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2)
|
處暑是一年當中的第十四個節氣,也是進入秋季之后的第二個節氣,而處暑的意思就是“出暑”,從字面意義上來看,就意味著炎熱的夏季,高溫天氣將會過去,未來會逐漸變冷,氣溫降低。那么處暑節氣又需要注意些什么問題嗎,到了處暑的時候,要怎么樣注意一些養生相關的事情,怎樣來保養好自己的身體呢?處暑還有什么樣的一些民俗習慣,今天就讓中睿百科網的小編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1、處暑之后還熱嗎南方還受“秋老虎”影響,處暑過了天氣還會熱一段時間。 處暑過后北方天氣會逐漸轉涼,南方卻容易受秋老虎影響,持續高溫。在南方許多地區,還是會受到東南季風的影響,天氣依然炎熱,但是早上和晚上的溫度又會較夏季降低,而且此時天氣還會逐漸變得干燥,我們稱之為“秋老虎”。 處暑期間的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暑氣逐漸散去,早晚溫差變大,總的趨勢是天氣越來越涼爽,但晴天下午的炎熱不亞于暑夏之季,距離進入真正涼爽的秋天還有待時日。而且處暑時節,大部分地區還會經常遭受“秋老虎”的困擾。 處暑傳統習俗 1、出游迎秋 處暑之后,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游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云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說,其間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2、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3、開漁節 對于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后是漁業收獲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浙江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在東海休漁結束那一天,歡送漁民開船出海。 4、鴨子(www.wS46.com) 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傳統。鴨肉味甘、咸、性涼,具有滋陰養胃、利水消腫的作用。烏骨鴨藥用價值更大,可使結核病患者減輕潮熱、咳嗽等癥。老母鴨能補虛滋陰,對久病體虛者或虛勞吐血者均有補益作用。鴨子做法也五花八門,有白切鴨、檸檬鴨、烤鴨、荷葉鴨等。 5、龍眼配稀飯 老福州在處暑的時候要吃龍眼配稀飯,因為夏天的時候天氣比較熱,人體消耗了很多熱量,吃龍眼能補充熱量。龍眼偏溫性,有益心脾、補氣血、滋補養氣的作用。吃法就是剝一碗龍眼,混著稀飯一起吃。 6、涼茶 此習俗自唐代以來已盛行,每當處暑期間,家家戶戶有煎涼茶的習慣。先去藥店配制藥方,然后在家煎茶備飲,意謂入秋要吃點“苦”。涼茶在清熱、去火、消食、除肺熱等方面頗有好處。 7、燕麥南瓜粥 南瓜被稱為“秋季第一瓜”,可以降脂、降糖,促進腸道蠕動,幫助人體排出氧化自由基和其它代謝的廢物。燕麥能有效降低人體中的膽固醇含量,改善血液循環。
2、處暑如何養生1、益腎養肝多吃咸 處暑節氣,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處暑過后,氣溫逐漸下降,日夜溫差逐漸增大,但白天氣溫仍較高。此時飲食調養方面宜益腎養肝,潤肺養胃。飲食上宜多吃咸味食物如荸薺、沙葛、粉葛等。 2、多喝水去秋燥 想去秋燥必須養陰,而養陰的重點在于留住水分。除了多吃平潤的食物外,水分的攝取也不可少。建議早上起床后喝一杯溫水,可以讓整個消化系統蘇醒過來。 3、早晚添衣 處暑時節,正值初秋,暑熱尚未退盡,此時不宜過多過早地添加衣服,以自身感覺不過寒為準,以提高機體對低溫環境的適應能力。 4、護腸養胃 對于消化功能低下的人來說,除了及時治療、盡量不喝酒、避免冷飲冷食、避免過度刺激的辣椒等調味品、少吃傷害消化系統的藥物之外,還要消除不利于消化吸收的各種不良習慣。
3、處暑吃什么食物好1、蓮子 有補腎、健脾、養心、安神、抗衰老的作用。用蓮子配白茯苓、懷山藥、糯米、白砂糖等蒸煮成糕,每日服用,有益壽之效。 2、銀耳 可以潤肺止咳、生津養陰,還具有消除肌肉疲勞、健腦防衰的作用。 3、蘋果 能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適合在貼秋膘的季節食用。 4、山藥 能清心安神、補中益氣、助五臟、強筋骨,可保持血管彈性,防止動脈硬化。 5、西洋參 可抗疲勞、抗缺氧,秋天人們會出現陰虛少氣、口干口渴、萎靡乏力的情況,在煮粥或燉肉時放入一些西洋參,不僅能鎮靜防秋燥,還能溫和滋補。 |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738748.html
上一篇:奶油蘑菇濃湯怎么做?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