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1-22閱讀(11)
作者:AkinaYan
名字重要嗎?當然重要,名字是跟著我們一輩子的。除了戶口本上的名字,人們還喜歡起小名、昵稱、外號。用命理師的話說,名字是貼在人腦門上的一個符咒(不過這種說法讓人覺得有點害怕= =)。隨著人們的不斷成長,與外界接觸的時間與機會多了起來,除了中文名字之外,人們跟外國人接觸的時候,通常用的是英文名字或者是漢語拼音。用字母表示的名字,讓人有熟悉的感覺,可以拉近不同國籍人士的距離,因為大多數(shù)人都能根據(jù)字母猜到大概的讀音。
中學的時候,有位男同學在調(diào)侃“沒有英文名字怎樣出來行走江湖?”那時候的我不禁莞爾,但又覺得他說的有點道理。當時的英文名字選擇很少,例如男生的英文名字有:Jack、Mike、Sam、Bob、Tom;女生的英文名字有:Lily、Lucy、Sue、Amy、Anna。不過,或許是我當時讀的外國名著比較少,以至于一直沒有找到自己喜歡的英文名字,所以也不好意思行走江湖了。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在九十年代,大陸曾經(jīng)掀起日劇浪潮。那時候比較有名的日劇有: 《戀愛世紀》、《東京愛情故事》、《同一屋檐下》、《神啊!請給我多一點時間》、《一吻定情》等等,好多好多,在這里就不多敘述了(不小心暴露了自己的年齡= =)。通過看日劇,我了解到日本人的名字跟我們有很大的不一樣。盡管有時候漢字是一樣的,但讀音不一樣。例如:木村拓哉(Kimura Takuya)、鈴木保奈美(Honami Suzuki)、酒井法子( Sakai Noriko)、金城武(Takeshi Kaneshiro)、深田恭子(Fukada Kyoko)。日本名字后面,括號里的英文字母就是羅馬拼音,是專門用來標識日文的讀音注釋,跟漢語拼音有點不一樣。那時候的我有個想法,如果把這些羅馬拼音當做英文名字使用,應該很特別吧?記得大學的英語課上,有位外教就幫我同學起了一個俄羅斯的名字:Nikita。看來,英文名字沒有絕對地規(guī)定為Jack、Lily、Lucy、Mike、Bob等。
寫到這里,我突然有靈感,如果把中文名字用日本羅馬拼音把它們的讀音注釋出來,當作英文名字使用,這樣能行得通嗎?想到這里,我立刻在網(wǎng)上搜索出比較多人用的五個中文名字:李剛、謝曉惠、楊過、丁雯琪、鄧文靜。現(xiàn)在用羅馬拼音把它們的讀音注釋出來:李剛(ri kou)、謝曉惠(sya gyou e/如果是惠的話,可以叫meugumi)、楊過(you ka)、丁雯琪( tyou (沒有雯這個字)ki )、鄧文靜(tou bunn sei)。從字面上看,中文名字的羅馬拼音沒有日本名字的這么對稱、好看,而且讀音也有點怪,沒有這么順口;有時候還會遇到日本沒有相同的字。當然,這只是簡簡單單的五個例子,不能以偏概全。
終上所述,要擁有特別的英文名字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至于是否使用羅馬拼音表示的日本名字當作英文名字使用,就看個人喜好了。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心得分享,希望能拋磚引玉,吸引到與我有同一興趣愛好的朋友,一起來探討分享。
【本文系原創(chuàng)作品,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未經(jīng)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81535.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