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7)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6課(將相和)解析
將相和
(1)戰國時候,秦國最強,常常進攻別的國家。
(2)有一回,趙王得了一件無價之寶,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寫封信給趙王,說是愿意拿十五座城換這塊璧。
(3)趙王接到信后非常著急,立即召集大臣來商議。大家說秦王不過想把和氏璧騙到手罷了,不能上他的當;可是不答應,又怕他派兵來進攻。
(4)正在為難的時候,有人說有個叫藺(lìn)相如的人,勇敢機智,也許他能解決這個難題。
(5)趙王把藺(lìn)相如找來,問他該怎么辦。
(6)藺(lìn)相如想了一會兒,說:“我愿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來。那時候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寫藺相如的才智的確有超過一般人,而解決問題的辦法是藺相如自己帶著和氏璧到強大的秦國去,表現出藺相如膽識過人和為了國家的利益置個人安危于度外的勇于犧牲的精神。)
(7)趙王和大臣們沒有別的辦法,只好派藺(lìn)相如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
(8)藺(lìn)相如到了秦國,進宮見了秦王,獻上和氏壁。秦王雙手捧住璧,一邊看一邊稱贊,絕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藺(lìn)相如看這情形,知道秦王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就上前一一步,說:“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秦王聽他這么一說,就把和氏璧交給藺相如。藺相如捧著璧,往后退了幾步,靠著柱子站定。他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現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這柱子上!”說著,他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表現出藺相如的勇敢無畏,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也可看出他的才智過人。)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連忙說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圖,把允諾劃歸趙國的十五座城指給他看。藺相如說和氏璧是無價之寶,要舉行個隆重的典禮,他才能交出來。秦王只好跟他約定了舉行典禮的日期。
(9)藺相如知道秦王絲毫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一回到客舍,就叫手下人化了裝,帶著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趙國去了。到了舉行典禮那一天,藺相如進宮見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說:“和氏璧已經送回趙國了。您如果有誠意的話,先把十五座城交給我國,我國馬上派人把壁送來,決不失信。不然,您殺了我也沒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用的!”秦王沒有辦法,只得客客氣氣地把藺相如送回趙國。(寫藺相如由被動變主動與秦王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表現出他機智勇敢、做事果斷、不畏強暴的性格。)
(10)這就是“完璧歸趙”的故事。藺相如立了功,趙王封他做上大夫。//
第一部分(1——10)介紹完璧歸趙的故事。
(11)過了幾年,秦王約趙王在澠(miǎn)池會見。趙王和大臣們商議說:“去吧,怕有危險;不去吧,又顯得太膽怯。”藺相如認為對秦王不能示弱,還是去的好,趙王才決定動身,讓藺相如隨行。大將軍廉頗帶著軍隊送他們到邊界上,作好了抵御秦兵的準備。
(12)趙王到澠(miǎn)池與秦王會見。秦王要趙王鼓瑟。趙王不好推辭,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記錄下來,說在澠(miǎn)池會上,趙王為秦王鼓瑟。
(13)藺相如看秦王這樣侮辱趙王,生氣極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說:“請您為趙王擊缶(fǒu)。”秦王拒絕了。藺相如再次要求,秦王還是拒絕。藺相如說:“您現在離我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沒法,只好敲了一下缶(fǒu)。藺相如也叫人記錄下來,說在澠池會上,秦王為趙王擊缶(fǒu)。(寫藺相如為了維護趙王與趙國的尊嚴,與秦王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逼秦王為趙王擊缶。表現了藺相如為了國家的榮譽,毅然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不畏強暴、機智勇敢的高尚品質。)
(14)秦王沒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頗已經在邊境上作好了準備,不敢拿趙王怎么樣,只好讓趙王回去。(照應上文,突出廉頗威震朝野,連秦王都害怕他,不敢輕舉妄動,在維護國家尊嚴上也有廉頗的功勞,為下文寫他對藺相如不服氣作了鋪墊。)//
第二部分(11——14)寫澠池之會的故事。
(15)藺相如在澠池會上又立了功。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高。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要讓他下不了臺!”(這是將相不和的原因。)這話傳到藺相如耳朵里,藺相如就請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頗見面。
(16)有一天,藺相如坐車出去,遠遠看見廉頗騎著高頭大馬過來了,他趕緊叫車夫把車往回趕。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順眼了,他們說,藺相如見了廉頗像老鼠見了貓似的,為什么要怕他呢?藺相如對他們說:“諸位請想一想, 廉將軍和秦王比,誰厲害?”他們說:“當然秦王厲害!”藺相如說:“秦王我都不怕,還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啊!
(這段話是說藺相如回避廉頗并不是怕他,而是為了國家的利益,為國家著想,也突出將相和與不和與國家安危的關系:將相和,國家則安;將相不和,國家則危。突出了廉頗、藺相如在趙國的地位,同時也說出了秦國不敢攻打趙國的原因。表現了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高尚品質。)
(17)藺相如的話傳到了廉頗的耳朵里。廉頗靜下心來想了想,覺得自己為了爭一口氣,就不顧國家利益,真不應該。于是,他脫下戰袍,背上縛著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從此以后,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力保衛趙國。//
第三部分(15——17)寫負荊請罪的故事。
本文根據漢代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關內容改寫。
1、作者簡介
司馬遷,字子長,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被后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所創作的《史記》(原名《太史公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范,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戰國,我國歷史上的一個時期,比較強的國家有七個,即韓、趙、魏、楚、燕、齊、秦,稱為“戰國七雄”。七雄并峙,戰火頻繁。秦國是最強的一個,秦國地處函谷關以西,其余六國在函谷關以東。趙國的東面是高強的齊國,西面是強大的秦國。趙國處在兩大強國之間。“完壁歸趙”的故事發生在秦國全力進攻楚國的時候。秦國不能集中更多兵力對付趙國,主要是用威脅的手段占趙國的便宜。
2、課后生字
相xiàng(1)偏旁:木(2)結構:左右(3)組詞:照相、丞相
璧bì(1)偏旁:玉(2)結構:上下(3)組詞:合璧、璧月
臣chén(1)偏旁:臣(2)結構:獨體字(3)組詞:大臣、臣服
藺lìn(1)偏旁:草(2)結構:上下(3)組詞:藺相如、馬藺
強qiáng(1)偏旁:弓(2)結構:左右(3)組詞:強大、富強
諾nuò(1)偏旁:讠(2)結構:左右(3)組詞:許諾、允諾
劃huà(1)偏旁:刂(2)結構:左右(3)組詞:計劃、策劃
廉lián(1)偏旁:廣(2)結構:半包圍(3)組詞:廉價、清廉
抵dǐ(1)偏旁:扌(2)結構:左右(3)組詞:大抵、抵消
御yù(1)偏旁:彳(2)結構:左右(3)組詞:防御、御敵
辭cí(1)偏旁:辛(2)結構:左右(3)組詞:辭職、告辭
辱rǔ(1)偏旁:辰(2)結構:上下(3)組詞:侮辱、辱罵
缶fǒu(1)偏旁:缶(2)結構:獨體字(3)組詞:敲缶、擊缶
袍páo(1)偏旁:衤(2)結構:左右(3)組詞:衣袍、袍子
罪zuì(1)偏旁:罒(2)結構:上下(3)組詞:罪犯、罪人
召zhào(1)偏旁:口(2)結構:上下(3)組詞:召開、召集
議yì(1)偏旁:讠(2)結構:左右(3)組詞:商議、議論
獻xiàn(1)偏旁:犬(2)結構:左右(3)組詞:貢獻、獻策
典diǎn(1)偏旁:八(2)結構:上下(3)組詞:典禮、恩典
抄chāo(1)偏旁:扌(2)結構:左右(3)組詞:抄寫、罰抄
怯qiè(1)偏旁:忄(2)結構:左右(3)組詞:膽怯、怯場
拒jù(1)偏旁:扌(2)結構:左右(3)組詞:拒絕、抗拒
荊jīng(1)偏旁:刂(2)結構:左右(3)組詞:荊棘、紫荊
3、課后詞語
無價之寶wú jià zhī bǎo:形容極其珍貴的東西。
召集zhào jí:通知人們聚集起來。
大臣dà chén:君主國家的高級官員。
商議shāng yì:為了對某些問題取得一致意見而進行討論。
勇敢yǒng gǎn:不怕危險和困難;有膽量。
機智jī zhì:腦筋靈活,能夠隨機應變。
解決jiě jué:處理問題使有結果;消滅壞人。
難題nán tí:不容易解決或解答的問題。
稱贊chēng zàn:用言語表達對人或事物的優點的喜愛。
絕口不提jué kǒu bù tí:這件事情絕對不和別人說。
誠意chéng yì:真心對待。
理直氣壯lǐ zhí qì zhuàng:理由充分,因而說話有氣勢。
交付jiāo fù:交給。
商量shāng liang:交換意見。
允諾yǔn nuò:答應、做出承諾。
劃歸huà guī:歸管理、使屬于。
典禮diǎn lǐ:鄭重舉行的儀式。
約定yuē dìng:經過商定而確定下來。
絲毫sī háo:極其微小,一點點(多用于否定式)
客舍kè shè:旅館、供旅客住宿的房屋。
膽怯dǎn qiè:膽小;缺少勇氣。
示弱shì ruò:表示比對方軟弱,不敢較量(多用于否定式)。
隨行suí xíng:跟著別人走、隨從人員。
推辭tuī cí:表示拒絕(任命、邀請、饋贈等)。
拒絕jù jué:不接受(請求、意見或贈禮等)。
邊境biān jìng:靠近邊界的地方。
職位zhí wèi:機關或團體中執行一定職務的位置。
服氣fú qì:由衷地信服。
攻無不克gōng wú bù kè:沒有攻占不下來的。形容力量無比強大。
戰無不勝zhàn wú bù shèng:形容強大無比,可以戰勝一切;也比喻辦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能耐néng nai:技能、本領;有能耐。
高頭大馬gāo tóu dà mǎ:體形高大的馬;比喻人身材高大。
順眼shùn yǎn:看著舒服。
諸位zhū wèi:人稱代詞,對所指的若干人的尊稱。
乘機chéng jī:利用機會。
戰袍zhàn páo:古代士兵在戰時穿的袍子。
負荊請罪fù jīng qǐng zuì:指主動向對方賠禮認錯,請求對方責罰。
同心協力tóng xīn xié lì: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4、多音字
相(1)xiāng相信、相親(2)xiàng照相、相片
別(1)bié分別、區別(2)biè別不過、別扭
的(1)de我的、你的(2)dí的確、的當(3)dì目的、無的放矢(4)dī的士、打的
得(1)dé覺得、得到(2)de出得了門了(3)děi如果下雨就得淋濕了
了(1)le走了、快了(2)liǎo了解、知了
和(1)hé平和、溫和(2)huò和面、和稀泥(3)hú麻將中常用,和了
給(1)gěi送給、獻給(2)jǐ供給、給予
說(1)shuō說話、學說(2)shuì游說、說服
著(1)zhe看著、寫著(2)zháo著火、睡著(3)zhuó穿著、著陸(4)zhāo著急
當(1)dāng當時、當然(2)dàng當鋪、上當
應(1)yìng答應、應聘(2)yīng應當、應該
正(1)zhèng正確、正好(2)zhēng正月
為(1)wéi因為、成為(2)wèi為了
難(1)nán 難過、難受 (2)nàn 發難、難兄難弟
解(1)jiě 解鎖、解釋(2) jiè押解、解元(3)xiè 渾身解數
沒(1)méi沒有、沒用(2)mò淹沒、出沒
只(1)zhī一只、只身(2)zhǐ只有、只見
好(1)hǎo好人、好看(2)hào喜好、愛好
見(1)jiàn見面、相見(2)xiàn常用在古詩文中
看(1)kàn 看見、好看(2)kān看家、看門
幾(1)jǐ所剩無幾、幾個(2)jī幾乎、茶幾
地(1)dì 土地、種地(2)de飛快地跑(修飾動詞)
要(1)yào主要、緊要(2)yāo要求、要挾
強(1)qiáng強大、強壯(2)qiǎng勉強、強笑(3)jiàng倔強
量(1)liàng力量、產量(2)liáng重量、打量
劃(1)huá劃船、劃槳(2)huà計劃、規劃
行(1)háng 行家、銀行(2)xíng 行走、行人
重(1)zhòng重量、重力(2)chóng重新、重復
還(1)hái還有、還是(2)huán還錢、還書
作(1)zuò作業、工作(2)zuō作死、作坊
占(1)zhàn占據、攻占(2)zhān占卜、姓占
便(1)biàn 方便、便利 (2)pián 便宜
假(1)jiǎ假山、假如(2)jià假期、放假
朝(1)cháo 朝向、朝南(2)zhāo 朝氣、朝陽
誰(1)shuí 姓氏、是誰(2)shéi誰來過、誰走了
都(1)dōu都有、全都(2)dū都市、首都
削(1)xuē削弱、剝削(2)xiāo削皮、削掉
乘(1)chéng乘法、乘車(2)shèng千乘之國、史乘
傳(1)chuán傳奇、傳授(2)zhuàn傳記、水滸傳
覺(1)jué覺得、發覺(2)jiào睡覺、午覺
背(1)bèi后背、手背(2)bēi背包、背人
將(1)jiāng 將來、將要(2)jiàng 將士、損兵折將(3)qiāng 將進酒
5、易錯字詞
氏、璧、商、派、藺、獻、捧、碎、裝、瑟、缶、敲、爬、免、武、避、袍、縛、荊
誠意、允諾、隆重、澠池、膽怯、廉頗、抵御、準備、推辭、侮辱、厲害、削弱、乘機、同心協力、保衛
6、近義詞
常常——經常、著急——焦急、立即——立刻
商議——商量、答應——允諾、進攻——攻擊
勇敢——勇猛、機智——聰明、理屈——理虧
稱贊——贊揚、誠意——誠心、隆重——盛大
危險——危機、膽怯——膽小、抵御——防御
推辭——拒絕、侮辱——欺辱、削弱——減弱
熱情——熱忱、保衛——保護
無價之寶——價值連城、理直氣壯——義正言辭
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負荊請罪——知錯能改
同心協力——齊心協力
7、反義詞
常常——偶爾、著急——淡定、立即——緩慢
商議——獨斷、答應——拒絕、進攻——防守
勇敢——懦弱、機智——愚笨、理屈——合理
稱贊——批評、誠意——假意、隆重——草率
危險——安全、膽怯——勇敢、抵御——進攻
推辭——接受、侮辱——敬重、削弱——強化
熱情——冷漠、保衛——破壞
無價之寶——一文不值、理直氣壯——做賊心虛
攻無不克——不堪一擊、負荊請罪——興師問罪
同心協力——明爭暗斗
8、文章主要內容
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線索,通過對“完璧歸趙”“澠池會見”“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的記述,反映了將相之間由不和到和好的經過,贊揚了藺相如勇敢機智、不畏強暴的斗爭精神和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可貴品質,也贊揚了廉頗勇于改過的精神,同時還贊頌了他們的愛國思想。
9、人物形象
廉頗:知錯就改的人,最終還是以國家利益為重的人。
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全大局,胸懷寬廣。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