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三字經全文帶拼音最正宗的,典藏完整版三字經拼音
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6)
《三字經》下半部分,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三字經全文帶拼音最正宗的,典藏完整版三字經拼音?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三字經全文帶拼音最正宗的,典藏完整版三字經拼音
《三字經》下半部分
| zìxīnóng | zhìhuángdì | hàosānhuáng | zàishàngshì |
| 自羲農 | 至黃帝 | 號三皇 | 在上世 |
| 【解釋】自伏羲氏、神農氏到黃帝,這三位上古時代的帝王都能勤政愛民、非常偉大,因此后人尊稱他們為“三皇”。 | |||
| tángyǒuyú | hàoèrdì | xiāngyīxùn | chēngshèngshì |
| 唐有虞 | 號二帝 | 相揖遜 | 稱盛世 |
| 【解釋】黃帝之后,有唐堯和虞舜二位帝王,堯認為自己的兒子不肖,而把帝位傳給了才德兼備的舜,在兩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稱頌。 | |||
| xiàyǒuyǔ | shāngyǒutāng | zhōuwénwǔ | chēngsānwáng |
| 夏有禹 | 商有湯 | 周文武 | 稱三王 |
| 【解釋】夏朝的開國君主是禹,商朝的開國君主是湯,周朝的開國君主是文王和武王。這幾個德才兼備的君王被后人稱為三王。 | |||
| xiàchuánzǐ | jiātiānxià | sìbǎizǎi | qiānxiàshè |
| 夏傳子 | 家天下 | 四百載 | 遷夏社 |
| 【解釋】禹把帝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從此天下就成為一個家族所有的了。經過四百多年,夏被湯滅掉,從而結束了它的統治。 | |||
| tāngfáxià | guóhàoshāng | liùbǎizǎi | zhìzhòuwáng |
| 湯伐夏 | 國號商 | 六百載 | 至紂亡 |
| 【解釋】商湯王起兵滅掉夏朝,建立了商朝,前后六百年,一直到商紂王。 | |||
| zhōuwǔwáng | shǐzhūzhòu | bābǎizǎi | zuìchángjiǔ |
| 周武王 | 始誅紂 | 八百載 | 最長久 |
| 【解釋】周武王起兵滅掉商朝,殺死紂王,建立周朝,周朝的歷史最長,前后延續了八百多年。 | |||
| zhōugònghé | shǐjìnián | lìxuānyōu | suìdōngqiān |
| 周共和 | 始紀年 | 歷宣幽 | 遂東遷 |
| 【解釋】我國從周朝共和之年開始有正式紀年。經歷了周宣王和周幽王,周朝首都東遷洛陽。 | |||
| zhōudàoshuāi | wánggāngzhuì | chěnggāngē | shàngyóushuì |
| 周道衰 | 王綱墜 | 逞干戈 | 尚游說 |
| 【解釋】自從周平王東遷國都后,對諸侯的控制力就越來越弱了。諸侯國之間時常發生戰爭,而游說之士也開始大行其道。 | |||
| shǐchūnqiū | zhōngzhànguó | wǔbàqiáng | qīxióngchū |
| 始春秋 | 終戰國 | 五霸強 | 七雄出 |
| 【解釋】東周分為兩個階段,一是春秋時期,一是戰國時期。春秋時的齊恒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號稱五霸。戰國的七雄分別為齊楚燕韓趙魏秦。 | |||
| yíngqínshì | shǐjiānbìng | chuánèrshì | chǔhànzhēng |
| 嬴秦氏 | 始兼并 | 傳二世 | 楚漢爭 |
| 【解釋】戰國末年,秦國的勢力日漸強大,把其他諸侯國都滅掉了,建立了統一的秦朝。秦傳到二世胡亥,天下又開始大亂,最后,形成楚漢相爭的局面。 | |||
| gāozǔxīng | hànyèjiàn | zhìxiàopíng | wángmǎngcuàn |
| 高祖興 | 漢業建 | 至孝平 | 王莽篡 |
| 【解釋】漢高祖打敗了項羽,建立漢朝。漢朝的帝位傳了兩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時,就被王莽篡奪了。 | |||
| guāngwǔxīng | wéidōnghàn | sìbǎinián | zhōngyúxiàn |
| 光武興 | 為東漢 | 四百年 | 終于獻 |
| 【解釋】王莽篡權。改國號為新,天下大亂,劉秀推翻更始帝,恢復國號為漢,史稱東漢光武帝,東漢延續四百年,到漢獻帝的時候滅亡。 | |||
| wèishǔwú | zhēnghàndǐng | hàosānguó | qìliǎngjìn |
| 魏蜀吳 | 爭漢鼎 | 號三國 | 迄兩晉 |
| 【解釋】東漢末年,魏國、蜀國、吳國爭奪天下,形成三國相爭的局面。后來魏滅了蜀國和吳國,但被司馬懿篡奪了帝位,建立了晉朝,晉又分為東晉和西晉兩個時期。 | |||
| sòngqíjì | liángchénchéng | wéináncháo | dūjīnlíng |
| 宋齊繼 | 梁陳承 | 為南朝 | 都金陵 |
| 【解釋】晉朝王室南遷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繼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時代。南朝包括宋齊梁陳,國都建在金陵。 | |||
| běiyuánwèi | fēndōngxī | yǔwénzhōu | xīnggāoqí |
| 北元魏 | 分東西 | 宇文周 | 興高齊 |
| 【解釋】北朝則指的是元魏。元魏后來也分裂成東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覺篡了位,建立了北周;東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齊。 | |||
| dàizhìsuí | yītǔyǔ | bùzàichuán | shītǒngxù |
| 迨至隋 | 一土宇 | 不再傳 | 失統緒 |
| 【解釋】楊堅重新統一了中國,建立了隋朝,歷史上稱為隋文帝。他的兒子隋煬帝楊廣即位后,荒淫無道,隋朝很快就滅亡了。 | |||
| tánggāozǔ | qǐyìshī | chúsuíluàn | chuàngguójī |
| 唐高祖 | 起義師 | 除隋亂 | 創國基 |
| 【解釋】唐高祖李淵起兵反隋,最后隋朝滅亡,他戰勝了各路的反隋義軍,取得了天下,建立起唐朝。 | |||
| èrshíchuán | sānbǎizǎi | liángmièzhī | guónǎigǎi |
| 二十傳 | 三百載 | 梁滅之 | 國乃改 |
| 【解釋】唐朝的統治近三百年,總共傳了二十位皇帝。到唐哀帝被朱全忠篡位,建立了梁朝,唐朝從此滅亡。為和南北朝時期的梁相區別,歷史上稱為后梁。 | |||
| liángtángjìn | jíhànzhōu | chēngwǔdài | jiēyǒuyóu |
| 梁唐晉 | 及漢周 | 稱五代 | 皆有由 |
| 【解釋】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和后周五個朝代的更替時期,歷史上稱作五代,這五個朝代的更替都有著一定的原因。 | |||
| zhàosòngxīng | shòuzhōushàn | shíbāchuán | nánběihùn |
| 趙宋興 | 受周禪 | 十八傳 | 南北混 |
| 【解釋】趙匡胤接受了后周“禪讓”的帝位,建立宋朝。宋朝相傳了十八個皇帝之后,北方的少數民族南下侵擾,結果又成了南北混戰的局面。 | |||
| liáoyǔjīn | jiēchēngdì | yuánmièjīn | juésòngshì |
| 遼與金 | 皆稱帝 | 元滅金 | 絕宋世 |
| 【解釋】北方的遼人、金人和蒙古人都建立了國家,自稱皇帝,最后蒙古人滅了金朝和宋朝,建立了元朝,重又統一了中國。 | |||
| yútúguǎng | chāoqiándài | jiǔshínián | guózuòfèi |
| 輿圖廣 | 超前代 | 九十年 | 國祚廢 |
| 【解釋】元趄的疆域很廣大,所統治的領土,超過了以前的每一個朝代。然而它只維持了短短九十年,就被農民起義推翻了。 | |||
| dàichéngzǔ | qiānyānjīng | shíliùshì | zhìchóngzhēn |
| 迨成祖 | 遷燕京 | 十六世 | 至崇禎 |
| 【解釋】到明成祖即位后,把國都由金陵遷到北方的燕京。明朝共傳了十六個皇帝,直到崇禎皇帝為止,明朝就滅亡了。 | |||
| quányānsì | kòurúlín | lǐchuǎngchū | shénqìfén |
| 權閹肆 | 寇如林 | 李闖出 | 神器焚 |
| 【解釋】明朝末年,宦官專權,天下大亂,老百姓紛紛起義,以闖王李自成為首的起義軍攻破北京,迫使崇禎皇帝自殺,明朝最后滅亡。 | |||
| qīngshìzǔ | yīngjǐngmìng | jìngsìfāng | kèdàdìng |
| 清世祖 | 膺景命 | 靖四方 | 克大定 |
| 【解釋】清軍入關后,清世祖順治皇帝在北京登上帝座,平定了各地的混亂局面,使得老百姓可以重新安定地生活。 | |||
| yóukāngyōng | lìqiánjiā | mínānfù | zhìjìkuā |
| 由康雍 | 歷乾嘉 | 民安富 | 治績夸 |
| 【解釋】順治皇以后,分別是康熙、雍正、乾隆和嘉慶四位皇帝,在此期間,天下太平,人民生活比較安定,國家也比較強盛。 | |||
| dàoxiánjiān | biànluànqǐ | shǐyīngfǎ | rǎodūbǐ |
| 道咸間 | 變亂起 | 始英法 | 擾都鄙 |
| 【解釋】清朝道光、咸豐年間,發生了變亂,英軍挑起鴉片戰爭。英、法兩國分別以亞羅號事件和法國神父被殺為由組成聯軍,直攻北京。 | |||
| tóngguānghòu | xuāntǒngruò | chuánjiǔdì | mǎnqīngmò |
| 同光后 | 宣統弱 | 傳九帝 | 滿清歿 |
| 【解釋】同治、光緒皇帝以后,清朝的國勢已經破敗不堪,當傳到第九代宣統皇帝時,就被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 | |||
| gémìngxīng | fèidìzhì | lìxiànfǎ | jiànmínguó |
| 革命興 | 廢帝制 | 立憲法 | 建民國 |
| 【解釋】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統治,廢除了帝制、建立了憲法,成立了中華民國政府,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 | |||
| gǔjīnshǐ | quánzàizī | zǎizhìluàn | zhīxīngshuāi |
| 古今史 | 全在茲 | 載治亂 | 知興衰 |
| 【解釋】以上所敘述的是從三皇五帝到建立民國的古今歷史,我們通過對歷史的學習,可以了解各朝各代的治亂興衰,領悟到許多有益的東西。 | |||
| shǐsuīfán | dúyǒucì | shǐjìyī | hànshūèr |
| 史雖繁 | 讀有次 | 史記一 | 漢書二 |
| 【解釋】中國和歷史書雖然紛繁、復雜,但在讀的時候應該有次序:先讀《史記》,然后讀《漢書》。 | |||
| hòuhànsān | guózhìsì | jiānzhèngjīng | cāntōngjiàn |
| 后漢三 | 國志四 | 兼證經 | 參通鑒 |
| 【解釋】第三讀《后漢書》,第四讀《三國志》,讀的同時,還要參照經書,參考《資治通鑒》,這樣我們就可以更好地了解歷史的治亂興衰了。 | |||
| dúshǐzhě | kǎoshílù | tōnggǔjīn | ruòqīnmù |
| 讀史者 | 考實錄 | 通古今 | 若親目 |
| 【解釋】讀歷史的人應該更進一步地去翻閱歷史資料,了解古往今來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好象是自己親眼所見一樣。 | |||
| kǒuérsòng | xīnérwéi | zhāoyúsī | xīyúsī |
| 口而誦 | 心而惟 | 朝于斯 | 夕于斯 |
| 【解釋】我們讀書學習,要有恒心,要一邊讀,一邊用心去思考。只有早早晚晚都把心思用到學習上,才能真正學好。 | |||
| xīzhòngní | shīxiàngtuó | gǔshèngxián | shàngqínxué |
| 昔仲尼 | 師項橐 | 古圣賢 | 尚勤學 |
| 【解釋】從前,孔子是個十分好學的人,當時魯國有一位神童名叫項橐,孔子就曾向他學習。像孔子這樣偉大的圣賢,尚不忘勤學,何況我們普通人呢? | |||
| zhàozhōnglìng | dúlǔlùn | bǐjìshì | xuéqiěqín |
| 趙中令 | 讀魯論 | 彼既仕 | 學且勤 |
| 【解釋】宋朝時趙中令──趙普,他官已經做到了中書令了,天天還手不釋卷地閱讀論語,不因為自己已經當了高官,而忘記勤奮學習。 | |||
| pīpúbiān | xuēzhújiǎn | bǐwúshū | qiězhīmiǎn |
| 披蒲編 | 削竹簡 | 彼無書 | 且知勉 |
| 【解釋】西漢時路溫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閱讀。公孫弘將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們兩人都很窮,買不起書,但還不忘勤奮學習。 | |||
| tóuxuánliáng | zhuīcìgǔ | bǐbùjiào | zìqínkǔ |
| 頭懸梁 | 錐刺股 | 彼不教 | 自勤苦 |
| 【解釋】晉朝的孫敬讀書時把自己的頭發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戰國時蘇秦讀書每到疲倦時就用錐子刺大腿,他們不用別人督促而自覺勤奮苦讀。 | |||
| rúnángyíng | rúyìngxuě | jiāsuīpín | xuébùchuò |
| 如囊螢 | 如映雪 | 家雖貧 | 學不輟 |
| 【解釋】晉朝人車胤,把螢火蟲放在紗袋里當照明讀書。孫康則利用積雪的反光來讀書。他們兩人家境貧苦,卻能在艱苦條件下繼續求學。 | |||
| rúfùxīn | rúguàjiǎo | shēnsuīláo | yóukǔzhuó |
| 如負薪 | 如掛角 | 身雖勞 | 猶苦卓 |
| 【解釋】漢朝的朱買臣,以砍柴維持生活,每天邊擔柴邊讀書。隋朝李密放牛把書掛在牛角上,有時間就讀。他們在艱苦的環境里仍堅持讀書。 | |||
| sūlǎoquán | èrshíqī | shǐfāfèn | dúshūjí |
| 蘇老泉 | 二十七 | 始發憤 | 讀書籍 |
| 【解釋】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洵,號大泉,小時候不想念書,到了二十七歲的時候,才開始下決心努力學習,后來成了大學問家。 | |||
| bǐjìlǎo | yóuhuǐchí | ěrxiǎoshēng | yízǎosī |
| 彼既老 | 猶悔遲 | 爾小生 | 宜早思 |
| 【解釋】象蘇老泉上了年紀,才后悔當初沒好好讀書,而我們年紀輕輕,更應該把握大好時光,發奮讀書,才不至于將來后悔。 | |||
| ruòliánghào | bāshíèr | duìdàtíng | kuíduōshì |
| 若梁灝 | 八十二 | 對大廷 | 魁多士 |
| 【解釋】宋朝有個梁灝,在八十二歲時才考中狀元,在金殿上對皇帝提出的問題對答如流,所有參加考試的人都不如他。 | |||
| bǐjìchéng | zhòngchēngyì | ěrxiǎoshēng | yílìzhì |
| 彼既成 | 眾稱異 | 爾小生 | 宜立志 |
| 【解釋】梁灝這么大年紀,尚能獲得成功,不能不使大家感到驚異,欽佩他的好學不倦。而我們應該趁著年輕的時候,立定志向,努力用功就一定前途無量。 | |||
| yíngbāsuì | néngyǒngshī | mìqīsuì | néngfùqí |
| 瑩八歲 | 能詠詩 | 泌七歲 | 能賦棋 |
| 【解釋】北齊有個叫祖瑩的人,八歲就能呤詩,后來當了秘書監著作郎。另外唐朝有個叫李泌的人,七歲時就能以下棋為題而作出詩賦。 | |||
| bǐyǐngwù | rénchēngqí | ěryòuxué | dāngxiàozhī |
| 彼穎悟 | 人稱奇 | 爾幼學 | 當效之 |
| 【解釋】他們兩個人的聰明和才智,在當時很受人們的贊賞和稱奇,現在我們正是求學的開始,應該效法他們,努力用功讀書。 | |||
| càiwénjī | néngbiànqín | xièdàoyùn | néngyǒngyín |
| 蔡文姬 | 能辯琴 | 謝道韞 | 能詠吟 |
| 【解釋】在古代有許多出色的女能人。象東漢末年的蔡文姬能分辯琴聲好壞,晉朝的才女謝道韞則能出口成詩。 | |||
| bǐnǚzǐ | qiěcōngmǐn | ěrnánzǐ | dāngzìjǐng |
| 彼女子 | 且聰敏 | 爾男子 | 當自警 |
| 【解釋】象這樣的兩個女孩子,一個懂音樂,一個會作詩,天資如此聰慧;身為一個男子漢,更要時時警惕,充實自己才對。 | |||
| tángliúyàn | fāngqīsuì | jǔshéntóng | zuòzhèngzì |
| 唐劉晏 | 方七歲 | 舉神童 | 作正字 |
| 【解釋】唐玄宗時,有一個名叫劉晏的小孩子,才只有七歲,就被推舉為神童,并且做了負責刊正文字的官。 | |||
| bǐsuīyòu | shēnyǐshì | yǒuwéizhě | yìruòshì |
| 彼雖幼 | 身已仕 | 有為者 | 亦若是 |
| 【解釋】劉晏雖然年紀這么小,但卻已經做官來,擔當國家給他的重任,要想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只要勤奮好學,也可以和劉晏一樣名揚后世。 | |||
| quǎnshǒuyè | jīsīchén | gǒubùxué | héwéirén |
| 犬守夜 | 雞司晨 | 茍不學 | 曷為人 |
| 【解釋】狗在夜間會替人看守家門,雞在每天早晨天亮時報曉,人如果不能用心學習、迷迷糊糊過日子,有什么資格稱為人呢。 | |||
| cántǔsī | fēngniàngmì | rénbùxué | bùrúwù |
| 蠶吐絲 | 蜂釀蜜 | 人不學 | 不如物 |
| 【解釋】蠶吐絲以供我們做衣料,蜜蜂可以釀制蜂蜜,供人們食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學習,以自己的知識、技能來實現自己的價值,真不如小動物。 | |||
| yòuxíyè | zhuàngzhìshēn | shàngkuāngguó | xiàlìmín |
| 幼習業 | 壯致身 | 上匡國 | 下利民 |
| 【解釋】我們要在幼年時努力學習不斷充實自己,長大后能夠學以致用,替國家效力,為人民謀福利。 | |||
| yángmíngshēng | xiǎnfùmǔ | guāngyúqián | yùyúhòu |
| 揚名聲 | 顯父母 | 光于前 | 裕于后 |
| 【解釋】如果你為人民做出應有的貢獻,人民就會贊揚你,而且父母也可以得到你的榮耀,給連祖先增添了光彩,也給下代留下了好的榜樣。 | |||
| rényízǐ | jīnmǎnyíng | wǒjiàozǐ | wéiyījīng |
| 人遺子 | 金滿贏 | 我教子 | 唯一經 |
| 【解釋】有的人遺留給子孫后代的是金銀錢財,而我并不這樣,我只希望他們能精于讀書學習,長大后做個有所作為的人。 | |||
| qínyǒugōng | xìwúyì | jièzhīzāi | yímiǎnlì |
| 勤有功 | 戲無益 | 戒之哉 | 宜勉力 |
| 【解釋】反復講了許多道理,只是告訴孩子們,凡是勤奮上進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獲,而只顧貪玩,浪費了大好時光是一定要后悔的。 | |||
讓我們一起守護家庭,為孩子加油!關注微信公眾號“成長愛童行”/“lovewithyou_baby",育兒資訊、繪本故事,期待共享。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74935.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