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2)
大家都知道,筆畫是漢字構成的最小元素,一提到漢字的基本筆畫,我們有必要先講先了解一下文字幾千年的演變和發展過程。
從原始陶器上的刻畫符號,到龜背上的甲骨文,從青銅器上的金文到篆書,再演變成竹簡上的隸書,直到后來形成的草書,最終形成規范的楷書。發展到目前我們在報紙雜志上看到的印刷體和手寫體,無論是形態,還是書寫,都已經是專家和人們接受的,比較實用和審美方面都到了最佳的形態。

圖片來自網絡視頻截圖,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本人予以刪除
漢字是由筆畫構成,結構是“外圓內方”。這源于古人的“天圓地方”的理念。由最初的甲骨文演變到現在的印刷體,由原始的象形文字到現在的規范漢字。在這漫長的演變過程當中,經歷了兩次重大的文字變革,一次是隸變,即由篆書變為隸書,是主要是體現在字形上,具體為篆體由弧變直、筆畫由圓變方、由連續變分斷等;漢字也因此最終由原來的圓弧形變成了正方形。

圖片來自網絡視頻截圖,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本人予以刪除
另一次是近現代的漢字簡化運動。在人們的印象里,簡化字好像是新中國成立后才正式頒布施行的,其實漢字的演變在結構趨于穩定之后,簡化字在民間一直存在著,主要目的是為了書寫方便,為了與官方正規字體區別,民間俗稱“俗體字”。歷史上第一次得到官方認可并實施是在新中國成立后的1956年。在這次簡化運動中,簡化了漢字當中很多復雜的結構,同時也衍生出了新的筆畫,比如橫折撇這個筆畫,就是專門為“專”這個字造的。還有橫折提,多用在言字旁里,是根據草書的寫法簡化來的。筆畫經歷了好幾個時代上千年的演變過程,也從簡單的橫、豎、弧線等線條由弧線變直線,逐漸演變到現在的單一和復合等多種筆畫形態并存的局面。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速聯系本人予以刪除。
關于簡化字的演變歷程我之前寫的一篇文章里已經詳細介紹過,這里就不過多闡述,有興趣的書友可以翻看我之前的發文。
筆畫是漢字的最小構成元素,只有了解了筆畫在漢字中的位置分布和書寫規律,才能寫好漢字。所以我們要對筆畫做深入的研究,才能發現它的書寫特點。
先說一下筆畫的起源。關于筆畫的起源,它也是隨著漢字的發展而演變。目前國家教育部規定的規范字有八大基本筆畫,即:點、橫、豎、撇、捺、提、折、鉤。這八個基本筆畫的出現是有先后順序的,最初的筆畫呢,在甲骨文上只有橫畫和豎畫兩種形態,后來演變到篆書,有三種線條形態,橫線、豎線、弧線。當漢字在隸變后線條變筆畫,才出現了各種筆畫名稱,逐漸產生了點、撇、捺、折、提、鉤等筆畫形態及名謂。筆畫形態逐漸由簡單到復雜,在基本筆畫點、橫、豎、撇、捺的基礎上又出現了各種復合筆畫形態,如橫折鉤、豎彎鉤、橫折折撇等等。
直至今日,終于形成了漢字完善的筆畫體系和完美的書寫規則。
在這里我們簡單梳理一下了漢字筆畫的演變史:
從刻畫符號中看到了漢字的原始萌芽之美。
從甲骨文中看出了漢字的象形圖案之美。
從篆隸書中看出了漢字的弧線飄逸之美。
從正楷書中看出了漢字的成熟規范之美。
從行草書中看出了漢字的筆畫流暢之美。
本文中某些論點承蒙鄭州的李偉老師的大力支持和熱情指導。再次表示感謝!
和風習字
3月2日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8870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