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流觴的觴是什么意思?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3)
|
很多可能聽說過這樣一個詞,“曲水流觴”,聽起來非常的文雅,但同時也會讓人不太理解,這個詞到底是什么意思?很多人可能只是了解一部分,曲水流觴的大概意思,那你知道曲水流觴具體的含義是什么嗎?曲水流觴這個詞又是怎么來的,是什么人發明了這種文人之間的游戲呢?曲水流觴在歷史上又有著怎樣的歷史發展呢?今天就讓中睿百科網的小編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1、觴是什么意思觴是一個中國漢字,讀音為shāng ,形聲。從角,傷(shāng)省聲。金文從“爵”。本義為古代盛酒器。作為動詞時有敬酒,飲酒的意思。 羽觴(觴音如“商”)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盛酒器具,器具外形橢圓、淺腹、平底,兩側有半月形雙耳,有時也有餅形足或高足,考古界亦稱其為耳杯。 羽觴出現于戰國時期,一直延續使用至漢晉,其后逐漸消失。 張衡《西京賦》:促中堂之狹坐,羽觴行而無算。 《漢書.孝成班婕姝》:酌羽觴兮消憂。 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 王羲之《蘭亭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 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
2、曲水流觴是怎么來的曲水流觴,是中國古代漢族民間的一種傳統習俗,后來發展成為文人墨客詩酒唱酬的一種雅事。夏歷的三月上巳日人們舉行祓禊(fuxi)儀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兩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杯飲酒,意為除去災禍不吉。這種傳統歷史非常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據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昔周公卜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詩》云'羽觴隨流波'。” “曲水流觴” 主要有兩大作用,一是歡慶和娛樂,二是祈福免災。 典故出處 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上巳日,晉代貴族、會稽內史王羲之偕親朋謝安、孫綽等42位全國軍政高官,在蘭亭修禊后,舉行飲酒賦詩的“曲水流觴”活動,引為千古佳話。這一儒風雅俗,一直留傳至今。 當時,王羲之等在舉行修禊祭祀儀式后,在蘭亭清溪兩旁席地而坐,將盛了酒的觴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經過彎彎曲曲的溪流,觴在誰的面前打轉或停下,誰就得即興賦詩并飲酒。據史載,在這次游戲中,有十一人各成詩兩篇,十五人各成詩一篇十六人作不出詩,各罰酒三觥。王羲之將大家的詩集起來,用蠶繭紙,鼠須筆揮毫作序,乘興而書,寫下了舉世聞名的《蘭亭集序》,被后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也因之被人尊為“書圣”。而《蘭亭集序》也被稱為“禊帖(tiè)”。
3、曲水流觴是怎么玩的“曲水流觴”是上巳節中派生出來的一種習俗。那時,人們在舉行祓楔儀式后,大家坐在水渠兩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順流而下,杯停在誰的面前,誰即取飲,彼此相樂,故稱為“曲水流觴”。 觴系古代盛酒器具,即酒杯。通常為木制,小而體輕,底部有托,可浮于水中。也有陶制的,兩邊有耳,又稱“羽觴”,因其比木杯重,玩時則放在荷葉上,使其浮水而行。這種游戲,自古有之,古“逸詩”云:“羽觴隨波泛”。漢也有“引流引觴,遞成曲水”之說。后來逐漸成為上已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王羲之這次蘭亭聚會,雖也舉行修禊祭祀儀式,但主要進行了“曲水流觴”活動,突出了詠詩論文,飲酒賞景,對后世影響很大,在紹興,“曲水流觴”這種飲酒詠詩的雅俗歷經千年,卻一直盛傳不衰。 “曲水流觴”這項活動在后期是一些文人們的活動。其實就是在院子里挖一條小河,然后讓仆人在河的上游將酒杯漂浮在河面上,當酒杯漂到哪位的面前時,那位就要去作一首詩。如果作不出的話就要去喝酒。 |
上一篇:怎樣做南瓜枸杞米粥?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