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0)

本文分享的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單元解讀來自“統編語文同步名師優課”這套課程,本單元解讀及教學建議由安徽省六安市梅山路小學王先如老師制作,歡迎大家分享和收藏哦!
需要下載單元解讀和設計的老師,可以關注“兒童閱讀課程”公眾號,回復“六年級”即可領取!


六下第四單元教材解讀及教學建議
一、單元整體解讀
(一)本單元人文主題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二)本單元語文要素
1.關注外貌、神態、言行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品質。
2.查閱相關資料,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3.習作時選擇適合的方式進行表達。
(三)單元組成
第10課 古詩三首
第11課 十六年前的回憶
第12課 為人民服務
第13課 金色的魚鉤
口語交際 即興發言
習作 心愿
語文園地 交流平臺 詞句段運用 日積月累
(四)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的具體分布
1.人文主題——革命文化單元,主要包括
堅貞不屈 視死如歸 堅定信仰 為人民服務
教學中應該做到:
(1)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
(2)在感悟內容的過程中,產生思想共鳴。
(3)在品味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感受美好的思想情感。
2.各篇目語文要素的分布
《古詩三首》學習托物言志的表達方法。
《十六年前的回憶》關注人物外貌、神態、言行的描寫,體會視死如歸的品質。
《為人民服務》查閱相關資料,加深對為人民服務的理解。
《金色的魚鉤》關注人物外貌、神態、言行的描寫,體會人物堅定的信仰。
口語交際《即興發言》先打腹稿,想想說哪幾點,先說什么,后說什么。
習作《心愿》選擇合適的方式,更好地表達自己的心愿。
語文園地《交流平臺》寫好文章的開頭和結尾。《詞句段運用》明晰托物言志的寫法,進一步體悟外貌神態對于描寫人物的作用。《日積月累》積累名言警句。
二、教材的具體解讀及教學建議
(一)《古詩三首》解讀及學習建議
1.解讀。
《馬詩》借馬書建功立業、報效國家之志。《石灰吟》借石灰寫不怕犧牲、品行高潔。《竹石》借竹表正直倔強、高風亮節之氣節。三首詩的共同特點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懷,都是借一種事物來表達自己的志向。
2.學習建議。
學習方法:以讀為主,讀思結合。
學習步驟:
一讀,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二讀,熟悉詩人,了解背景。
三讀,依據注釋,讀懂詩意。
四讀,借助意象,讀出志向。
五讀,前后聯系,明晰寫法。
【設計意圖:以讀為主,在讀中建立“物”與“志”的聯系,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二)《十六年前的回憶》解讀及學習建議
1.解讀。
課文按照時間順序,圍繞主要人物李大釗,寫了四件事,表現了李大釗視死如歸的共產黨人氣節和對革命事業的信心。
被捕前——父親燒掉文件和書籍,工友被捕
被捕時——父親鎮定沉著,保持慣有的嚴峻姿態
法庭上——與父親最后一次見面,父親神情安定,機智應對
被害后——全家人無比悲痛,永遠記住“4月28日”
2.學習建議。
(1)抓時間詞語,理清順序。
(2)重點研讀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父親的外貌、神態、言行,體會李大釗的視死如歸、沉著泠靜以及堅定的信仰。
(3)將課文開頭一段與最后兩段聯系起來閱讀,進一步明確倒敘的寫法以及首尾照應的表達方法。
(4)補充有關資料,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堅定信仰,報效祖國。
【設計意圖:將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統一起來,在外貌、神態、言行的分析研讀過程中,感受李大釗的堅定信仰和不屈氣節。】
(三)《為人民服務》解讀及學習建議
1.解讀。
《為人民服務》是1944年,毛澤東同志參加一名普通戰士張思德同志的追悼會,發表的著名演講。
文章首先提出了“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的觀點,然后圍繞這個觀點,運用了引用論證、對比論證、舉例論證等多種方法,論述了生死觀、批評觀、團結觀。
幾十年來,“為人民服務”這個光輝的口號響徹中華大地,成為共產黨人的座右銘。
2.學習建議。
(1)課前預習,了解張思德的感人事跡。
(2)通讀課文,找出中心論點,并想想課文圍繞這個論點講了哪幾層意思。
(3)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這句話,體會共產黨人的生死觀。
(4)研讀第三自然段,標出關聯詞語,體會關聯詞語在句群連接中的作用。
(5)整體把握,學習引用論證、對比論證、舉例論證的方法。
(6)背誦2、3兩個自然段。
【設計意圖:突出演講稿的特點,抓中心論點,抓論證方法,緊扣議論文語言的邏輯性,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金色的魚鉤》解讀及學習建議
1.解讀。
這是一篇小說,講的是紅軍長征途中發生的一件事,老班長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而犧牲了自己,表現了紅軍戰士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崇高品格。
這篇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先寫了指導員派老班長照顧三個病號過草地,再寫老班長想盡辦法釣魚、煮野菜湯給三個病號吃,最后寫老班長英勇犧牲后,“我”把老班長留下的魚鉤保存起來,以教育后代。
2.學習建議。
圍繞課前提示的三個問題展開學習:老班長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你是從他的哪些言行中看出來的?最讓你感動的是什么?
(1)讀課文,明內容。課文圍繞老班長寫了五個方面的內容:千辛萬苦找食物,咽草根啃魚骨頭,耐心勸導小梁,命令戰士喝魚湯,奄奄一息讓魚湯。
(2)品語言,知品質。評析老班長的言行,明白老班長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崇高品格。外貌的瘦弱反襯出形象的高大。
(3)析構思,解課題。魚鉤記錄著老班長的英雄業績,魚鉤閃耀著老班長金子般的思想光輝,用“金色的魚鉤”做課題,寫出了老班長的精神永放光芒,表現了“我”對老班長的深切懷念。
【設計意圖:閱讀課文,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適時點撥,緊抓課題“金色”不放,理解了 “金色”,也就走進了老班長的內心。】
(五)口語交際《即興發言》解讀及教學建議
1.解讀。
教材包括三方面的內容:
(1)日常生活中有些場合,需要我們作即興發言。這是開展這次口語交際學習的原因,也是目的。
(2)即興發言需要注意哪些問題。打腹稿,分場合,看對象,說清楚。態度自然大方。這是提示。
(3)開展即興發言活動。創設情境,在情境中組織學生圍繞若干話題,進行即興發言。這是教學活動。
2.教學建議。
(1)教師課前結合班級實際、學校實際、社會實際,準備若干即興發言題目。
(2)組織猜謎等游戲,相機確定學生,隨機抽取即興發言題目。
(3)教師通過敘述創設相應的情境,學生略做準備,當眾即興發言。
(4)可以是獲獎感言,可以是接受采訪,可以是即興演講,也可以是畢業贈言,等等。
(5)同學之間相互評價,以激勵為主。
【設計意圖:用活動來激發興趣,教給學生基本方法,創設情境加以引導。即興發言是一種能力,要多加訓練。】
(六)習作《心愿》教材解讀及教學建議
1.解讀。
心愿就是希望將來能夠實現的某種愿望,它包含兩個要素,即渴望實現和尚未實現。
教材主要包括兩部分,什么樣的心愿——個人的、家庭的、社會的……選擇適合的方式——記敘、書信、詩歌、日記、博文……
2.教學建議。
(1)立意。學生交流自己的心愿,師生評析,讓立意更深刻。例如“希望和爸爸媽媽一起過生日”就比“希望得到生日禮物”立意深刻。
(2)選材。關于個人的、家庭的、社會的愿望都可以進入習作,要在若干心愿之間進行選擇。
(3)構思。根據心愿選擇合適的方式,與小朋友交流可以寫成童話,與同學交流可以寫成記敘文,與父母交流可以寫成書信,與自己交流可以寫成日記,還可以寫成詩歌、博文等等。
(4)習作。讓心愿種在心的土壤里,培育它開出美麗的花朵。寫完后注意讀讀改改,讓意思更加清楚明白。
【設計意圖:與第三單元緊密聯系,將心愿用“適合”的方式表達出來,體現習作訓練的循序漸進。】
(七)《語文園地》解讀及教學建議
1.解讀
教材共三部分內容;
(1)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好的開頭可以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好的結尾可以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2)學習借物抒情以及運用外貌神態表現人物的方法。賦予事物以情感,讓外貌神態來刻畫人物的內心及品格。
(3)積累名言警句。誦在口中,記在心里,用在筆下。
2.學習建議
(1)《交流平臺》提供的開頭和結尾很有特點:《十六年前的回憶》首尾呼應,《藏戲》用問句開頭,《匆匆》用問句結尾,《草原》開頭寓情于景,《那個星期天》結尾情景合一。
學生說說積累了哪些好的開頭和結尾,和大家分享。
(2)《詞句段運用》中第一部分古詩句。
三句話,第一句話賦予竹以人的性格——頑強,不隨波逐流,第二句話賦予梅以人的性格——自好,不迎合世俗,第三句話賦予荷、菊以人的性格——樂觀,愿積極向上。
補充兩首詩,引導學生討論。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唐)羅隱《蜂》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清)龔自珍《己亥雜詩》
(3)《詞句段運用》中第二部分三句話。
第一句中的外貌神態描寫表現了李大釗在法庭上沉著鎮定,臨危不懼。
第二句中的外貌神態描寫表現了扁鼻子軍官長相恐怖,手勁大,突出兇殘。
第三句中的外貌神態描寫表現了駱駝祥子憨厚樸實,輕快干練,與后文形成對比。
外貌神態描寫是刻畫人物的重要方法
(4)日積月累
讀讀、說說、背背、用用,以積累和運用為主。
【設計意圖:通過分析、比較、積累,將單元語文要素內化、人文主題深化,達到提升語文素養的目的。】
更多課程

“統編語文同步名師優課”一至六年級均已上架,關注公眾號“東南教科院”或“兒童閱讀課程”,點擊下方“在線課程”,進入“東南云課堂”主頁,即可選擇課程觀看。
掃描下方二維碼
進入課程主頁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