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8)
點擊文末【了解更多】可免費下載教案

2.《我愛這土地》
艾青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詩歌,讀出詩歌的旋律和節奏。
2、把握詩中土地、河流、風、黎明的象征意義。
3、背誦詩歌,體味詩歌抒發的愛國情感,培養學生的愛國情結。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誦讀詩歌,把握詩中土地、河流、風、黎明的意義。
教學難點:把握詩中土地、河流、風、黎明的意義。
教學方法:誦讀法、貫析法教學
課型:賞讀課型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我愛我祖國》,說說我們學過的古詩中表達詩人愛國情感的詩句。
二、目標出示
1、 反復誦讀詩歌,讀出詩歌的旋律和節奏。
2、 把握詩中土地、河流、風、黎明的象征意義。
3、背誦詩歌,體味詩歌抒發的愛國情感,培養學生的愛國情結。
三.自主學習
1.簡介作者艾青及本文寫作背景。
艾青(1910- 1996),現代詩人,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代表詩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陽》等。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和太陽是他詩中的主要意象,詩人曾自稱“悲哀的詩人”。
《我愛這土地》寫于抗日戰爭開始后的1938年,當時日本侵略軍連續攻占了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所到之處瘋狂肆虐、草菅人命,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妄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意志。中國人民奮起反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詩人在國土論喪、民族危亡的關頭憤然寫下了這首詩。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詩歌,讀準字音,并試著給詩歌劃分節奏。3.配樂范讀詩歌,要求學生注意字音、節奏、語速和語調。
四.品讀詩歌
1.詩人的情感通過一系列的“意象”得以抒發與升華,你能找出這些意象嗎?
點撥:
通過一特定的具體形象來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種較為普遍的意義,這種表現手法叫象征。象征是詩歌創作中常見的寫作手法。融入詩人思想感情的具體形象即成為意象。明確
并板書:
鳥:詩人自己
土地:象征繁衍養育中華民族的祖國大地。河流、風:象征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黎明:象征光明與希望。歌唱“土地”,表赤子忠心2.詩人對土地、河流、風和黎明的描寫,蘊涵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詩人對土地、河流、風和黎明的描寫,形象地表達了當時祖國大地遭受的苦難、人民的悲憤以及對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3.詩中“用嘶啞的喉嚨歌唱”的“鳥”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這是一只飽受磨難,拼盡全力用整個生命去歌唱的形象。
4. “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然后后我死了,連羽毛
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它歌唱:土地、河流、風和黎明,生命耗盡后便投身土地的懷抱,與它所摯愛的土地融為一體,這兩句詩充分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眷念I為祖國獻身的愿望。5.“嘶啞”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如果用“嘹亮”好嗎?為什么?
“嘶啞”表達了歌唱不已,真情無限的情懷,哪怕唱至喉嚨充血,聲音嘶啞,面對困難斗爭的悲傷,也不會停息對大地的歌唱。如果用“嘹亮”,雖添了亮色,但少了艱辛,減弱了對大地摯誠感情的表達。因此,用“嘶啞”比用“嘹亮”好。
五.拓展延伸
假如詩人還健在,面對繁榮昌盛的祖國,用《我愛這土地》抒情,他會怎樣寫?
六.作業
1.背誦本首詩。
2.推薦閱讀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詩集《北方》。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