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0)
《濟南的冬天》是老舍創作的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發表于1931年4月,后長期被中學語文教材選用。標題“濟南的冬天”,簡潔闡明了地點、節令。文章用細膩的文筆,對比的修辭讓我們感受到濟南冬天“溫晴”這一特點,描述出一幅幅濟南特有的動人的冬景山水圖畫。
文章語言平移樸實,卻異常生動確切,結構自然精巧,描繪山水,描摹神態與色彩,慢慢體會、細細品味文字里冬的韻味,如撞鐘已止而余音繚繞不絕,乃一篇寫景散文的典范之作,值得我們去學習其手法。
知人論世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北京人。小說家,戲劇作家,人民藝術家。
老舍1899年2月3日出生于北京北京西城小羊圈兒胡同一個貧苦旗人家庭。老舍父親是一名滿族的皇城護軍,在老舍一歲半的時候他在與侵略者的巷戰中身全身被炸爛而身亡。老舍家被意大利侵略者劫掠,因為一個倒扣在身上的箱子老舍免遭遇難,全家靠母親替人洗衣裳做零活維持生活。從小在大雜院里生活使老舍熟悉車夫、小商販等社會底層貧民,了解他們的生活與喜怒哀樂,這些都為他將來作品的京味兒語言與取材底層百姓打下基礎。
九歲的時候老舍得到他人資助上學,1913年,成績優異的老舍因為經濟困難放棄了中學,轉而考取公費的北京師范學校。1918年畢業,被派任到方家胡同小學當校長。兩年之后,晉升為京師教育局職員,但由于他難以與當時教育界以及舊勢力共事,于是辭去了眾人眼中待遇和地位非常高的工作,重回學校過著單純的教書生活。
1922年任南開中學國文教員.同年發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說《小鈴兒》,從此開啟了文學事業的起點。1924年夏,遠渡重洋到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任華語教員,1926年發表了第一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同年老舍加入文學研究會。1929年夏,老舍在新加坡一個中學任教,1930年回到祖國,先后在山東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
1936年,老舍從大學辭職專職寫作,這是他一生中創作的旺盛期之一.他先后編了兩個短篇集《櫻海集》《蛤藻集》,收入《我這一輩子》《老牛破車》等17篇中短篇小說,創作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長篇杰作《駱駝祥子》。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老舍不顧幼小的孩子,前往武漢,投入到文藝界的抗日洪流之中,在1938年成立的“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中,老舍擔任負責人——總務部主任,并完成《四世同堂》前兩章寫作。
抗戰勝利后,1946年,老舍和曹禺赴美國訪問和講學。通過在美國的演講,讓外國人更加了解中國和中國的文學。1951年,創作了歌頌人民政府為普通市民辦實事的《龍須溝》,獲得了北京市政府授予的“人民藝術家”榮譽稱號。建國后,老舍先后擔任多個文化領域的職務,同時還創作了大量不同類型的戲劇。其中話劇《茶館》把老舍的話劇藝術推向了又一個高峰,成為我國話劇藝術的一顆明珠。然而,筆耕不輟的老舍于1966年老舍自沉于北京太平湖,終年67歲。
作品與風格
老舍是一位高產的作家,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二馬》、《貓城記》、《駱駝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集《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集》,劇本《龍須溝》、《茶館》。另有《老舍劇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詩選》《老舍文藝評論集》和《老舍文集》等。
語言——幽默、充滿濃郁京味兒。
老舍是北京人,從小在大雜院里生活,熟悉北京人常用語言習慣。他以北京口語,俏皮的幽默筆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風情與底層百姓生活的社會畫卷。
選材——市民生活。
老舍在大雜院里熟悉車夫、工人、小商販等社會底層貧民的生活,見到他們的悲喜人生,加上他從小喜愛的京劇與街頭傳統表演,浸潤了老舍的善良,他的作品大多取材百姓生活,表達著對底層人民的同情,對美好事物的熱愛。
部分作品簡介
《老張的哲學》從他最熟悉的教育界寫起,批判了教育界的烏煙瘴氣。
《趙子曰》揭露了以新派青年學生的不務正業、醉生夢死。
《二馬》的通過一個旅居英國的北京人,諷刺在封建社會土壤里培植出來的“出窩兒老”閉塞守舊卻可悲可嘆的命運。《駱駝祥子》講述祥子幾次買車賣車,最終也沒有過上自己最卑微的生活的故事,展現了軍閥混戰社會動蕩的畫面。
《四世同堂》約一百萬字。講述了北平“小羊圈”胡同以祁家祖孫四代為中心的眾多人物在淪陷區的悲慘生活,最終覺醒抗戰的故事。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殘暴和漢奸的無恥,寫出了知識分子的善良與懦弱,以及人民抗戰的決心。
創作背景
老舍1930年前后來到山東,先后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都倫敦回來的他見到溫晴的冬天,瞬間覺得可愛迷人,他喜歡上山東的山水氣候,親切的稱呼山東為“第二故鄉”。抗戰后,老舍最懷念的就是在山東教書的日子。該文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
修辭賞析考點突破
《濟南的冬天》這篇散文,作者大量運用擬人、對比、比喻、范文等修辭,卻不顯得華麗堆砌,依然情真意切,體現了濟南冬天溫晴、慈祥、可愛的特點,字里行間無不體現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文章的情感與意境在修辭的手法中完美融為一體,堪稱中國現代散文的典范之一。
1、對比作用
答題模板:這句話用了對比的修辭,把……和……的(哪一方面)做了對比,突出了……(物、人)的……特點表達了作者……的感情 。
例: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風,便覺得是奇跡;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對于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自然,在熱帶的地方,日光是永遠那么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
答:這一段運話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把濟南冬天與北平、倫敦、熱帶對比,寫濟南的冬天既無風聲、又無重霧、也無毒日,突出強調“溫晴”這一特點,贊美濟南是個“寶地”,表達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的深深喜愛之情。
2、擬人作用
答題模板:這句話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物)的……(心理、語言、動作、姿態等),把……寫活了,表達了作者……的感情。
例1: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答:這句話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一個“曬”字寫出了濟南老城像一位安靜祥和、與世無爭的老者悠閑的曬著太陽。一個“睡”字深化了老城的悠閑。反問句用商量的口吻,好像是與人面對面的交談,又像是在征求意見,答案卻在文章里,表達了作者對濟南冬天深深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例2: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答:這句話用了擬人的修辭。“圍”展現出小山與濟南城依偎在一起的親密動作情態,“放”表現出了小山像人一樣具有感情,懂得對濟南城呵護和憐愛;“說”字寫出小山具有人的語言。“小搖籃”則將小山寫得像母親一樣慈祥與體貼,令人想起母親在搖籃邊低唱催眠曲時的安詳場景,本來寫濟南的地理位置,卻寫出溫情慈祥的一面。
例3: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
答:這句話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把分布不均勻的雪比作“帶水紋的花衣”,一個“穿”字,使山坡的靜態的雪景富于動態,寫出山坡富有層次的美感。表達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
例4: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答:這句話用了擬人和拆詞的修辭,把“害羞”拆開成“害了羞”,使整個句子音律和諧,也描繪出薄雪具有人的感情和神態,生動寫出夕陽斜照下雪色嬌美的情態,體現出作者對“薄雪”的喜愛。
例5: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
答:這句話用了擬人的修辭,“不忍”一詞使水人格化,把水寫得脈脈含情,水的心理和神態得以完美展現,垂柳也像人一樣有愛美之心,也會有照鏡子的動作。體現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
手寫筆記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8722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