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漢字標拼音孩子老不會怎么辦(這些字的拼音被改了)
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10)
昨日,一條【注意!別再讀錯了,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新聞刷爆微博和朋友圈。

對此,絕大多數網友持反對態度,微博評論下面槽點滿滿:

有為詩詞發聲的:“詩詞的發音改了就不押韻了!”
有為語文老師發聲的:“以后老師怎么教?”
有為多音字發聲的:“多音字是文化,改了真可惜。”
還有調侃的:“電餅鐺(dāng)”、“鴻鵠(hào)之志”(該出為錯誤讀音展示)
總之,對于拼音被改事件,清一色的都是拒絕和反對。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那些被改音的字吧:








(圖源自微博@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看完這些,是不是覺得自己上了一個假學?識了一些假字?
許多規范讀音如今變成了錯誤讀音;經常讀錯的字音,現在已經成為了對的。
語文老師辛辛苦苦糾正過來的讀音,卻因為小部分人讀不對就改了?頭一次認識到“多數服從少數”的威力。

不過,在這條新聞進一步擴散前,教育部有關部門及時作出了回應:改后的審音表尚未通過審議,還應以原讀音為準。”
對此,澎湃新聞專訪了《咬文嚼字》主編黃安靖,他表示,這則“假新聞”中的大部分內容來自國家語委2016年6月6日發布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征求意見稿》,而這個《征求意見稿》至今尚未正式發布。今后正式發布的《審音表》應該不完全和《征求意見稿》一樣。
所以網友擔心的“讀音改動”很有可能根本不會出現在正式發布的《審音表》中。
“比如‘粳米’的‘粳’本讀‘jīng’,但《征求意見稿》中審為‘gēng’。這應該是‘以北京語音系統為審音依據’的。普通話語音系統的確立雖然以北京語音系統為基礎,但對普通話進行審音,還堅持‘北京話’,不一定合理。”黃安靖說。
再比如“紀”作姓用時本讀‘jǐ’,《征求意見稿》把這個姓審為‘jì’。黃安靖認為,雖然很多人現在都讀四聲,但對姓的讀音審定,要更加慎重。改了讀音,不就是改了姓嗎?
黃安靖中肯地說:“總的來講,我覺得這個新聞是個假新聞。其中有些字的讀音是否改變是有爭議的,有關方面應該聽取這些意見,或者不公布《征求意見稿》也要做出說明。”

改音中也出現了一些并非來源于《征求意見稿》的字,黃安靖認為對這些字要區別對待。
像上文提到的三句詩句: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
“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云生處有人家。”
“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這種差異實際上是由古音和今音的不同造成的。”黃安靖表示,古詩詞講究平仄押韻,詩人改字的讀音以便讀起來更押韻。
同時,語言也是約定俗成的,對于一些字在語言發展過程中發生的讀音變化,語言文字也要相對地做出適應與調整。例如,“說服”的“說”,大部分人讀為shuō,“因為都這樣讀,就應該以它為標準音。而且原先shuì這個讀音的含義‘勸說別人使聽從自己’,和shuō這個讀音中‘解釋,解說’的含義是有聯系的,因而這個字統讀為shuō,是符合語音發展規律的。”

聽完《咬文嚼字》主編黃安靖的解釋,是不是感覺心里的大石頭落下了?
很多字音被改是符合語音發展規律的,除了這些被改的字音,其他傳聞皆源自《<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征求意見稿》,而這份意見稿并沒有正式頒布,所以最終結果如何還待商榷。
總之,對于已更改的字音,大家要充分重視起來,因為很可能你的語文試卷就會出現這些字音!對于還不確定到底有沒有改的字音,請查閱《新華字典》最新版,它將給到你答案哦!
部分文章內容節選自澎湃新聞
圖源自微博@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75777.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