理”就是被安頓得好。反之,若執行得不好,“人欲”就產生了。朱熹曾通過一個問答的形式來說明“天理”和“人欲”之間的界線。 問飲食之間,孰為天理,孰為人欲?曰:飲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這個問答,非常清晰地說明了“天理”與“人欲”之間的界線。正常的物質和生理需求是“天理”而非“人欲”。 一個人渴了想要喝水,餓了想要吃飯,那是正常需求,是“天理”。但,渴了,不僅要求要解渴,還要求要喝果汁;餓了,不光要吃飯,還要求要有山珍海味,那便是“人欲”了。因此,我們可以說,“天理”與“人欲”的界線是清晰的,但又像是一層薄霧,很容易越過。 三、那么,朱熹為何要提出“存天理滅人欲”呢?控制思想,重振綱紀 朱熹生活在南宋時期。南宋是半壁江山,內憂外患。在內,社會各階層矛盾尖銳,朝政腐敗;在外,又有少數民族政權的威脅。南宋統治岌岌可危。 朱熹對傳統儒家學說進行改造,并融入釋、道等思想,繼續發展理學思想,積極倡導“存天理,滅人欲”。其目的就是為了維護南宋封建統治! 一方面,通過“三綱五常”等封建倫理道德,控制民眾思想。做人要安安分分,在自己的位子上做好自己的事兒,不可壞了綱紀。 同時,讓民眾不要有過多的“人欲”。有吃有穿就好,不要去追求吃好穿好!“人欲”少了,社會矛盾自然也就少了。
另一方面,通過主張“存天理,滅人欲”,規勸統治者要克制自己的“人欲”,不可貪得無厭。同時,要做到順承天理,在其位謀其政,不可敗壞朝政。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存天理,滅人欲”是維護封建統治的一方“良藥”。 時至今日,“存天理,滅人欲”對當今社會有何借鑒呢? 四、“存天理,滅人欲”對當代社會的啟迪盡管,“存天理,滅人欲”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而提出,但其中仍不乏合理因素,能為當今社會發展提供一些借鑒。 1、尊重生態規律,維護人與自然的動態平衡 朱熹宣揚要遏制不必要的欲望。當今,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人類對自然無止境的索取,讓自然環境傷痕累累。同時,自然環境的破壞也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嚴重的傷害,極端天氣越來越頻繁、地質災害頻發、環境污染、各種疾病隨之而來等等。 因此,人類應該要克制自己過分的欲望,不可過分地向自然索取,要尊重自然規律,保持人類自身與自然環境的動態平衡。 2、國家公職人員應恪守本職,不可貪圖私欲 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國家公職人員利用職務之便,為自己謀求私利。因此,我們必須要求國家公職人員“存天理,滅私欲”。這里的“天理”是指為人民服務。國家公職人員是人民選出來的,是要為人民謀幸福的,而不是利用人民對其的信任,來謀求不正當的私利!
因此,要加強廉政建設,加強對國家公職人員的素質的培養,堅決反對和打擊腐敗,保持國家公職人員的純潔性和先進性。 五、總結“存天理,滅人欲”是朱熹為了維護封建統治秩序提出的。不少人片面地理解“存天理,滅人欲”,導致對其持完全否定態度。但其也有積極的一面,如:要尊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要克制不合理的欲望等。這些積極的方面不僅是傳統文化的經典,而且對于當今社會發展仍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736648.html
上一篇:如何做山藥肉丸湯?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