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好吃的炒飯營養(冬季進補如何吃)
發布時間:2023-12-17閱讀(15)
<span class="answer">導讀</span>立冬已過,全國大部分地區氣候也由少雨干燥的秋季向陰雨飄雪的冬季氣候過渡。但在嶺南地區,初冬時節一般不會很冷,甚至會出現溫暖舒適的天氣,這被稱為“小陽春”。轉....<p>立冬已過,全國大部分地區氣候也由少雨干燥的秋季向陰雨飄雪的冬季氣候過渡。但在嶺南地區,初冬時節一般不會很冷,甚至會出現溫暖舒適的天氣,這被稱為“小陽春”。</p><p>轉季之時,在嶺南該如何養生?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五羊門診針灸科主治中醫師吳瀅玨建議,立冬之后可以多進補,養精蓄銳,對抗即將到來的寒冬,但是由于嶺南地區居民體質多伴脾虛,進補不宜過于滋膩,建議可適量多食板栗。</p><p><img alt="怎么做好吃的炒飯營養(冬季進補如何吃)(1)"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bf40879884bd4c358eb7c7b126c71680.jpg"/></p><strong>山珍海味才是補品?</strong><strong>選擇對癥補品合理進補</strong><p>《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寫道: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味著陽氣開始閉蓄。中醫認為,冬季相對五臟屬腎,腎主藏精,這時候,人體的陽氣也隨著大自然的轉化而潛藏,這個時候養生原則以“藏”為主。有言道“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所以民間立冬后有進補的習俗,服用補品、補藥以求養精蓄銳,對抗寒冬。</p><p>“進補也須科學合理,不能盲目。”吳瀅玨提醒,立冬后進補應該了解自己的體質屬性,是否適合進補,人體有陰陽氣血,寒熱虛實偏性各不同,最好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選擇對癥的補品合理進補。“進補不宜偏性。”吳瀅玨介紹,中醫講究陰陽平衡,不可一味偏性進補。</p><p>“同時,也無須一味地追求大補,盲目地認為大魚大肉或山珍海味才是補品。”吳瀅玨指出,“立冬進補不宜過于滋膩。”她表示,嶺南地區由于地域天氣及飲食各方面原因,居民多伴有脾虛,對于脾胃虛弱或消化不良的人,過于滋膩容易引起腸胃不適。而對于有實火癥狀如咽痛、口苦、大便干、舌苔黃厚膩等表現的,或有外感癥狀如鼻塞、流鼻涕、咳嗽等表現,則應該暫停進補。</p><p>除此之外,良好的生活習慣也能幫助調養身體。立冬之后,睡覺講究“早臥晚起、必待日光”。</p><strong>秋冬養陰</strong><strong>進補潤燥少食咸</strong><p>飲食方面,中醫強調“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冬季節正是進補的最好季節,能夠補充人體因夏季大熱引起的消耗。</p><p>而冬季,寒氣當令,應注意少食生冷,多食一些溫潤厚重的食品,既養陰又潤燥,少食咸。中醫認為,咸味入腎,多食咸味,則易傷腎,這與冬季養腎原則相悖。</p><p>立冬節氣養生,不妨多食如橙子、柚子、柑橘、蘋果、梨、桑葚等水分高、維生素豐富的水果。而黑豆、核桃、板栗、香菇、山藥、白蘿卜、牛肉、羊肉等食物也是不錯的選擇。</p><p>板栗性味甘溫,入脾、胃、腎經,具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消腫的作用,有“千果之王、腎之果”的美稱。適合有脾胃虛寒引起的慢性腹瀉、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腰肢不遂、小便頻數以及折傷腫痛等病癥的患者食用。</p><p>吳瀅玨提醒,血糖異常患者以及存在消化道疾病如胃食管反流、胃潰瘍、消化不良、便秘等問題的人應當少吃板栗。</p><strong>Tips</strong><strong>推薦藥膳</strong><p>吳瀅玨為讀者推薦了一道藥膳——板栗雞肉炒飯。她指出,此藥膳營養充足,口感豐富,既符合立冬進補原則,又美味可口。</p><p>板栗雞肉炒飯</p><p>材料:</p><p>板栗10個,煮好米飯2碗,胡蘿卜,香菇,去骨雞腿肉2份,生抽,料酒,麻油。</p><p>做法:</p><p>1. 將板栗、胡蘿卜、香菇洗凈切丁。將雞腿肉切丁,用生抽、料酒、麻油腌制20分鐘。</p><p>2. 熱鍋加油,加入板栗丁、胡蘿卜丁、香菇丁爆香,之后盛出。</p><p>3. 將雞腿肉置入鍋中翻炒至熟,加入佐料丁和米飯,淋入適量生抽,不斷翻炒至均勻。撒入蔥花,盛出即可食用。</p><p>文/羊城晚報記者 薛仁政 通訊員 王雯玉</p><span class="copyright">免責聲明:</span>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