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6)
一、積累和運用(18分),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部編版八下語文第一單元測試卷?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部編版八下語文第一單元測試卷
部編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檢測及答案一、積累和運用(18分)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2分)
A.北冥(mín) 嘉肴(yáo) 三重茅(chóng) 選賢與能(yǔ)
B.槽櫪(lì) 濠梁(háo) 學學半(xué) 鯤鵬展翅(kūn)
C.駢死(pián) 塘坳(ào) 男有分(fèn) 教學相長(zhǎng)
D.掛罥(juàn) 叱咤(chì) 不外見(xiàn) 矜寡孤獨(jīn)
2.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組是( ) (2分)
A.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B.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C.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D.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3.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 發怒
B.莊子曰:“請循其本?!?循:依照,遵循
C.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旨:味美
D.故人不獨親其親 親:指父母
4.下列文學常識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韓愈,字退之,河陽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禮記》,戰國至秦漢間儒家論著的匯編,相傳是西漢經學家戴圣編纂的,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后被列入“十三經”。
C.莊子,名周,戰國時期哲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肚f子》一書是莊子及其后學的著作,現存33篇。
D.杜甫,唐代現實主義作家,我們學過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一詩就出自于他手,此詩作于安史之亂平定以后。
5.經典詩文默寫。(8分)
(1)俄頃風定云墨色,。(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知不足,;知困,。(《雖有嘉肴》)
(3)野馬也,塵埃也,。(《北冥有魚》)
(4),不必藏于己;,不必為己。(《大道之行也》)
(5),寂寞沙洲冷。(蘇軾《卜算子 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6),更著風和雨。(陸游《卜算子 詠梅》)
6.名著閱讀。(2分)
下面是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中主人公保爾四次死里逃生的情節,請按原著內容排列先后順序(只填序號)。
①在騎兵部隊的戰斗里受重傷。②繁重緊張的工作擊倒了他,他不得不回家養病。③在修鐵路時,得了傷寒。④在與波蘭白軍戰斗中受了傷。
順序是:
二、綜合性學習(6分)
7.中國文化崇尚“和”,有關“和”的思想源遠流長,豐富多彩?!昂汀奔缺灰暈檎Q育萬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養性的關鍵,還被認為是社會交往的準繩,更被奉為國家共處的原則。你班開展“以和為貴”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完成以下任務。(6分)
(1)請你為本次活動擬寫一條宣傳標語。(2分)
(2)閱讀下面材料,結合自己搜集到的資料,嘗試用幾個關鍵詞概括“和”的含義。(2分)
【材料一】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
——《尚書 堯典》
【材料二】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禮記 中庸》
(3)“和”的思想,用于調和人際關系,解決各種糾紛,可以概括為一句俗語,即“和為貴”,《“六尺巷”的故事》就是“和為貴”原則在生活中的體現。你還知道哪些體現“和為貴”的例子?請用簡練的語言列舉一例。(2分)
三、閱讀(36分)
(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題。(12分)
馬說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8.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
(1)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
(2)一食或盡粟一石( )
(3)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
(4)策之不以其道( )
9.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其真無馬邪 其此之謂乎
B.策之不以其道 去以六月息者也
C.執策而臨之 鵬之徙于南冥也
D.駢死于槽櫪之間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分)
(2)鳴之而不能通其意。(2分)
11.文中“嗚呼”一詞,蘊含著作者怎樣的情感?(2分)
(二) 閱讀《勸學》片段,完成12~16題。(16分)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①積土成山,風雨興焉;②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③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④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⑤騏驥一躍,不能十步;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⑦鍥而舍之,朽木不折;⑧鍥而不舍,金石可鏤。⑨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⑩蟹六跪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2.請用“/” 標出下面句子的停頓。(標兩處)(2分)
登 高 而 招 臂 非 加 長 也 而 見 者 遠。
1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
(1)雖有槁暴( )
(2)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
(3)假輿馬者( )
(4)金石可鏤( )
14.從詞語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點詞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2分)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B.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
C.其岸勢犬牙差互
D.皆若空游無所依
15.翻譯畫橫線的句子。(4分)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16.選文第四段共用了10個比喻句,(見序號①至⑩),可分為三組:(4分)
第一組是 ①②③④ 句,闡明學習要 善于積累 。
第二組是句,闡明學習要。
第二組是句,闡明學習要。
(三)閱讀下面詩歌,完成17~20題。(8分)
賣炭翁
白居易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蓱z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17.賣炭翁“賣炭” 是為了換得和。(2分)
18.“曉駕炭車輾冰轍”中的“輾”有什么表達作用?(2分)
19.“宮使驅將惜不得”一句表現了賣炭翁怎樣的心理?(2分)
20.這首詩講述了賣炭翁從“伐薪”“燒炭” “愿天寒” “駕炭車” “輾冰轍”,直到“泥中歇”的全過程,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2分)
四、作文(40分)
21.請以“我和的故事”為題,寫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要求: ①先將題目補充完整;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襲;③不得透漏真實的人名、校名等相關信息。
第六單元參考答案
一、積累和運用(共6題,計18分)
1.(2分)C 2.(2分)B 3.(2分)C 4.(2分)D
5.(8分)(1)秋天漠漠向昏黑 (2)然后能自反也 然后能自強也
(3)生物之以息鄉吹也 (4)貨惡其棄于地也 力惡其不出于身也
(5)揀盡寒枝不肯棲 (6)已是黃昏獨自愁
(每空1分,如有錯字、別字、加字、漏字,該空不得分)
6.(2分)④①②③
二、綜合性學習(6分)
7.(6分)(1)(2分)示例一:有容乃大,心境寬;以和為貴,萬事順
示例二:和為貴,善為本,誠為先
(2)(2分)和睦、和諧、和平、和融
(3)(2分)學生介紹《將相和》《羅威飼犢》《司馬徽讓豬》《楊翥賣驢》《于令儀寬偷》這些歷史故事,或介紹身邊的事都可以。
三、閱讀理解(共13小題,計36分)
(一)(12分)
8.(4分)(1)祗,同“祇(只)”,只,僅。 (2)有時
(3)同樣,一樣。(4)用馬鞭驅趕(或:鞭打)
9.(2分)D
10.(4分)(1)(2分)喂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來喂養它。
(2)(2分)(千里馬)鳴叫,(飼養馬的人)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
11.(2分)蘊含著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懣和對統治者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痛恨。
(二)(16分)
12.(2分)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13.(4分)(1)即使 (2)過失 (3)借助,利用 (4)雕刻
14.(2分)A
15.(4分)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飲泉水,(這是)用心專一的緣故。
16.(4分)⑤⑥⑦⑧ 堅持不懈(或作者;持之以恒);⑨⑩ 用心專一(或:專心致志)
(三)(8分)
17.(2分)身上衣 口中食
18.(2分)一個“輾”字,既寫出了炭車的重量,又表現了賣炭翁的辛苦與勤勞。
19.(2分)此句寫出了賣炭翁雖萬般不舍卻又無可奈何的心理。
20.(2分)表現了賣炭翁的艱難不易,揭露了統治者的兇殘與毫無人性的壓榨。
四、作文(40分)
21.(40分)(略)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