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誰建議廢除漢字(專家聯名要求廢除漢字)
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9)
“必須廢除中國漢字”。你能想象嗎,百年之前,無數先進知識分子喊出了這樣的口號,而有著數千年璀璨歷史的中國漢字差點在這種呼聲中凋亡。

民國時期,國門初開,大量西方思想瘋狂涌入,加之當時我國本身的軍閥混戰、官僚橫行等各種問題,社會處于一種極度動蕩不安的狀態。
接下來該如何求發展,是當時社會各界人士都在思考的問題,這其中當然也包括那些先進的知識分子。
他們最先接觸西方文化,并迫切地希望將這些文化應用在我國的問題上,如何應用,滅漢字首當其沖。

著名文學家魯迅先生就曾說過:“漢字不滅,中國必亡!”不過,魯迅說這句話是基于人們的識字現狀提出的。
在當時,我國人民所使用的漢字仍是繁體字,這種字體有三大難,即難學,難寫,難推廣,已經成為了底層人民發展進步的重大阻礙。而人民不發展,社會又何以進步呢,所以他的觀點是必須更改漢字形式。

但是,一些激進分子并不這樣認為,他們覺得,中國人應該完全舍棄那些復雜、難懂的漢字,轉而學習西方的字母形式,改用拉丁文書寫一切內容。
歷史學家傅斯年甚至直言:“普及知識最禍害的兩點,一是死人的話給活人用,二是初民笨重的文字仍保持在現代社會里。”
在這些重量級人物的推動下,1931年,“中國文字拉丁化”標準被制定出來,學習、使用拉丁文似乎成為了板上釘釘的事。

漢字真的可以如此輕易被替代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且不說古往今來出現了多少文學大作,光是唐一朝誕生的詩歌,就說不完道不盡。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那是激蕩的自然之景;“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那是美好的山水之光。“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那是蕭殺的邊塞之風。

試問無數這樣的作品,用什么樣的拉丁文能詮釋得出來呢。
當時的許多學者也抱有這樣的想法,他們反對廢除漢字,堅決抵制應用拉丁文。只是,用什么方式去反抗,成為了一個大難題。
就在這漢字去留的重要關口,我國著名語言學家、“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趙元任站了出來,他寫下兩篇奇文,一舉滅掉了廢漢字者的氣焰。

趙元任寫的第一篇文章名叫《施氏食獅史》,全文如下: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尸,適石室。石室濕,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試食是十獅尸。食時,始識是十獅尸,實十石獅尸。試釋是事。
大致意思就是一個施姓詩人,扛著十頭獅子的尸體到了自己的石屋子,準備把它們都吃掉,但是吃的時候才發現,這十頭獅子原來都是石頭做的。

這篇文如果換做拉丁文來寫,那么全文便僅有一個“shi”,單調尷尬又荒唐,任誰也看不出這是一個故事。
趙元任的另一篇文章也同樣精彩:

說的是季姑娘養了一群雞,這些雞到處飛,季姑娘便用竹箕追打,以至于打壞了案幾上的陶伎俑,季姑娘非常憤怒,于是作了《季姬擊雞記》。
趙元任的兩篇文章,無不向我們展示了漢字的無與倫比和博大精深,更說明了廢除漢字簡直是荒謬至極的舉動。
受到文章的影響,很多學者幡然醒悟,意識到文字不能廢,中華文化亦不能丟。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