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雍正幾歲遇到甄嬛(雍正至死都不明白)
發(fā)布時間:2024-01-23閱讀(14)
在《甄嬛傳》中,雍正皇帝的疑心病不是一般的重,不過,他到死,都不知道龍鳳胎名字連起來的讀音,竟是甄嬛背叛的證據(jù)。
甄嬛本身就是一個心思極度縝密的人,她做事幾乎也是從不留痕,可在給孩子起名這件事上,她卻留下了出軌的把柄。

其實,皇帝到最后也不知道甄嬛的背叛,也是情有可原。
按照皇帝的性格,倘若他真的知道了孩子不是自己的,哪怕還有最后一口氣,都要強撐著將甄嬛殺掉,畢竟只要他還活著,他便是最高權(quán)威。
當初果郡王死之前,要不是還有一口氣,甄嬛估計都不會告訴他真相,一直到果郡王馬上就要閉眼的時候,甄嬛才將事實的真相給說了出來。
果郡王和甄嬛的情愫,皇帝也只是略知一二。

在果郡王戍邊的時候,也憑借著驍勇善戰(zhàn)贏得了不小的名望,得到了全軍上下的一致好評,在眾多將士的眼里,果郡王能夠做一個出色的將領(lǐng),是能掌兵權(quán)的。
可在多疑的皇帝眼里,出眾的果郡王只會增加威脅,在那之前,果郡王在皇帝的身邊一直都是閑云野鶴,絲毫沒有表現(xiàn)出任何一點政治抱負。
雍正在這樣的情況下,又聯(lián)想到果郡王與甄嬛的瓜葛,于是想到了一條一石二鳥的計謀:讓甄嬛去毒死果郡王,房子外,只能出現(xiàn)甄嬛。
圣命難違,甄嬛只好前去照做,這招也確實是毒辣,門口的殺手,也在等待著善后。

甄嬛對于果郡王也是有著真感情的,畢竟她的孩子都是對方的,她心如刀絞,實在想不出解救之計。
因此,甄嬛想著干脆替果郡王喝下毒酒一死了之,哪怕,她知道就算她不殺果郡王,果郡王也難逃一死,可她還就是下不了這個決心。
結(jié)果,在關(guān)窗戶的時候,聰明的果郡王早已看透了一切,并果斷調(diào)換了毒酒。
最終的結(jié)果,便是果郡王死在了甄嬛的懷中。
很多人心里都有一個疑問:若雍正真的想要除掉二人,隨便找個理由就能做到,為何還要費此波折?
其實,雍正雖心狠手辣,可他畢竟還不算是一個昏君,沒有確鑿的證據(jù),他是不會濫殺無辜的。

后宮中早有風聲,不過所有的證據(jù),都是指向果郡王對甄嬛有情,特別是率兵追和親隊伍的事情,更是讓雍正明白了一些事情。
可在雍正的腦海里,他也在同樣思考著一件事情:甄嬛在表面上,并沒有接受果郡王的愛,不知她的內(nèi)心深處是否有了其他想法?
再加上雍正本來就特別喜歡甄嬛,也非常信任她,在很多時候,甄嬛是能夠?qū)Τ姓?wù)提出一些建議的,這已經(jīng)能夠看出來了,別的妃子再得寵,都沒有這種殊榮。
在過去,甄嬛也從來沒有做過任何越軌的行為,從來都是謹小慎微,一副小家碧玉的模樣。

但是,帝王的猜忌之心,是深不可測的,伴君如伴虎,在雍正的身邊,已經(jīng)非常明顯了。
皇帝腦袋上要是扣著“綠帽子”,那也絕對不是一件小事,為此,雍正也需要親自去測試一下,這才有了毒酒殺果郡王的一幕。
若是甄嬛對果郡王沒有絲毫感情,讓他喝下毒酒并不是一件難事,若是甄嬛自盡或二人一起出來,那么果郡王和甄嬛則會被門口的殺手處理。
皇帝也很快得到了滿意的答案:果郡王死了,甄嬛走了出來。
故事到了這里,雍正的猜忌才最終結(jié)束,他對于甄嬛的愛,漸漸變得深刻。

可是,經(jīng)過了這么多事情,甄嬛早就對皇帝沒有感情,在她的眼里,所謂的“夫君”,不過是一個冷冰冰的殺人機器。
造成這樣的結(jié)果,是雍正和甄嬛都沒有想到的。
甄嬛此前確實愛過雍正,她在父母封閉教育的洗禮下,此生也就認準了皇帝一人,別無二心,最初也拒絕了果郡王的追求。
在得到了皇帝的寵愛后,甄嬛更是死心塌地,一心一意想要做好一個妃嬪的角色。
可是,她想要的,雍正給不了,因為雍正是皇上。

那從這個角度出發(fā)的話,就是甄嬛負了雍正。
從頭到尾,雍正所做的一切事情,也符合“皇帝”的身份。
他的妃子實在是太多了,根本無法眾多女人之間的關(guān)系,可從他的角度出發(fā),對甄嬛已經(jīng)很好了。
甄嬛誤穿了純元的衣服,換做是其他妃子,估計早都被皇帝殺掉了,可雍正沒有,他還是對于甄嬛給予了容忍度,雖然這件事,觸碰到了他的心理底線。
在甄嬛自請出宮修行的時候,通過對雙方表情和話語的深入研究,也不難發(fā)現(xiàn),其實在這個時候,皇帝說的是氣話,并不是真的想要將甄嬛廢掉。
而甄嬛的“復(fù)仇之路”,開始于果郡王被殺,這也不難理解。

就事論事而言,即使皇帝不知道自己已經(jīng)確實被綠了,可他本身就是一個眼睛里面容不得半點沙子的人,沒有狠狠收拾甄嬛一頓,已經(jīng)算不錯了。
而至于果郡王,在封建王朝的背景下,他得先是臣子,其次才是弟弟,誰會原諒一個給自己扣上了“綠帽子”的男人呢?
除掉果郡王,是一個必然的情況,更何況,在雍正的眼里,果郡王對他的皇位構(gòu)成了巨大的威脅。
可他沒有一起除掉甄嬛,已經(jīng)算是很好的結(jié)果了,在這件事之后,甄嬛卻一心想要將雍正置于死地。
所以,在很多分析當中,是甄嬛負了雍正的。

不過,從甄嬛的角度出發(fā),這件事又沒那么簡單了,這也是很多觀眾的“第一視角”:不考慮封建王朝的大背景,只想著替甄嬛出一口惡氣。
雍正的枕邊人太多了,可在甄嬛的視角里,她只有雍正這么一個夫君,所以一開始的時候,她對于雍正,還是有著很多期待的。
可后來的故事走向,是甄嬛對于雍正的期望一點點變低,到最后徹底死心。
經(jīng)歷了太多的刺痛,甄嬛才最終醒悟過來:帝王不留情。
從這一角度來看的話,是雍正先負了甄嬛,甄嬛才漸漸徹底憎惡了雍正。

由于雍正的身體本身就在不斷變差,這也給了甄嬛等人可乘之機。
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之后,雍正最終臥倒在病榻上不能再起,油盡燈枯之時,他顫顫巍巍還在說著話,是希望甄嬛能夠再叫他一聲“四郎”。
可甄嬛面色凝重,對雍正說了一句:“剛?cè)雽m時的甄嬛已經(jīng)死了,皇帝,是您親手殺了她。”
皇上在此時還在試探,故意提到了果郡王。
可甄嬛干脆來了一句:“眉姐姐要是知道她和溫實初的孩子得您撫養(yǎng)這么多年,應(yīng)該會很高興吧?!?/p>
也就是這一句話,直接讓雍正氣血上涌,瞬間大罵甄嬛,還要扯身邊的黃帶子。

按照清朝律例,君死有疑,若黃帶子斷下,在場之人,全部處死。
可是,這一切都在甄嬛的算計當中,她看了看黃帶子,也看見了雍正的動作,還依舊是鎮(zhèn)定自若,絲毫不會擔心。
此時的甄嬛,權(quán)力之大令人難以想象,甚至都能夠決定下一任國君究竟是誰。
她暢快淋漓地說出了溫太醫(yī)和眉莊的事情,可還是沒有提到自己與果郡王的事情,畢竟,在皇帝真正斷氣之前,她不敢去冒這個風險。
因此,雍正苦苦搜尋的證據(jù),在去世的那一刻都沒有得到結(jié)果。
其實,證據(jù),就藏在雙胞胎的名字當中。

甄嬛在極度崩潰的時候,選擇前往甘露寺修行。
雍正放不下面子,果郡王又不離不棄,這樣一來,甄嬛就懷上了果郡王的孩子。
心灰意冷的甄嬛,在果郡王的關(guān)懷下開始重新迸發(fā)出生機,她終日在甘露寺中和果郡王游山玩水,仿佛兩人就是天造地設(shè)的一對,她渴望的,也是想和果郡王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可在父親病重等消息傳來以后,甄嬛還是決定重新回宮。

她所想的,無非就是利用雍正的權(quán)力,來幫助自己的父親,順便為“死去”的果郡王報仇。
在重新回宮之后,甄嬛也順利產(chǎn)下了一對龍鳳胎,這也讓老來得子的雍正倍感欣慰,他更是對甄嬛寵愛有加,他不知道,孩子不是自己的,甄嬛的心也去了別的地方。
甄嬛那個時候還不知道果郡王其實還活著,因此,她只能將所有的希望寄托在雙胞胎孩子的身上,這是她和果郡王兩人愛情的結(jié)晶。
甄嬛給兩個孩子分別取名為“靈犀”和“弘曕”,看起來,似乎沒有什么太大的問題。

在雍正的眼里,孩子是他和甄嬛“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含義,得知了甄嬛給孩子的起名之后,他還對此感到高興。
可雍正所不知道的是,“夕顏”是果郡王和甄嬛的定情之花。
這也不能完全去怪甄嬛心狠,雍正的冷漠,才是擊垮甄嬛的致命武器。
在甄嬛最需要關(guān)心的時候,雍正在和安陵容卿卿我我,甄嬛剛剛?cè)计鹆艘唤z希望之后,雍正又讓甄嬛用毒酒害死了果郡王,仇恨徹底激發(fā),雍正也必將死于非命。

雍正臨死之前悔恨的眼神,已經(jīng)說明了一切。
甄嬛想過放棄,可她沒有更好的路能夠去選擇,她也想要擁有一段平淡的生活,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但是事情的發(fā)展總讓她猝不及防。
名字中的端倪,很多觀眾能夠看懂,可雍正卻根本看不懂。
夕顏花背后的深意,在劇中僅僅只有他們兩個才會理解。

宮廷之大,卻沒有人能夠笑到最后,雍正有絕對的權(quán)力,可到了最后卻連帶子都扯不斷;甄嬛看似最終成功了,可她所真正在乎的人,卻一個個離她而遠去,這又未嘗不是一種別樣的凄涼?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86939.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