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夏至日牽手日環食是什么現象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2)
|
夏至作為每年夏季的節氣之一,農民們每一年都會依靠節氣來指引農事活動,而在2020年的夏至日,卻是難得一見的會出現日環食的時刻,這對于很多天文愛好者來說也是一個難得的場景。那么在夏至日這一天出現的日環食會是什么樣子的呢?日環食的原理其實也就是和日食一樣,只不過是日食當中比較特殊的一種,而因為在地球上所處位置的不同,因此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日環食的景象也是不同的,那么究竟日環食在哪里看會得到最佳的效果,而日環食又會在什么時候發生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日環食是如何形成的日環食(annular solar eclipse)是日食的一種。發生時太陽的中心部分黑暗,邊緣仍然明亮,形成光環。這是因為月球在太陽和地球之間,但是距離地球較遠,不能完全遮住太陽而形成的。發生日環食時,物體的投影有時會交錯重疊。2012年5月21日,日環食現象現身天際,本次日環食,在我國境內可以觀察到的時間最長達4分33秒。另,2013年11月3日,全球多地出現日全環食,據稱此次日全環食系本世紀第二次日全環食。 2019年12月26日,日環食天象在中東、南亞和東南亞等地上演。中國不處在這次日環食帶所經過地區,但是中國大部分地區都可以看到日偏食天象。 日環食的本質實際上是因為月球離地球較遠,月球的本影不能到達地面而它的延長線經過了地面,而位于月影的本影延長線區域(偽影區)的人們就能看到日環食。如果月球離地球較近,月影本影能到達地面,則本影下的人們看到的是日全食。 日環食還與地球和月亮本身有關。因為地球和月亮都是不透光的球體,所以太陽照射到光,有時會被月球擋住。農歷初一初二就有可能發生日環食。在以上日子中,如果地球、月球、太陽在同一條直線上時,日環食就發生了。太陽射出的光線被月球擋住,而在月球的陰影區內,人就不能接受到陽光,所以就無法看到太陽。又因為月球到地球的距離與月球到太陽的距離不同,且月球離太陽比月球距離地球大很多所以月球就把太陽遮住,只露出周圍的一部分,所以形成日環食。
2、夏至日牽手日環食是什么情況如何觀測日食?夏至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主角本來只有地球和太陽,基本沒月亮啥事。不過,月亮可不甘心每次都跑龍套。這不,今年夏至日趕上農歷五月初一,朔日,月亮終于抓住機會,跑到地球和太陽之間,搶了個“C”位,在天宇上演一場罕見的夏至日日環食。 地球上的人類之所以有緣看到日食實屬巧合:太陽平均直徑(~139.2萬公里)約為月球平均直徑(~3474公里)的400倍,而平均日地距離(~1.5億公里)正好約為平均地月距離(~38萬公里)的400倍,所以在地球上的觀測者看來,月球和太陽的視直徑(或角直徑:目標對觀測者的張角)不相上下,都約為0.5度,基本相當于手拿一顆黃豆(直徑約為5毫米),盡量伸出手臂放到眼前(約60厘米處)時的張角。 由于地球和月球的公轉軌道都是橢圓,受太陽和月球到地球的距離變化(近地點到遠地點)的影響:太陽角直徑一年內會有約3%的變化,而月球角直徑在一個月內會有約10%的變化。這種變化平時靠肉眼是很難察覺的,而日食發生時,就可以真切地感受到。 看臉的時代,月亮也不甘寂寞。日食可以說是月亮追著太陽比誰臉大的結果,根據月球追上太陽后的對齊程度和月球遮住太陽的程度,日食分為全食、環食、全環食、偏食等。 夏至時地球接近遠日點,太陽的視直徑較小。這次夏至日日環食食甚時,太陽的視直徑為31'28"(或0.5246°),而月球的視直徑為30'48"(或0.5134°),二者只相差40",相當于把剛才那粒黃豆放到25米開外的張角! 日環食過程大致分為:初虧、(偏食)、環食始、食甚、環食終、(偏食)、復圓。
此次日食的環食從剛果民主共和國北部開始,經過中非、南蘇丹、埃塞俄比亞、厄立特里亞、紅海、也門、沙特阿拉伯、阿曼、巴基斯坦、印度、中國,在北太平洋西部結束。在非洲(除西部和南部)、歐洲東南部、亞洲(除北部和極東南部)、印度洋北部、大洋洲西北部、北太平洋西部可以看到偏食。 在中國境內,本次日食的環食帶自西向東穿過中國的西藏、四川、貴州、湖南、江西、福建、臺灣等地。 特點 看點 特點一:太陽高。夏至日日環食,太陽高度角很高,尤其在中國境內最早發生的西藏地區,初虧時接近正午,太陽幾乎就在頭頂。 特點二:食分大。接近全食。所謂“食分”是指月亮遮住太陽直徑的比例。日環食的食分越接近1,太陽邊緣亮邊越窄。此次環食帶中心線附近地區的食分大多在0.990以上,是絕妙的“金邊日食”奇觀。三大看點包括:可能有機會看到通常只有日全食才得一見的“鉆石環”——貝利珠,還有日珥、日冕等太陽活動現象,以及金(星)日同輝。 特點三:食帶窄。食分大造成環食帶非常細窄,我國境內最寬處也只有約40公里(作為對比,2010.01.15日環食的環食帶約為300公里)。沿途“巧妙”地避開了除廈門、漳州以外的所有較大城市的市區,加上天氣原因,想要欣賞金環奇觀的朋友們要多費心了! 特點四:食延短。食分越大,環食食延就越短,稍縱即逝,要把握住。沿著環食帶中心線,此次食分最大的地方在西藏阿里地區,食分約0.995,環食食延33秒,為中國境內最短;環食食分最小的地方在臺灣,食分0.988,環食食延56秒,為中國境內最長。 本次日(環)食在中國境內的歷程,從阿里地區初虧(北京時間約13:10)至臺灣地區復圓(北京時間約17:30),全程歷時近四個半小時。
3、如何觀測日食〇觀食安全指南 由于太陽光中的紅外線直接照射眼睛容易灼傷視網膜,造成不可恢復的傷害,所以觀測日食前一定要了解安全指南。 絕對禁止:在沒有減光措施下,通過望遠鏡直接用肉眼觀看。這會對眼睛造成嚴重損傷,甚至失明。 不可以:用肉眼直接觀看或佩戴日常的太陽鏡、墨鏡觀看。 不推薦:①通過前端加了減光膜(片)的望遠鏡目鏡直接用肉眼觀看。原因:從減光膜(片)可能的意外損壞處泄漏的強光足以傷害眼睛。②使用曝光過的底片、蠟燭熏黑或涂了墨汁的玻璃、曝光過的X光底片等觀看。原因:這些都擋不住紅外線和紫外線對眼睛的傷害。 使用攝影器材拍攝日食也需要安裝濾光膜(片)。 兒童一定要在成人的全程監護下觀看日食。
〇安全觀食法 小孔成像通過小孔成像的原理,制作創意投影來觀看。在一張紙上用小孔寫一句話、畫一個圖案,觀看投影到另一張紙上、墻上或地面上的日食;也可以尋找附近有茂密樹葉的樹木,觀看透過樹葉縫隙投影到地面上的日食。 望遠鏡投影法在目鏡后放置一張白紙,將太陽像投影到紙上觀看日食。需要注意的是太陽光經過望遠鏡匯聚,目鏡后的溫度很高,不能用眼睛貼著目鏡觀看,也不能用手觸碰目鏡。在使用望遠鏡投影法觀看一段時間之后,需蓋上物鏡蓋讓望遠鏡冷卻。 專用日食眼鏡能最大程度地過濾掉殺傷力強大的紫外線和紅外線等,使用前需檢查濾光膜表面是否有劃痕或磨損,使用完好的觀食鏡觀賞日食。 “聽”日食日食發生時,地球電離層會發生很大變化,直接影響短波通訊。如果你手邊恰好有一臺帶短波的老式收音機,你也可以試試“聽”日食:將收音機調到一個日食地區的短波廣播電臺,例如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短波授時臺(呼號BPM,從陜西蒲城以2.5MHz、5.0MHz、10MHz、15MHz四種頻率交替全天發播)。日食前后電臺的聲音應該會突然增大或減小。 天氣不好咋整?看直播啊! 如果當地天氣不配合,無法觀測,或者當地只能看到偏食,而你又很想一睹金環日食的精彩,咋辦?可以看網上直播,還會有專家解讀。具體請關注本公眾號,屆時會發布相關直播預告。 據歷史數據統計,夏至日恰逢日環食,還是“金邊環食”,而且環食帶橫穿中國,這絕對是個不可多得的好機緣。這也是本世紀唯一一次中國境內可見的夏至日日環食。正好又趕上是個周日,實在沒理由錯過!或仰首觀天,或在線云賞,也算是躬逢其盛,不辜負天賜良緣! |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