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別稱有哪些三個
發布時間:2025-11-02閱讀(1)
華夏、中華、神州。神州:赤縣、神州之稱,最早見于《史記 孟子荀卿列傳》。中華:秦以前,華夏族稱自己的祖國為中國,秦以后,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因而又有中華民族的說法。華夏:商朝時,由于實行裕民政治,政治與文化都比以前有所進步。華夏族是當時的主要民族,后來就把華夏作為中國的代稱。神州:源于大禹治水劃定九州的傳說。相傳夏禹治水后,分中國為九州:冀、兗、青、荊、揚、梁、雍、徐、豫。中國在當時也被稱為神州。中國,是以華夏文明為源泉、中華文化為基礎,并以漢族為主體民族的多民族國家,通用漢語、漢字,漢族與少數民族被統稱為“中華民族”,又自稱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距今約5000年前,以中原地區為中心開始出現聚落組織進而形成國家,后歷經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國家的大一統局面。20世紀初辛亥革命后,君主政體退出歷史舞臺,共和政體建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中國大陸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785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