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15)
今天給大家分享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趙州橋》《一幅名揚中外的畫》基礎練習題及全解分析,家長們可以把試卷打印下來,讓學生預習之后做一做,有不太懂的地方可以仔細地看一下全解分析,提前預習,快人一步!


第三單元《趙州橋》全解分析
基礎再現
1.本題考查字音。“爪”是多音字,在“張牙舞爪”一詞中讀“zh?o”。
2.本題考查字音和字形。做題時,先認真拼讀,再規范書寫,最后檢查字形是否正確。注意“州"字沒有三點水,“史”字不要多一橫。
3.本題考查形近字辨析。我們可以根據字義來組詞,如“記”的意思有“記憶,把印象保持在腦子里”等,因此可以組詞為“記憶、記性”等;“計”的意思有“算”等,因此可以組詞為“不計其數、計算”等。
4. (1) 本題考查近義詞。“寶貴”有“極有價值,非常難得”的意思,所以近義詞可以寫“珍貴"。“精美”的意思是“精致美好”,所以近義詞可以寫“精致”"精妙”等。 (2)本題考查成語的理解和運用。“真像活了一樣”提示了成語的中心意思,扣住“活”字,我們可以想到“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等成語,再用自己想到的成語造個句即可。
5. (1)本題考查仿寫句子。從“感悟”中可以看出用具體數字能更形象具體地表現出事物的特點。因此仿寫時也可以用數字表現出教室的大。(2)本題考查重點句的作用。結合課文內容可知,這句話既承接了上文的內容(堅固),又引起了下文內容(美觀),這樣的句子是過渡句,它的作用是承上啟下。
6.本題考查理解課文和概括大意。中心句一般在段首或段尾。認真讀課文,我們很容易就能看出來課文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的中心句都在段首。課文主要講了趙州橋堅固、美觀的特點,贊揚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閱讀提高
7.(1)本題考查理解段意和看圖能力。結合“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還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可以識別出示意圖B是正確的。(2) 本題考查理解關鍵詞的能力。“創舉”指的是從來沒有過的舉動或事業,具體到選文中就是指從來沒有過的設計。“創舉”具體是指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還各有兩個拱橋的小橋洞的設計。(3)本題考查語言表達能力。題干中“創意”的意思是"有創造性的想法、構思”,也就是這道題要求我們寫一寫自己心中趙州橋與眾不同的地方,結合選文內容寫出來即可。
妙筆生花
8.本題考查語言表達能力。我們可以先確定要寫校園的什么特點,再進行具體描寫。比如可以先確定要寫“校園的四季是那么多姿多彩”;然后按照季節,具體描寫它的“多姿多彩"。
點亮思維
9. (1)本題考查搜集資料的能力。我們可以通過上網查閱資料、翻閱書籍等方法了解祖國有名的橋,這樣既能提高我們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又能增長我們的見識。(2)本題考查對和“橋”字有關的成語或俗語的理解。認真品讀兩部分,把意思相近的連起來即可。 如“橋歸橋,路歸路”,從字面上來看,好像是在說“橋”和“路”,但深層的意思是:兩者各走各的,互不相干。因此可與“比喻互不相干的事應該嚴格區分開來”連線。

第三單元《一幅名揚中外的畫》全解分析
基礎再現
1.本題考查易錯音和多音字。A項中“選擇”的“擇”是平舌音,讀"zé",因此A項錯誤。B、C、D項的加點字都是多音字,多音字一般是音隨意轉的。因此,我們首先要弄清楚這個字在詞語中的意思,再來判斷讀音。“籠”讀"1óng"時,多數指的是養鳥、蟲的器具或蒸東西的器具,如鳥籠、蒸籠等;讀"l?ng"時,一般指遮蓋、罩住,如籠罩,因此B項正確。“乘”指“騎,坐”或“趁,就著”時,讀"chéng";做量詞時,讀"shèng",因此C項錯誤。“都"讀"dū"時,大多指城市,“都行”中的“都”讀音是“dōu",因此D項錯誤。本題選B.
2. (1)本題考查對詞語的理解和對課文內容的把握。“名揚中外”指名聲很大,“聞名中外”“舉世聞名”也是這個意思。課文中介紹的那幅名揚中外的畫是《清明上河圖》,從文中對這幅畫的描述可以知道它名揚中外的原因。(2) 第①題考查動詞在語境中的運用。我們要先讀懂句子,再聯系生活想一想做某事時的動作,如:馬一般用來“騎”;擔子要用肩來“挑";毛驢動作慢,一般“趕”著走;獨輪車一般“推”著走;在街上沒有目標地走時,多用“溜達”一詞來形容。第②題考查理解重點段落的能力。這段話主要是圍繞第一句話來寫的,從街市兩旁的店鋪和街上的行人這兩方面描寫了街市熱鬧的場景,因此選B
閱讀提高
3. (1)本題考查對重點句的理解。這句話是過渡句,前半句起承接上文的作用,因此這句話的上文寫的是兵馬俑規模宏大;后半句引出下文,因此選文寫的是兵馬俑類型眾多,個性鮮明。(2 本題考查對選文的理解。選文圍繞兵馬俑類型眾多且個性鮮明的特征,分別介紹了三種不同的兵馬。
(3)騎兵俑 示例:我是最勇敢的戰士,我要用我全部的力量保衛我的國家。
解析 本題考查觀察圖片和語言的綜合運用。從圖片中的兵馬俑手執韁繩可以看出它是騎兵。再結合它的姿勢和神態,發揮想象,猜一猜它的心理活動即可。


感謝關注,我今后會陸續分享更多的學習資料和心得體會,希望我整理的資料和試卷對孩子們有所幫助。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7420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