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17)
這節課,咱們來學習“卻”在文言文中不同的意思。
這是“卻”的篆文字形,左邊的部分是“去”表示“離開”的意思。右邊是“人”,合起來表示“在某人面前后退”。
所以“卻”的本義就是“向后撤,退步”。這個本義現在還是很常見的。比如說成語“望而卻步”,這個“卻”用的就是它的本義,意思是說“遠遠望見了,就嚇得直后退,不敢前行”。
再來看這一句“相如因持璧卻立”,這個情節,我們也非常熟悉。你秦王不是喜歡和氏璧嗎?哼,我老藺偏要摔碎了他。
這句話里的“卻”,就是本義“退步”的意思。句子是說“藺相如于是捧著和氏璧后退幾步站著”。
現在你知道了“卻”的本義,而“卻”的本義使動以后就變成了“使……退,擊退”的意思。
比如這一句“李牧連卻之”,這個“卻”就是“擊退”的意思。句子可以解釋為“李牧連續擊退了他們”。
“卻”還有“回頭,回頭看”的意思。例如唐代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的“卻看妻子愁何在”一句,講的就是“回頭看妻子兒女,也已一掃愁云”,這里的“卻”就是“回頭看”的意思。
由本義繼續引申,那如果是遇到事情往后退,“卻”就是“拒絕”的意思了,所以“卻”還有“拒絕,推卻,排斥”的意思。
咱們現在常用的“卻之不恭”、“盛情難卻”都使用的是“卻”的這個引申義,“卻之不恭”是說“對于別人的邀請或贈與,如果拒絕就顯得不恭敬”,是一個敬辭。而“盛情難卻”是說“濃厚的情誼難以推卻”。
那以上就是“卻”的所有實詞用法。下面咱們來說說“卻”的虛詞義。“卻”可以作連詞,表轉折,比如李清照《一剪梅》“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句中的“卻”,就是表示轉折關系的連詞,句子的意思是“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卻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到此“卻”的意思就學完了,讓咱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吧。
“卻”的本義是“向后撤,退步”;
使動之后就變“使……退,擊退”的意思;
“卻”還有“回頭,回頭看”的意思;
如果是遇到事情往后退,那就是“拒絕,推卻,排斥”的意思;
最后“卻”還可以作副詞,表轉折。
怎么樣,你都掌握了嗎,下節課再見。

往期精彩回顧:
中考語文古詩詞必考知識總結(1)
中考語文古詩詞必考知識總結(2)
中考語文古詩詞必考知識總結(3)
中考語文古詩詞必考知識總結(4)
中考語文古詩詞必考知識總結(5)
中考語文古詩詞必考知識總結(6)
中考語文必考知識:文言實詞/虛詞超詳盡講解(7)
中考語文古詩文必考知識總結(8)
中考語文古詩文必考知識總結(9)
中考語文古詩文必考知識總結(10)
中考語文古詩文必考知識總結(11)
中考語文古詩文必考知識總結(12)
中考語文古詩文必考知識總結(13)
中考語文古詩文必考知識總結(14)
中考語文古詩文必考知識總結(15)
中考語文古詩文必考知識總結(16)
中考語文古詩文必考知識總結(17)
中考語文古詩文必考知識總結(18)
中考語文古詩文必考知識總結(19)
中考語文古詩文必考知識總結(20)
中考語文古詩文必考知識總結(21)
中考語文古詩文必考知識總結(22)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7438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