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6)
中小學語文課本,我們學到了不少經典的文章。
不過,有好多文章是被刪減的,你知道都有哪些嗎?

語文教材中的“已刪節”原文有多厲害,你猜到猜不到。
有人做過統計,目前這套在全國使用的語文教材,刪改范圍還是很大的。初中三年的全部課文,有刪改的在50%以上,其中刪改比例最小的九年級下冊也將近30%,而改動最多的八年級下冊則高達近七成。具體到單篇課文,例如節選自《沙鄉年鑒》一書的課文《大雁歸來》就存在一百余處改動,涉及十四種刪改方式,作者見了課文大概都要重新熟讀。

或許因為改動文言文的難度較高,課本中收入的文言文還主要以小幅刪減為主。一到現代文部分,刪改就變得特別常見。無論老舍、蕭紅、林海音,還是茨威格、雨果、莫泊桑,幾乎都被改了一遍。
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節》
例如收錄在部編本六年級下冊的《北京的春節》,老舍先生的原文有2500余字,課文只保留了1300余字。或許是篇幅所限,文中巨細靡遺而又趣味橫生的北京民俗,被縮寫成相對簡單的介紹文字。
林海音的《城南舊事》

《城南舊事》中關于舊時光的愁緒,很難在課本的篇幅中體現,也很難為小學生理解,還需要閱讀原著。/ 電影《城南舊事》
林嗣環的《口技》

一則關于林嗣環的《口技》的刪改最引人注目。很多人不知道,原文在“婦人驚覺欠身”與“既而兒醒,大啼”兩句之間,其實還有一句“(婦人)搖其夫語猥褻事,初不甚應,婦搖之不止,則二人語漸間雜,床又從中戛戛”。早在1935年夏丏尊、葉圣陶編著的《國學百八課》里就已將此句刪去。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1933年的課本就刪去了美人出浴這一比喻。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在收入民國的國文課本時,也以“浮薄淫靡”的理由刪去了將荷花比喻為“剛出浴的美人”以及引用梁元帝《采蓮賦》的部分。
作為舊時民間技藝,口技藝人用葷段子招徠聽眾無可厚非,但這種內容出現在課堂上就的確不合時宜了,所以在今天的課本中仍然沿用了這一處理。而隨著觀念的進一步開放,當年《荷塘月色》的刪改早已是不成問題的問題,從而恢復了它的本來面目。
方浩然還原林嗣環《口技》中的口技表演。
臧克家的《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上世紀八十年代,因為當時提倡五講四美,同時考慮到聞一多的形象,在將臧克家《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收入課本時,刪去了文中“抽紅錫包煙漂白了屋子”和“三個月不下樓不梳頭”的表述。

據說編輯將改稿送給臧克家過目時,老先生開始還有些不太高興,編輯指著文中“眾物騰躍”一詞說:“這個形容很漂亮,雖然講的是桌子上東西太亂了,但我堅持保留。”臧克家聽后嘿嘿一笑,放了編輯一馬。
魯迅先生的《社戲》

例如魯迅的名篇《社戲》,原文中還有前半部分“我”長大后在北京看戲的兩次不太愉快的經歷。原文不僅利用北京戲園里的人事,來反襯兒時平橋村的快樂,而且還通過理想中故鄉的完美,來反襯現實中故鄉的殘破。然而因為《社戲》所在的單元是“民風民俗”,為了緊扣主題,前半部分完全被刪去,相當于給迅甕的文章換了個主題。
曹禺的《雷雨》

中學語文課本中的《雷雨》選段,選自曹禺作品《雷雨》的第二幕。第二幕的主要情節包括四鳳與周萍商量私奔、繁漪逼問周萍道出二人私情、繁漪出于嫉妒辭退四鳳以及周樸園與魯侍萍相認。在周魯相認的這一段,課本編輯下了“剪刀手”,不著痕跡地刪掉了一句對話(斜體部分):
樸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魯 我是從前伺候過老爺的下人。 樸 哦,侍萍!(低聲)怎么,是你? 魯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會老得連你都不認識了。 樸你--侍萍?(不覺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魯媽。)魯樸園,你找侍萍么?侍萍在這兒。 樸 (忽然嚴厲地)你來干什么? 魯 不是我要來的。 樸 誰指使你來的? 魯 (悲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來的。
在原著中,魯侍萍與周樸園相認后,是有那么一瞬間的柔情的——雖然面前這個男人當年無情地拋棄了她,讓她三十年來備受生活折磨,同時還承受著母子分離的痛苦,但魯侍萍還是沒有忘記他。如果我們把劇情反轉一下,讓周樸園低三下四地求魯侍萍原諒并表態要再次迎娶她,說不定魯侍萍還會猶豫一陣。曹禺先生設計的這句對白,充分展現了人性的弱點,可謂恰到好處。
當然,真實的劇情是周樸園變臉比川劇還快,魯侍萍也徹底放棄了對這個男人的幻想。或許是認為這句對白影響了魯侍萍的人物形象,語文課本編輯下了“剪刀手”。其實,人的感情本來就是很復雜的,魯侍萍泛起柔情又很快被現實打壓,更能展現周樸園的殘酷與偽善,這樣的刪節大可不必。
周立波的《分馬》

課文《分馬》節選自周立波先生(不是拿個搞脫口秀的!)的小說《暴風驟雨》。這段文字出場人物較多,人物語言和形象都比較生動,能在一篇數十萬字的小說中截取這樣一段來做語文課文,足見課本編輯還是有兩把刷子的。只不過,這段節選中也挨了一刀“剪刀手”(斜體部分):
郭全海添著說:“牲口牽回去,見天拉車,拉磨,種地,打柴,要想想牲口是從哪來的;分了東西可不能忘本。” 許多聲音回答道:“那哪能呢?咱們可不是花炮。”
老實說,這次“剪刀手”下得是比較合理的,如果不是遇到我這種吹毛求疵的讀者,只怕大多數人都不會注意到原文還多了7個字。那么,文中的“花炮”是誰呢?“花炮”本名花永喜,“炮”是說他槍法好,曾經在剿匪斗爭中立過戰功,也是小說里早期積極參加革命的農民,還曾經擔任過民兵隊長。那么,這樣一位英雄人物,怎么會被大家嫌棄呢?還是來看看原文:
老花打算遠,學會耍尖頭(東北方言,取巧、占小便宜的意思),都是為了張寡婦。從打跟張寡婦搭伙以后,他不邁步了。張寡婦叫他干啥,他就干啥,張寡婦不叫他干的,誰也不能叫他干。屯子里人都知道:他們家里是張寡婦說了算。 ……老花坐炕沿,半晌不吱聲。他是四十開外的人了,要說不老,也不年輕了。跑腿子(東北方言,光棍)過了多半輩子,下地干活,家里連個做飯的幫手也沒有,貪黑回來,累不行了,還得做飯。自己不做,就吃不上。他想起這一些苦楚,低著頭,不敢違犯張寡婦,怕她走了。從這以后,他一切都聽屋里的,他不干民兵隊長,也不再上農會了。
也就是說,花炮怕老婆,老婆不許他出來工作,他就真的不出來了。我必須說,不少中國小說存在“直男癌”通病,不跟閻婆惜接近的宋江是“好男兒”,一聽娶媳婦就發火殺人的趙云也是“好男兒”,像花炮這樣放棄事業回家陪老婆的自然只能是“沒出息”了。花炮這個人物形象其實很有代表性,雖然“剪刀手”刪節后并不影響閱讀,但也攔住了一些學生們的好奇心——比如說我。
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
大家一定讀過《我的叔叔于勒》,當時難免要對這位賣生蠔的窮老頭生出一絲憐憫。可當我們走出童年的天真,不難發現人和人之間“赤裸裸的利害關系”與“冷酷的現金交易”恐怕不是任何制度的專利。
那個“常常找出一些尖酸刻薄的話,一些含蓄、惡毒的責備話發泄在我父親身上”的女人,和《麥琪的禮物》中剪去秀發換表鏈的德拉一樣,都經歷著貧賤夫妻百事哀的窘境,只不過雙方在相似的忍耐中,選擇了不同的表達方式。
楊利偉的《太空一日》
前不久,神舟十二號順利發射升空,七年級語文下冊教材的課文《太空一日》引發了很多人關注。文章的作者是楊利偉,2003年第一位進入太空的中國宇航員。其實,這篇文字被選入課文已經過去數年,很多深受震撼的讀者,恰恰都是曾見證過十八年前神五升空,卻又不曾在課本中讀過這篇楊利偉回憶的80后、90后。

當然,經過一定時期的發展,現代教育改革也在不斷推進和實施,甚至我們認為的經典文章整篇的被替換了。
對于80、90后熟知的語文課本中的經典故事、散文等著作,在現在的孩子們的語文課本中卻不見了。這其中不乏《背影》、《滿江紅》、《故鄉》等經典著作。
像《誰是最可愛的人》、《黃繼光》以及《劉胡蘭》這三篇課文,可以說得上是一代人的記憶,每當我們讀到這三位英雄人物舍身為國的壯舉之時,都會被其深深的感動。正是這些課文啟蒙了我們家國情懷,因此對于我們而言是影響非常深遠的。然而,像這樣的文章卻在新編的教材中遭到了刪除!

《背影》離別時分總是略顯感傷,朱鴻鈞也要多關心兒子幾分,種種細節在朱自清的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背影》一文是朱自清在1925年時寫的。
但由于這篇散文中寫到了朱自清的父親朱鴻鈞過鐵道的描寫,近年就有人跳出來說朱鴻鈞違反了交通規則,不適合學生閱讀,從而要求刪除《背影》一文,一時間眾人喧嘩。
除此之外,南宋名將岳飛被認為破壞民族團結,不屬于民族英雄,從而也被刪,課本中的《滿江紅》再不是岳飛所寫的那篇《滿江紅·怒發沖冠》。

還有魯迅的文章,同樣遭到了被刪除的命運,只因其內容晦澀難懂,并且不符合當今的社會情況,不知道新一代學子還能不能學習到魯迅所寫的《少年閏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故鄉》、《紀念劉和珍君》等文章。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