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日韩中文无码有码免费视频-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照片-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夜-高清极品美女毛茸茸-欧美寡妇性猛交XXX-国产亚洲精品99在线播放-日韩美女毛片又爽又大毛片,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成a人片在线观看视频下载,欧美疯狂xxxx吞精视频

有趣生活

當前位置:首頁>知識>語法考點總結及答案(中學語法知識學習筆記)

語法考點總結及答案(中學語法知識學習筆記)

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0)

導讀句子成份一.句子成份的性質,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語法考點總結及答案?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語法考點總結及答案句子成份一.句子成份的性質(一)配對性句子結....

句子成份一.句子成份的性質,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語法考點總結及答案?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語法考點總結及答案(中學語法知識學習筆記)

語法考點總結及答案

句子成份

一.句子成份的性質

(一)配對性

句子結構中的直接構成成分,往往是兩兩相對的,是同現的,相互依存的,這就是句子成分的配對性。

句子成分的配對性通常體現在,具有直接關系的句子成分之間往往是對應關系:

句子成分配對性的特點是:具有配對關系的句子成分之間是同現的,相互依存的,離開了一方,另外一方也就無所謂存在了。

這一點,在前邊的“語法概說”中,已經有所表述,這里不再討論。

(二)應對性

句子成分的應對性,指的是某些句子成分之間可以互易位置,而句子的意思基本不變。

漢語句子成分應對性通常體現在以下幾種情況。

1.主—賓應對:主語、賓語互換位置而句子的意思基本不變。如:

① 三個人坐一條凳子。→一條凳子坐三個人。

② 西昌通火車了。→火車通西昌了。

③ 自古英雄出少年。→自古少年出英雄。

2.定—中應對:句子中的定語和中心語互換位置而句子的意思基本不變。如:

① 水汪汪的眼睛。→眼睛水汪汪的。

② 朵朵白云,陣陣春風。→白云朵朵,春風陣陣。

3.狀—中應對:句子中狀語和中心語互換位置而句子的意思基本不變:

① 你錯寫了幾個字。→你寫錯了幾個字。

② 四周出奇地肅靜。→四周肅靜得出奇。

③ 車子很慢很慢地開著。→車子開得很慢很慢。

4.主—謂應對:句子中的主語、謂語互換位置而句子的基本意思不變。如:

① 一斤白菜三元錢。→三元錢一斤白菜。

② 一張死契六十塊大洋。→六十塊大洋一張死契。

上述各種應對關系的事實都是存在的,語法研究要做的是:進一步找到上述各種易位的條件

二.主語、謂語

(一)主語的語法構成

總體上說,可以充當漢語主語的語言成分很多。在漢語的詞類中,除了副詞、嘆詞和各種虛詞之外,其他各類實詞和詞組都可以充當主語。就此而言,漢語的“主語”似乎是比較講究“民主”的——漢語的主語不是“名詞性成分”的專利。

從具體情況來看,漢語主語通常由以下各種成分來充當。

1.名詞性成分充當主語。這是漢語最為常見的主語構成形式。如:

① 他松了一口氣。

② 小王走了。

③ 母親和宏兒都睡著了。

④ 這來的便是閏土。

⑤ 科學的春天到來了。

2.數詞、量詞、數量詞組作主語。如:

① 九是三的三倍。

② 個個是英雄。

③ 一公斤等于二市斤。

3.處所名詞、方位名詞、方位詞組作主語:

① 郊外很干凈。

② 中午太熱。

③ 村子的東面是一條河。

與這類主語相配和的謂語通常是描寫、判斷或者說明性的。

4.動詞性成分、形容詞性成分充當主語。如:

① 去是正確的。

② 辱罵和恐嚇絕不是戰斗。

③ 寫得清楚不等于寫得好。

④ 向群眾宣傳是對的。

⑤ 我們討論討論好不好?

⑥ 儉樸是一種美德。

⑦ 聰明伶俐是他的天性。

5.介詞短語充當主語。如:

① 沿著荷塘是一條小煤屑路。

② 靠西墻是一片竹林。

上邊較為詳盡地討論了漢語主語的語法構成情況。之所以要如此細致地分析漢語主語的構成情況,目的還是在于提醒人們:漢語的主語不像一般人想像的那樣,都是由名詞性成分充當的,一些非名詞性成分,甚至于個別由虛詞參與構成的短語,有時也可以充當主語。隱含在這種現象背后的最為基本的原因還在于:漢語的詞類和句子成分之間不存在簡單的、一一對應的關系,而是一種一對多的或者交叉的關系。

課前提問

(1)詞和短語的相同點有哪些?

(2)詞和短語在結構上的不同點是什么?

(3)句子成分的兩種特性是什么?

(4)主語的語法構成說明什么問題?

(二)主語的語義類型

上邊談到的主語的語法構成,主要是從主語的自身來講的:漢語的主語都是由哪些成分充當的。此外,漢語的主語還可以從它與句中動詞的邏輯、語義關系上來觀察。這就是主語的語義類型。

從語義的角度來看,漢語的主語總體上可以區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施事主語:句子的主語是句中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行為的發出者。如:

① 小王已經吃完飯了。

② 他 走了。

2.受事主語:句中主語是句中動詞所表動作行為的承受者。如:

① 信 寫完了。

② 飯 吃過了。

③ 他被人推醒了。

3.當事主語:交際雙方交談時涉及到的第三者。如:

① 這個學生我教過。

② 老張這個人我聽說過。

4.工具主語:主語是動作行為的工具。如:

① 這把刀我切過菜。

② 那個筐子只能裝菜。

5.時間、處所主語:主語表示時間、處所。如:

① 中午太熱,就不要來了。

② 山頂上是一片樹林。

通過上邊的討論,我們可以了解到:在語義上,漢語的主語不一定都是施事,受事、時間、處所、工具等等也都可以充當主語。研究漢語主語的構成,可以明確漢語主語在語法構成方面不同于其他語言的特殊性,并以此印證漢語語法的特點。

(三)謂語的語法構成

1.在通常情況下,漢語的謂語由動詞、形容詞性成分構成,如:

① 他來了。

② 我愕然了。

③ 他能干、會說。

④ 故鄉好多了。

2.主謂短語也可以充當謂語,如:

① 他神色慌張。

② 什么事他都明白。

3.有時謂語可以是謂詞性代詞,如:

① 他怎么樣?

② 他這人就這樣。

4.此外,數詞、量詞也可以充當謂語,如:

① 他二十三。

② 歌聲陣陣,白云朵朵。

5.有時,名詞性成分也可以充當謂語:

① 他四川人。

② 那個人黃頭發。

分析表明:漢語的謂語不都是動詞、形容詞性的,一些名詞性成分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充當謂語。當然,在語法研究上,這種條件是值得研究的。

三.動語和賓語

(一)動語的語法構成

如前所述,動語是帶賓語的成分,它和賓語是相互依存的關系。

從可以帶賓語的角度來觀察、研究漢語句子成分中帶賓語的成分——動語,可以發現動語在構成上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型。

1.動語最常見的語法類型是動詞性成分:

① 他是礦工。

② 我知道他來了。

③ 橋上站著一個人。

④ 大家學習討論了這個問題。

⑤ 他學會了做飯。

2.個別情況下,動詞性的代詞也可以帶賓語:

⑥ 我怎么他了。

從上邊的討論基本上可以看出:漢語的動語基本上是動詞性的。

(二)從賓語的角度看動詞的類

從帶賓語的情況,可以看到動詞內部的種種差異。基本上有以下幾種情況。   

1.有賓動詞:可以帶上賓語的動詞。有以下幾種:

(1)單賓動詞:只帶一個賓語的動詞。

a.體賓動詞:只能帶名詞性賓語的動詞。如:

種莊稼 拔草 寫信 穿衣服 建設國家 壟斷市場

b.謂賓動詞:只帶謂詞性賓語的動詞:

禁止吸煙 企圖反抗 感覺身體不舒服

渴望自由 予以駁斥 嚴加防范

c.自由動詞:可以帶上述兩種賓語的動詞,又稱“萬能動詞”。如:

喜歡:喜歡數學 喜歡小孩 ( 名詞性賓語)

喜歡打球 喜歡熱鬧 ( 名詞性賓語)

怕: 怕熱 怕水 ( 名詞性賓語)

怕冷 怕挨打 ( 名詞性賓語)

(2)雙賓動詞:可以帶兩個賓語的動詞。如:

我給他一本書。

我送你一支筆。

我借給他三十塊錢。

2.無賓動詞:不帶賓語的動詞。有兩類。

(1)典型的無賓動詞:不帶賓語,也不能擴展。如:

病  醒  休息  出發  發抖

(2)離合詞:通常不帶賓語,有時可以擴展出賓語來:

睡覺→睡了一覺 革命→革他的命 上當→上了別人的當

其他還如“結婚、打仗、作主、走路”等等。

三)賓語的語法構成

漢語賓語的語法構成情況也比較復雜。

1.最常見的賓語當然是名詞性的:

① 我是教師。

② 他寫完信了。

③ 我正在打電話。

④ 他打了一場籃球。

2.動詞、形容詞性成分也可以充當賓語:

① 他們開始行動。

② 我學會了開車。

③ 他認為干得不錯。

④ 自己覺得很美。

⑤ 他受到了熱烈的歡迎。

上邊的討論證明:漢語的賓語不都是名詞性的,也可以是動詞、形容詞性的。語法研究要進一步討論的是,在何種條件之下,漢語的非名詞性成分可以充當賓語。

(四)賓語的語義類型

賓語的語法構成,主要是從賓語自身來考察賓語的情況。而賓語的語義類型則是聯系它與動語的關系而進行的。從這一點出發,漢語的賓語可以有以下幾種類型。

1.受事賓語:賓語是句中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行為的承受者。這是最典型的賓語,有人稱為“邏輯賓語”。如:

① 他打人。  ② 我吃飯。

③ 小王寫字。 ④ 老李打井。

2.施事賓語:賓語是句中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行為的發出者。如:

① 前面走過來一個人。

② 胡同里飛出來幾只燕子。

3.工具賓語:賓語表示句中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行為的工具,如:

① 他在刻鋼板。

② 我用毛筆,你用鋼筆。

4.處所賓語:賓語表示句中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行為發生的處所,如:

我一直吃食堂。

5.原因賓語:賓語表示句中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行為的原因,如:

① 他正在笑自己。

② 他一直呆在家里養肝病。

6.目的賓語:賓語表示句中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行為的目的,如:

① 他在跑調動。

② 我去忙器材。

7.角色賓語:賓語表示句中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行為的角色,如:

① 他唱青衣。

② 小李踢中鋒。

研究表明,漢語賓語的語義類型是非常豐富的,具體語義類型一時難以列舉完畢,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漢語的賓語在語義上不都是受事。

課前提問

(1)漢語謂語構成情況怎樣?

(2)漢語謂語構成情況體現什么原則?

(3)動語和謂語什么關系?

(4)漢語動語的構成情況怎樣?

(5)單賓動詞的情況怎樣?

(6)無賓動詞的內部情況怎樣?

(7)賓語從語法構成上說明什么問題?

(8)賓語的語義類型根據什么劃分的?

(一)定語的含義

定語,是名詞性偏正短語中的前附加成分。如:

① (桌子的)材料是木頭的。

② 我喜歡(大)房間。

③ 我想找點兒(吃的)東西。

(二)定語的構成

漢語定語的構成成分范圍比較廣泛,在各類實詞、短語中,除了副詞和“的”字短語之外,其他各類實詞和短語都可以充當定語。如:

① 他買了些新鮮水果。

② 一連開了三天的會。

③ 他們成為了患難與共的朋友。

④ 正在跑過來的小女孩是他的孩子。

(三)定語的種類

定語可以從形式和意義兩個方面進行分類。

1.從形式的角度來看,定語可以區分為兩種類型:“組合式定語”和“粘合式定語”。

(1)組合式定語:直接附加在中心語之前,中間不加“的”的定語。即“定+中”。比如:

① (他)弟弟考上清華了。

② 我喜歡看(古代)小說。

(2)由結構助詞“的”與中心語連接的定語。即:“定+的+中”。如:

①《吶喊》是(魯迅的)小說。

② (黑色的)天空突然劃過一道閃電。

③ 他不太適應(北方的)氣候。

2.從意義的角度來看,定語也可以區分為兩個種類:“限定性定語”和“描寫性定語”。

(1)限定性定語:從領屬、時間、處所、范圍、數量等方面對中心語加以限定的定語。在形式上,限定性定語和中心語之間不具有應對性。如:

① (他們的)教室很大。 (領屬) →*教室他們

② (今天的)事情都做完了。 (時間) →*事情今天

③ (中間的)商店是賣花的。 (處所) →*商店中間

④ (所有的)報紙都賣光了。 (范圍) →*報紙所有

⑤ (十二個)月是一年。 (數量) →*月十二個

(2)描寫性定語:從性質、狀態、特征等方面對中心語加以描述、說明的定語。在形式上,描寫性定語與中心語之間具有應對關系。如:

① 女孩都喜歡穿(漂亮的)衣服。 (性質) →衣服漂亮

② 到處都是(綠油油的)莊稼。 (狀態)→莊稼綠油油

③ (脖子上吊著望遠鏡的)連長轉過身來。 (特征)

→連長脖子上吊著望遠鏡

此外,一些數量短語充當的定語似乎也可以看作是描寫性定語:

① 他拿出來(幾件)東西。 →東西幾件

② 今天買了(兩條)長褲。 →褲子兩條

③ 屋子放得下(四張)桌子。 →桌子四張

其實,將上邊的兩種定語——限定性定語和描寫性定語加以比較,就可以發現兩點:

a.在定語中,限定性定語是多數的,定語通常都必須能夠對中心語進行某個方面的限定。

b.描寫性定語則是定語中的少數的。況且,即使是描寫性定語,也是具有限定性的:它的描寫性在處于定語位置時還只是隱性的,此時,限定性才是顯性的。只有它位移到中心語之后,對原中心語加以描寫、說明的時候,它的描寫性才得以顯化。

描寫性定語可以看作是定語的特殊類別。

(四)多層定語及其順序

1.多層定語

事物往往可以從不同的側面加以規定或者說明。與此相應的是,在語法中,一個名詞性偏正短語的中心語可以從不同的側面加以限定、描寫,這就形成多層定語:一個中心語之前帶有多個定語的現象。

2.多層定語的順序

語言是一種線性的序列,幾個定語通常一字排開,先說的在前,后說的在后,這樣,多層定語與中心語的空間距離有遠有近,于是,就形成多層定語的排列順序。

研究表明,漢語多層定語的一般排列順序是:

領屬詞/名詞 時間/處所詞 數量短語 動詞性短語 形/名詞性短語 粘和名詞/形容詞 中心語

①(我們 今天晚上 那個 — — 歌詠) 比賽改期了。

②(— — 未有過的 — 新的 —) 生活開始了。

③(— — 一個 新來的 — 理科的) 畢業生分來了。

④(— 地上 兩本 封面掉了的 — 中學) 教材隨風翻動著。

⑤(我們 — 兩位 有30年教齡的優秀的語文) 教師也當上了代表。

上邊的順序是一個普通的順序,有時,出于強調的目的,也可以打亂上述一般順序。

五.狀語 

(一)狀語的含義及其構成

1.含義

狀語,是動詞、形容詞性偏正短語中的前附加成分。

2.構成

漢語的狀語在構成成分上是非常廣泛的,研究表明,漢語的各類實詞大都可以作狀語,各種短語中,除了“的”字短語之外,都可以充當狀語。

(1)最常見的是副詞、形容詞性成分充當狀語,如:

① 我[馬上]去。

② 他[大度]地說。

(2)名詞性成分充當狀語,如:

① 他[昨天]走了。

② 咱們[北京]見。

(3)非名詞性的代詞充當狀語,如:

① 他[怎么]說?

② 他[這么/那么]說過。

(4)動詞性成分作狀語,如:

① 他[感激地]看著我。

② 事情[有計劃地]進行著。

(5)數量短語充當狀語,如:

① 我[一眼]就看見了他。

② 我曾經[多次]去過北京。

③ 事情要[一件一件地]做。

(6)介詞短語充當狀語,如:

① 我[為大家]做飯。

② 小王[把自行車]丟了。

(7)主謂短語充當狀語,如:

① 他[表情復雜地]看著我。

② 她正[感情豐富地]唱著一首歌。

(二)狀語的位置

1.漢語的狀語通常位于主、謂語之間。例略。

2.有時,也可以位于句首:

① [昨天],我們去了郊外。

② [在價格方面],他們也格外關照。

很顯然,這種位于句首的狀語是出于表述的需要,由句中前移過去的,因而,通常可以還原回到原來的位置上:

①'我們[昨天]去了郊外。

②'他們[在價格方面]也格外關照。

3.有時,狀語還可以位于句子的末尾,如:

① 他們走過來了,[悄悄地,慢慢地]。

② 我要去廣州,[今天晚上]。

這最后一種位置,是有爭議的,有人認為 “悄悄地,慢慢地”和“今天晚上”分別是一些獨立的小句,不是倒置的狀語。

三)句首狀語與主語的區別

如前所述,主語是位于句首的名詞性成分,而漢語某些名詞性成分充當的狀語也可以位于句首,那么,當:

NP[時間/處所]+VP

的時候,句首那個“NP[時間/處所]”到底是句首狀語呢,還是主語? 就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研究表明,時間名詞/處所名詞出現在句首的情況有以下幾種,可以分別處理。

1.句首是時間名詞、處所名詞,其后續成分屬以下三種情形之一者,這個句首時間詞、處所詞應該是主語:

(1)后續成分是形容詞性成分。如:

(2)后續成分是名詞性成分:

(3)后續成分以“是”為核心:

2.句首是一個時間名詞/處所名詞,其后是一個主謂短語,且句首的時間名詞/處所名詞可以后移到主、謂語之間,則句首的時間名詞/處所名詞是狀語:

① [明天],我們去春游。→我們明天去春游。

② [今天],紅旗如海,歌聲如潮。→*紅旗今天如海,歌聲如潮。

3.句首是一個時間名詞/處所名詞,后邊是表示“出現/消失”意義的動詞,賓語表示不定指的人或物,在句首的時間詞/處所詞是狀語。即:

[時間詞/處所詞]+出現、存在、消失類動詞+不定指名詞

例如:

① [上午]走了一伙客人。

② [西屋]有一張床。

③ [臺上]唱著戲。

總之,狀語是漢語各種句子成分當中使用比較靈活的一個分子,其中有許多問題尚待進一步研究。

課前提問

(1)定語的分類可以從哪幾方面進行?

(2)組合式定語和粘合式定語本質差異在哪?

(3)描寫性定語和限定性定語本質差異在哪?

(4)定語對中心語最本質的功能是什么?

(5)狀語的位置有幾種?

(6)什么情況下會使句首狀語與主語發生混淆?

(7)應該怎樣理解補語?

六.補語

(一)補語的語法構成

從總體上說,漢語的補語在語法構成上,也是比較豐富的。一般認為,除了名詞、代詞、數詞、量詞、“的”字短語之外,其它的漢語詞、短語都可以充當補語。研究表明,漢語的補語構成起碼有以下幾種情況。

1.形容詞性成分充當補語。如:

① 太陽映<紅>了大地。 (形容詞)

② 他們干得<又快又好>。(形容詞性短語)

2.動詞性成分充當補語:

① 他站<起來>了。(動詞)

② 他說得<有道理>。(動詞性短語)

3.數量短語充當補語:

① 武漢我去過<一趟>。

② 這種事我經歷過<一次>。

4.主謂短語作補語:

① 他感動得<熱淚盈眶>。

② 小李講得<唾沫四濺>。

(二)補語的語義類型

漢語補語的語義類型是根據補語與中心語的語義關系來確定的。由此出發,漢語補語的語義類型可以區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結果補語:表示動作行為的結果的補語。如:

① 這句話聽<懂>了。

② 家具修<好>了。

2.程度補語:表示動作行為及性狀的程度的補語。如:

① 他氣<極>了。

② 病好了<一些>。

③ 好得<很>。

3.趨向補語:表示動作行為的趨向的補語。如:

① 他走<過去>了。

② 他拿<來>一支筆。

4.數量補語:表示動作行為的數量的補語。如:

① 他又看了<一遍>。

② 他被人踢了<一腳>。

5.可能補語:表示動作行為的可能與否的補語。如:

① 這件事做<不得>。

② 飯還吃<得飽>。

6.時間、處所補語:表示動作行為的時間、處所的補語,如:

① 他已經走到<操場上>。

② 把這個拿回<辦公室>。

③ 魯迅生于<一八八一年>。

④ 他講了<五個小時>。

(三)賓語、補語的順序

賓語和補語都是位于謂語核心之后的成分,即:

V+〈R〉+O

因而它們的排列順序可能不止一種。總體上說,漢語的賓語和補語的順序有以下幾種。

1.(動 賓) 補,如:

① 我找了他幾次。→我(找了 他) 幾次。

② 你拿一本書來。→你(拿 一本書) 來。

2.(中 補) 賓,如:

① 他叫來三個農民。→他(叫 來) 三個農民。

② 我送去幾封信。→我(送 去) 幾封信。

3.[(中 補) 賓] 補,如:

① 我們走回家去。→我們[(走 回) 家] 去。

② 他從懷中掏出一本書來。→他從懷中[(掏 出) 一本書] 來。

(四)數量賓語和數量補語

如前所述,補語和賓語都是位于動詞核心之后的成分,而且,賓語和補語都可以是由一個數量成分充當。這樣,有時,位于動詞之后的成分如果是一個數量成分,那么它到底是一個數量賓語,還是一個數量補語:

動詞性成分+數量成分(賓語/補語?)

就需要進行界定。具體的界定方式有以下幾種。

1.看數量短語中量詞的性質:如果是一個名量詞,這個數量短語通常是一個賓語;如果是一個動量詞,這個數量短語通常是一個補語:

① 這類書我看過三次。(三次,動量詞,補語)

② 這類書我看過三本。(三次,名量詞,賓語)

2.看數量短語之后是否可以補出與量詞相應的名詞。如:

① 我瞄準靶子,打了一槍。

→我瞄準靶子,打了一槍+ 。 (一槍,動量詞作補語)

② 我瞄準靶子,打了一發。

→我瞄準靶子,打了一發+子彈。(一發,名量詞作賓語)

3.看謂語核心動詞的性質:如果謂語核心動詞是一個非動作動詞,其后邊的數量短語一律是賓語而不會是補語——補語是對動作行為的量進行補充的。如:

① 三次變成了兩次。

② 總共有四次。

③ 這是四個,不是五個。

④ 不像十六米。

七.中心語

(一)中心語及其種類

1.中心語:偏正短語中的核心成分。

2.宏觀上的偏正短語分為定中短語、狀中短語、中補短語,所以,與之相應的中心語也應該有三種:定語的中心語、狀語的中心語和補語的中心語。

(二)定語的中心語

1.通常由名詞性成分充當:

① 春天的陽光很亮。

② 我的書和筆都丟了。

③ 他是一個好人。

④ 我只要這一個。

2.也有由非名詞性成分充當的:

① 孩子的離家出走是他沒有想到的。

② 作品表述語言的生動、形象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③ 其他人還要去門外迎接外賓的到來。

可見,以往關于“定語是名詞性成分的修飾語”的說法是有局限的,漢語定語的中心語不僅僅是名詞性成分,一些非名詞性成分也可以充當定語中心語。

(三)狀語中心語

1.狀語中心語通常由非名詞性成分充當:

① 他[經常]來。

② 地上[很]干凈。

③ 他[總是]又說又笑。

④ 他[確實]精力充沛。

2.有時,可以是名詞性成分。如:

① 他[已經]六十三歲了。

② 這些[正好]十八斤。

③ 你[都]大學生了,要注意衛生。

④ 明天[就]春節了。

(四)補語中心語

1.漢語的補語中心語通常由單個的動詞、形容詞充當:

① 他笑得很開心。

② 北京的冬天冷極了。

2.有時,也可以是一個動詞、形容詞性短語:

① 他機智勇敢得很。

② 每個人拿出一個筆記本來!

研究表明,漢語的補語中心語通常是一個簡單的形式:以一個動詞或形容詞為常。

八.獨立語

(一)含義

獨立語,是在句子中不參與句子主體結構組合但具有特定語用價值的成分。因其不參與句子主體結構組合,所以又被稱為“外圍成分”、“超結構成分”或“游離成分”等等。比如:

① 老王,你過來!

② 據說,你要走了?

例中的“老王”、“據說”都屬于獨立成分。

(二)種類

漢語的獨立語按其性質可以分別為四種:插入語、呼應語、感嘆語和象聲語。

1.插入語:又叫“插說”。指的是句中幫助表達某種附加意思的獨立語。常見的也有四種。

(1)提醒性的:作用是引起對方的注意。如:

① 那片柿子樹,你瞧,多么好看!

② 我這身體,大家知道,沒問題。

其他還如 “你看、請看、你想、你注意、告訴你”等等。

(2)按注性的:對正文起注釋、補充作用,或者幫助正文表達某種語氣的插入語。如:

① 你,看樣子,有三十了吧?

② 說真的,你那兩手就不錯。

類似的還如“依我看、可惜的是、遺憾的是、說老實話、不瞞你說、充其量、包括…、即…”等等。

(3)引述性的:表示消息來源的插入語。如:

① 聽說,現在有人正在搬東西。

② 在南宋,據說,有許多書是用活字印刷的。

與此相同的還有“相傳、據…講、據…消息”等等。

(4)關聯性的:用于上下文之間,表示某種聯系。如:

① 總之,這件事是做不得的。

② 反之,就會犯錯誤。

其他還如“再說、換句話說、這就是說、換言之”等等。

總體上說,插入語是漢語各種獨立語中比較復雜的一種。

2.呼應語:用于招呼別的人或物,或者用于應答別人的獨立語。如:

① 小王,你來一下! (呼)

② 哎,這就來了! (應)

3.用來表達強烈感情和語氣的獨立語。如:

① 噢,是牛奶! (嘆詞)

② 對對,是三個! (肯定獨立語)

③ 不,他沒來! (否定獨立語)

4.象聲語:摹擬自然界聲響的獨立語。如:

① “啪——啪——”就是兩槍。

② “呼——呼——”,風刮個不停。

(三)特點

通過上邊的討論可以看到,漢語獨立語總體上有如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具有相對的獨立性,通常與別的成分用標點隔開。

(2)出現位置有一定的靈活性,有的可以分別出現在句首、句中、句尾,有的可以分別出現在上述三個位置中的兩個。如上述①中的“老王”還可以出現在句尾:

①你過來,老王!

相應的,②中的“據說”也可以有另外不同的出現位置:

②你,據說,要走了?

③你要走了,據說?

其實,這也正是“獨立”含義的本質所在。

上邊討論的是漢語的句子成分的問題。其核心內容有以下幾點:

一.要明確漢語各種配對關系的句子成分的個性,相互之間的句法、語義聯系。

二.要明確漢語各種句子成分在句法構成和語義個性方面的不同與西方語言的種種個性特征。

三.明確漢語各種有糾葛的句子成分之間的種種現象,以及具體的界定方式、方法。

課前提問

(1)什么是結果補語?請舉例?

(2)可能補語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3)賓語和補語的排列順序有幾種?

(4)數量補語與數量賓語發生糾葛有幾種情況?

(5)獨立語中的“獨立”是什么意思?

(6)獨立語有幾種?

(7)獨立語有什么特點?

(8)什么叫句型?

(9)什么叫句類?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