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1-22閱讀(13)
五代史伶官傳序
(1)文學常識總結
1.作家作品
1.作家情況
字:永叔 號:醉翁
晚年自稱六一居士
2. 時代:北宋.
謚號:文忠
3. 地位及成就:
①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六家之首
②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
③宋代散文的奠基
④在散文.詩歌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4. 文學主張:明道、致用、事信、言文
5. 代表作品:《歐陽文忠公集》---以謚號命名
《新五代史》---自著
《新唐書》 與人合著
2.文體知識.
1. 本文選自《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2. 文體:史論
3.內容要點
1.解題:
五代:只唐朝崩潰后在中原更替的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王朝.
伶官:在宮廷授有官職的伶人.
本文發(fā)生的時間為后唐莊宗李存勖的時期.
2. 中心論點:
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提出方式:文章開頭.
3. 最能體現(xiàn)中心論點的一組詞語是什么?
天命和人事.
4. 本文最主要的論證方法 :對比法
5. 本文所采用的論據(jù)類型:
歷史事實論據(jù):后唐莊宗李存勖得失天下的歷史事實.
理論論據(jù):
①“滿招損,謙受益”
②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③禍患常積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6. 名言警句的作用
①要謙虛謹慎,切記自滿;
②要居安思危,不要貪圖享受;
③要防微杜漸不要沉迷于利欲不能自拔.
7. 本文論述莊宗得失天下歷史史實所采用的寫作手法是什么?
欲抑先揚,通過盛與衰的強烈對比。
突出莊宗歷史悲劇的根由所在,是文章的結論顯得令人幸福,發(fā)人深省。
8. 主旨
本文通過后唐莊宗李存勖得失天下的歷史事實,闡述了國家的盛衰,事業(yè)的成敗,取決于人事,而非天命的道理。
9. 本文的寫作特點:筆力雄健,氣勢奪人.
(2)文言字詞、文言語法
1.通假字
及仇讎已滅 [“讎”通“仇”,仇敵。]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無”通“毋”,不要。]
2.古今異義詞
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 [從事:(古義)官職名,下屬;(今義)指投身 于某種活動或事業(yè)中。] 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人事(古義):指政治上的得失;(今義)指 人力資源管理工作。]
3.特殊句式
梁,吾仇也(判斷句)
此三者,吾遺恨也(判斷句)
自然之理也(判斷句)
請其矢,盛以錦囊 [省略句,省略主語、賓語,(莊宗)請其矢,盛(之) 以錦囊。]
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省略句,省略主語、介詞、賓語,(莊宗)還 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
亂者四應,倉皇東出 [省略句。省略主語,(莊親)倉皇東出。]
豈獨伶人也戰(zhàn) [省略句,省略主謂短語,豈獨(莊宗溺愛)伶哉。]
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為,被動句]
智勇多困于所溺 [于,被動句。]
請其矢,盛以錦囊 [狀語后置句,以錦囊盛。]
而告以成功 [狀語后置句,而以成功告。]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 [狀語后置句,方其以組系燕父子。]
夫禍患常積于忽微 [狀語后置句,夫禍患常于忽微積]
4.詞類活用
1)名詞活用為動詞
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名詞作動詞,推究本源]
函梁君臣之首 [函:名詞作動詞;用匣子裝。]
2)名詞活用為狀語
倉皇東出 [東:名詞作狀語;向東。]
一夫夜呼 [夜:名詞作狀語;在夜里。]
3)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夫禍患常積于忽微 [忽微:形容詞作名詞,微小的事。]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智勇:形容詞作名詞,智勇兼?zhèn)涞娜恕
4)使動用法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興:使動用;使……興盛,亡:使……滅 亡。]

單項選擇題
1.《五代史伶官傳序》的作者是
A.韓愈 B.柳宗元 C.歐陽修 D.司馬光
2.主張文章應“明道”“致用”“事信”“言文”的作家是
A.韓愈 B.柳宗元 C.蘇軾 D.歐陽修
3.主張文章“明道”“致用”,反對浮艷文風,倡導效法韓愈的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是
A.秦觀 B.蘇軾 C.歐陽修 D.范仲淹
4.下列關于歐陽修及其作品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字永叔,自號醉翁、六一居士,謚“文忠”
B.北宋詩文革新運動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C.《答司馬諫議書》《朋黨論》等是其散文代表作
D.《醉翁亭記》表現(xiàn)了歐陽修“與民同樂”的思想
5.下列不屬于“唐宋八大家”的是
A.韓愈 B.歐陽修 C.杜甫 D.王安石
6.在《五代史伶官傳序》中,作者重點評論的歷史人物是
A.梁王 B.燕王 C.晉王 D.后唐莊宗
7.歐陽修的《五代史伶官傳序》是一篇
A.傳記 B.奏章 C.文論 D.史論
8.“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出自
A.《季氏將伐顓臾》
B.《秋水》
C.《陳情表》
D.《五代史伶官傳序》
9.《五代史伶官傳序》中闡述“盛衰之理”所用的史實論據(jù)是
A.唐玄宗前盛后衰的史實
B.李煜亡國的史實
C.后唐莊宗先盛后衰的史實
D.陳叔寶荒淫誤國的史實
10.《五代史伶官傳序》中的“伶官”是指
A.民間藝人
B.宮廷藝人
C.宮廷里授有官職的藝人
D.著名優(yōu)伶
答案解析
1.C 【解析】考查文學常識,見作者作品簡介。
2.D 【解析】歐陽修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他主張文章應“明道”“致用”“事信”“言文”,反對宋初浮艷文風,倡導效法韓愈,在散文、詩、詞、評論諸方面都有很高成就。尤以散文著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C 【解析】見上一題。
4.C 【解析】《答司馬諫議書》是王安石的作品。
5.C 【解析】考查文學常識。“唐宋八大家”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6.D 【解析】考查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五代史伶官傳序》一文主要是對后唐莊宗得天下與失天下的原因進行評論。
7.D 【解析】《五代史伶官傳序》是歐陽修一篇論證嚴密的史論文,該文論述了國家的興盛和衰亡主要取決于人事而非天命的道理。
8.D 【解析】考查對課文內容的掌握。
9.C 【解析】考查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本文通過后唐莊宗先盛后衰的史實,論述了國家的興亡不由天命而取決于人事的道理。
10.C 【解析】考查解詞,見課下注釋。
閱讀分析題
1.閱讀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選段,回答問題。
《書》曰:“滿招損,謙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1)最能體現(xiàn)這段文字主要觀點的是哪兩句?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2)這里運用了哪兩種論據(jù)?
理論論據(jù)和歷史事實論據(jù)。
(3)作者用什么方法來突出中心論點?請略加說明。
作者用演繹論證法證明中心論點。引用《尚書》中“滿招損,謙得益”的名句作為大前提,“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是結論,中間省略了小前提,即第二段的事例。然后以“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為大前提,以“故方其盛也……為天下笑”句為小前提,推出“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圖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的結論,即后唐莊宗是因驕傲、逸豫、寵幸伶人而亡國的道理。
2.(2017真題)閱讀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回答問題。
(1)翻譯句子:滿招損,謙得益。
自滿招致?lián)p失,謙虛得到益處。
(2)概括本文的中心論點,并列舉出作者的具體論斷。
中心論點:國家的盛衰、事業(yè)的成敗,主要取決于人事,取決于執(zhí)政者的思想行為。
具體論斷:
a.“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b.“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