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蜻蜓和蚱蜢的工筆畫法區別(蜻蜓和蚱蜢的工筆畫法)
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8)
一、蜻蜓畫法:

蜻蜓,有翅亞綱的1目。全世界都有分布,尤以熱帶地區為多。已知約5000種,中國記載約350種。本目成員多數為大、中型昆蟲,體長 20~150毫米,顏色艷麗。頭大且轉動靈活,復眼,面部下面有咀嚼式口器。兩對翅膜質透明,翅多橫脈,翅前緣近翅頂處常有翅痣。前胸較細如頸,中、后胸合并,稱合胸。腹部細長,腹部圓筒形或扁形,10節。足接近頭部,細長。飛行時,中足和后足可伸向頭部前方,便于捕捉空中飛蟲。停息時,足常抱附于植物枝葉上。
1、用墨勾好蜻蜓全身輪廓,頭、胸、腹、粗翅脈略重,小翅脈用淡墨勾勒。

2、用淡墨把蜻蜓身體的各部分按照結構分染出來,用赭黃從翅根向翅梢和后緣分染,身體部位略罩赭黃。

3、翅根處用淡硃砂稍向外分染,點上翅斑,頭、胸、腹用硃砂按淡墨分染步驟進行復染。

4、眼睛用白粉提染高光,赭墨勾觸角,赭黃勾腹節并絲毛,硃砂復勾足部。

畫綠色蜻蜓,用淡赭黃從翅根部向翅梢和后緣分染,翅根處用淡石綠復染,眼睛下方用草綠,上方用石綠接染,面部和胸腹用赭色打底色,突起部分用石綠高染法去染,然后罩染淡草綠,赭墨勾觸角,赭黃勾腹節并絲毛,石綠復勾足部。

二、蚱蜢畫法

蚱蜢,一般指中華蚱蜢,又名尖頭蚱蜢,為雜食性昆蟲,寄主植物廣泛,有高粱、小麥、水稻、棉花和各種雜草,常將植物葉片咬成缺刻或孔洞,嚴重時將葉片吃光。全國各地均有分布。成蟲體長80-100毫米,常為綠色或黃褐色,雄蟲體小,雌蟲體大,背面有淡紅色縱條紋。前胸背板的中隆線、側隆線及腹緣呈淡紅色。前翅綠色或枯草色,沿肘脈域有淡紅色條紋,或中脈有暗褐色縱條紋,后翅淡綠色。
1、用中墨把蚱蜢的形態勾勒出來。

2、用淡墨按照結構形態進行分染。翅根處稍重,逐漸過渡到翅尾,腹部分染出腹節結構。

3、在觸角上用濃白粉,采取立粉的形式,把凹凸的觸角點出來,干后,用淡汁綠色平涂全身。

4、用石綠色提染蚱蜢的光亮部分,眼睛用藤黃色分染,嘴部用淡赭色分染,腹部和翅緣交界處用胭脂粉色,按照腹節進行分染,面積不宜過大,翅背按照蚱蜢的背部花紋形態,用淡胭脂粉色進行勾勒。如果是飛翔的蚱蜢,內翅根部用淡胭脂粉色按照條紋結構從里向外分染,用淡嫩黃綠色從翅緣向翅根分染,最后在蚱蜢的后小腿上勾上細腿毛即可。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75885.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