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6)


知識點
01
我會認
背bèi(背誦、背書、背課文)
誦sòng(朗誦、誦讀、吟誦)
例lì(例子、例如、舉例)
圈quān(圓圈、圈數、一圈)
段duàn(段落、分段、自然段)
練liàn(練習、練筆、熟練)
糊hú(糊涂、糊口、含糊)
涂tú(涂料、涂寫、涂抹)
呆dāi(發呆、呆住、嚇呆)
戒jiè(戒備、戒煙、戒掉)
厲lì(厲害、嚴厲、厲聲)
挨ái(挨罵、挨打、挨餓)
楚chǔ(楚國、清楚、苦楚)
02
多音字
挨āi(挨著)ái(挨打)
背bèi(背誦)bēi(背包)
圈quān(圓圈)juàn(圈養)
03
近義詞
照例——照常 流利——流暢 霎時——瞬間
清楚——明白 糊里糊涂——稀里糊涂
04
反義詞
流利——結巴 詳細——簡略
05
理解詞語
私塾:是我國古代社會一種開設于家庭、宗族或鄉村內部的民間幼兒教育機構。
霎時:極短時間。
照例:依照慣例或常情。
戒尺:舊時教師對學生體罰時所用的木板。
稀里糊涂:認識模糊,不明事理,形容對事物一點兒也不明白。
搖頭晃腦:形容自得其樂或自以為是的樣子。
鴉雀無聲:連烏鴉麻雀的聲音都沒有,形容非常靜。
“一……不……”形式的詞語
一聲不響 一毛不拔 一字不落 一塵不染 一竅不通
一聲不吭 一絲不掛 一言不發 一文不值
06
句子解析
1.孫中山小時侯在私塾讀書。那時侯上課,先生念,學生跟著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樣。
作者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學生讀書比作唱歌,形象地寫出了學生讀書的狀態。
2.一天,孫中山來到學校,照例把書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學的功課。
“照例”寫出了“流利地背出前一天學的功課”對于孫中山來說不是偶然的。
3.于是,他壯著膽子站起來,問:“先生,您剛才讓我背的這段書是什么意思?請您給我講講吧!”
壯著膽子說明當時的教學方法不允許學生提問,孫中山這一問可要冒著被戒尺打的風險呢!
4.先生收起戒尺,擺擺手讓孫中山坐下,說:“我原想,書中的道理,你們長大了自然會知道的。現在你們既然想聽,我就講講吧!”
先生的表現說明先生并沒有生氣,而是對孫中山主動提問表示了贊揚與肯定。
07
問題歸納
1.看課文寫了什么?你對孫中山“不懂就問”這件事有什么看法?
課文寫了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里讀書,為了弄懂書里的意思而大膽向先生提出問題的故事。
2.孫中山向老師提問,把同學們嚇呆了,課堂里霎時變得鴉雀無聲,想一想,同學們此時會想寫什么?
同學們會想:孫中山膽子真大,先生肯定會揍他的。
3.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孫中山小時候勤學好問?
①孫中山每天照例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學的功課。
②孫中山壯著膽子請求老師給他講課文內容。
③為了學好知識,不懂就要問。為了弄清道理,挨打也值得。 ?
4. 文中為什么要描寫同學們的表現?
從同學們的表現可以看出大家是非常怕先生的。這與孫中山的行為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反襯出孫中山不懂九問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
08
課文主題
這篇課文記敘了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里讀書,為了弄懂書里的意思而大膽向先生提出問題的故事。贊揚了孫中山不懂就問的態度和勇氣,啟發我們遇到不懂的問題要敢于去問。
圖文解讀(一)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





















圖文解讀(二)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























同步練習(一)


同步練習(二)

參考答案:
一、讀拼音,寫詞語。
背誦 舉例 圓圈 糊涂 練習
戒尺 清楚 足夠 發呆 嚴厲
二、比一比,再組詞。
臂(手臂) 楚(清楚) 段(段落) 練(練習) 戒(戒尺)
背(背誦) 蛋(雞蛋) 沒(沒有) 煉(鍛煉) 成(成功)
三、多音字組詞。
背bèi 背誦 bēi 背包
圈quān 圓圈 juàn圈養 juān圈雞
挨āi 挨近 ái挨打
四、近義詞。
照例——(照常) 流利——(流暢)霎時——(瞬時)
清楚——(明白) 糊里糊涂——(稀里糊涂)
五、反義詞。
流利——(生疏) 詳細——(大概) 清楚——(糊涂)
六、把下面成語補充完整。
一(字)不漏 一(聲)不響 一(言)不發
(鴉)(雀)無聲 (舉)( 世)無雙 無( 緣)無(故)
類文閱讀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76314.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