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10)

一、會組詞
塞:sài(塞外、塞北、關塞)
秦:qín(秦腔、秦嶺、秦國)
征:zhēng(征兵、征戰、征文)
詞:cí(歌詞、詞語、單詞)
催:cuī(催促、催眠、悲催)
醉:zuì(陶醉、沉醉、醉生夢死)
杰:jié(杰出、英杰、英雄豪杰)
亦:yì(亦然、不亦樂乎、人云亦云)
雄:xióng(雄雞、雄風、雄壯)
項:xiàng(項鏈、頸項、強項)
將:jiàng(將領、將士、將官)
二、多音字
還:huán(歸還)hái(還是)
度:dù(度假)duó(揣度)
為:wéi (以為)wèi (為什么)

三、作者簡介
王昌齡(698—約757),字少伯,盛唐著名邊塞詩人,被后人譽為“七絕圣手”。王昌齡的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主要作品:《出塞》《從軍行》《閨怨》等。
王翰(687—726), 字子羽,唐代邊塞詩人。其詩最負盛名的是《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主要作品:《涼州詞》《飲馬長城窟行》《春女行》等。
李清照(1084—約1155),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嘆傷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語言清麗。主要作品:《武陵春》《醉花陰》《如夢令》《聲聲慢》等。
四、理解詩意
《出塞》:在邊塞看到秦漢時的明月,照著秦漢時的邊關,萬里出征的將士們仍未歸還。只要有像漢代的飛將軍李廣那樣的將士在,決不會讓匈奴的軍隊越過陰山。
《涼州詞》:新釀成的葡萄美酒,盛滿夜光杯,正想開懷暢飲,馬上琵琶聲頻催。即使醉倒沙場,請諸君不要見笑,自古男兒出征,有幾人能活著回來?
《夏日絕句》:活著的時候,應當做人中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為鬼中英雄。直到今天人們還在思憶項羽,他在遭遇失敗之時,寧可自殺也不愿逃回江東。

五、問題歸納
1.一句“人未還”讓我們嘗盡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詩人王昌齡留下了眼淚。這是什么樣的眼淚?
這是傷心的眼淚更是同情的眼淚。同情征人有家不能回的哀痛,同情征人的家人失去親人的哀思。
2.怎樣理解“萬里長征人未還”?
這句詩既敘事又抒情。在深沉的感嘆中暗示當時邊防多事,表現了作者對戍邊將士的深切這同情,同時又從空間上點明邊塞的遙遠,這樣,作者便創造了時空交織的意象,把讀者帶到萬里之外的邊塞,讓讀者到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去回憶,體驗、思考。
3.盡管有那樣多的將士們戰死沙場,可仍然有無數的熱血男兒們奔赴戌邊、前仆后繼,這是為什么?
為國戌邊死得其所,是無比悲壯的。
4.“項羽”是什么人?李清照為什么“至今思項羽”?
秦朝末年,統治者的殘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滿,各路豪杰紛紛起義抗秦,項羽率領八千江東子弟渡江轉戰中原,消滅秦軍主力,立下赫赫戰功,秦朝滅亡后,與劉邦爭奪天下,最終,項羽兵敗亥下,退至烏江渡口。當時,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振旗鼓,項羽覺得自己無顏再見江東父老,不肯過江逃生,便下馬步戰,殺敵數百,負傷十余處,最后從容自刎,時年31歲。
六、課文主題
《出塞》一詩中,作者把秦漢以來所進行的邊塞戰爭都概括了出來,反映出對駐守邊疆的將士們久征未歸的無比哀嘆之情,表達了希望朝廷起用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爭,使國家平和平靜、人民過上平和平靜的生活的愿望。
《涼州詞》是一首描寫征戍生活、邊塞情景的著名詩篇。全詩寫艱苦荒涼的邊塞上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將士們開懷痛飲、盡情酣醉的場面。
《夏日絕句》這首詩借古諷今,借贊頌項羽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諷刺了南宋統治者茍且偷生的行徑,表現了詩人的愛國情懷。
十、教材課后習題
2.結合注釋,說說下列詩句的意思。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只要有像李廣那樣的猛將來戍守邊關,胡人的騎兵就不敢越過陰山南下入侵了。這句話表達了詩人希望朝廷任用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爭,使國家得到平和平靜,人民過上平和平靜生活的美好心愿。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如果我喝醉了,倒在戰場上,你不要笑,自古以來,出征打仗的人有幾個能活著回來?這句話揭露了戰爭頻繁,生還者極少的悲慘事實,表現了詩人對連年戰爭的不滿。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活著的時候,應當做人中的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為鬼中的英雄。表達了詩人的人生觀:不論是生是死,都應有浩然正氣、錚錚鐵骨,體現了詩人的愛國精神。

我是@趙老師大語文小課堂 ,致力于大語文的學習和拓展,培養興趣、提升素養!歡迎關注我,讓我們結伴同行!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