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大名府古城美食大名府十大特色美食
發布時間:2025-11-12閱讀(2)
民間自古不缺的就是美味,人在旅途每到一個地方最具誘惑的也是民間美味,凡是可以在民間生存的,百姓認可的都獨具特色。大名府這座千年古城,經過歷代師傅們匠心獨運,在繼承傳統風味文化的基礎上不斷改革創新,融合了魯菜、京味、川蜀、江浙、保定菜的風味,創造出獨特的大名風味。
一、二毛燒雞
方圓百里都知道"二毛燒雞"好吃,特點是咸香、脫?,是邯鄲市小吃之首,被《辭海》記錄,但是他的咸已不適應當下人的口味,為適應眾人口味,現在的燒雞不太咸了。買燒雞一般還是首選。
店史:王德興創始于清朝-仁宗嘉慶十四年。
特點:
透熟離骨,肉嫩且爛,咸香清純,回味鮮美。在一百多年的歷史中,味道不變,經久不衰。

二、五百居香腸
五百居香腸祖居濟南,因與大名府距離五百里地故字號"五百居";原意為"五百居"香腸是大名獨有的,經網上一查,濟南的廠家也不少,山東東明不知道和五百居風味一樣不,但粉肚和香腸基本沒有什么區別,也是當地名吃;濮陽有一家聽說從大名過去的。
店史:創業于1821。
特點:用料講究,色澤純正,條桿勻稱,香味醇厚,肥瘦適宜,甜咸兼備,軟滑利口,食而不膩,越嚼越香,回 味悠長,獨具一格。而且經久耐放,就是炎夏酷暑也不腐不蛀。

三、郭八火燒
呵呵五十多了,從小就知道"郭八"火燒好吃的掉渣,吃后果不其然外面焦黃酥脆,內里煊軟面筋,味道誘人。
店史:郭致忠曾在北京(原順天府)學藝,清光緒二十一年(1887)
特點:層多且薄、外表金黃油亮、呈現石榴籽狀,吃起來皮酥里筋、焦香可口、味香誘人,風味獨特,層多且薄,出爐的火燒,色澤金黃,香氣撲鼻,每張上有二十五層至三十層薄如紙的面皮組成。

四、羊肉鹵馓,是大名縣回族傳統早餐食品。相傳“馓”這種名小吃,本為南關清真寺中食品,在回族大節開齋節的時候,清真寺內做“馓”以招待穆斯林們。它是將熬稠的油濃“麥仁”澆上羊肉鹵,泡入饅頭或火燒,吃時濃香,肉味極佳。因其味美,慢慢傳入民間。


五、清真燒麥
大名燒賣是大名面食行業的名吃之一,是一種介于包子和餃子兩者之間,經特殊方法蒸制而成的包餡面食。小籠燒麥是最受人們歡迎的精美面食。一籠燒麥三十幾個,如蓮花瓣式排列,在外形上成石榴嘴形.


六、羊肉餅
羊肉餅是大名清真傳統小吃之一,其前身為1000多年前的突厥餅,宋代時傳入大名。傳說清乾隆皇帝帶著劉羅鍋到大名一帶微服私訪,曾品嘗了一家肉餅店的清真肉餅,并賦詩曰:“大名有奇餅,味濃技藝新,此店一餐畢,忘卻天下珍”。從此,大名清真肉餅載譽冀魯豫一帶,名揚天下。


七、饸饹面
大名南關饸饹,始于明代,已有幾百年歷史,也是大名縣回族特色小吃之一。
其制作工藝與其他地區的饸饹面大同小異,但特色是熬鹵子,也稱拉鹵子,其工藝非常嚴謹,食用時由饸饹面、肉鹵子和青菜混搭,其味道獨特,營養豐富。


八、芝麻焦燒餅
芝麻焦燒餅是河北省大名縣傳統名點之一,已有百年之久。芝麻焦燒餅為圓餅形,兩面沾有芝麻,有咸、甜之分,現今為了滿足不同口味消費者的需求,又出現了豆沙、棗泥等系列加餡產品。


九、大名府小磨香油、芝麻醬
大名府小磨香油始創于清光緒年間,以芝麻為原料,用石質小磨和獨特的傳統技藝加工而成,品味純正,居食用油之首。


十、雞蛋布袋
氣布袋是河北、山東、河南一帶特有的一種油炸早餐小吃食品。其名稱就有好幾個,統稱氣布袋又叫起布袋、雞蛋馃子、雞蛋布袋、雞蛋荷包等。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