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日韩中文无码有码免费视频-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照片-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夜-高清极品美女毛茸茸-欧美寡妇性猛交XXX-国产亚洲精品99在线播放-日韩美女毛片又爽又大毛片,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成a人片在线观看视频下载,欧美疯狂xxxx吞精视频

有趣生活

當前位置:首頁>知識>廣東六校高三第二次聯考試題語文(廣東省2022屆高三綜合能力測試二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

廣東六校高三第二次聯考試題語文(廣東省2022屆高三綜合能力測試二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

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9)

導讀廣東省2022屆高三綜合能力測試二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廣東省2022屆高三綜合能力測試二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

語文試題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蘇東坡詩云:“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百讀不厭”就出在這里。詩原是勉勵落第的讀書人,“舊書”也指的是經典。經典給人知識,教給人怎樣做人,其中有許多語言的、歷史的、修養的課題,有許多注解,此外還有許多相關的考證,讀上百遍,也未必能夠處處貫通,教人多讀是有道理的。但是后來所謂“百讀不厭”,往往不指經典而指一些詩,一些文,以及一些小說。吟誦詩文是為了欣賞,甚至于只為了消遣,閱讀小說更只是為了消遣。能夠教人“百讀不厭”,那些詩文和小說到底是靠了什么呢?

詩文主要是靠了聲調。過去一般讀者大概都會吟誦,他們吟誦詩文,從那吟誦的聲調或吟誦的音樂得到趣味或快感,意義的關系很少;只要懂得字面兒,全篇的意義弄不清楚也不要緊。民間流行的小調以音樂為主,而不注重詞句,欣賞也偏重在音樂上,跟吟誦詩文也正相同。感覺的享受似乎是直接的,本能的,即使是字面兒的影象所引起的感覺,也還多少有這種情形,至于小調和吟誦,更顯然直接訴諸聽覺,難怪容易喚起普遍的趣味和快感。小說的“百讀不厭”,主要是靠了故事或情節。人們在兒童時代就愛聽故事,尤其愛奇怪的故事。成人也還是愛故事,不過那情節得復雜些。在封建社會里,農民和小市民是受著重重壓迫的,他們寄托希望于超現實的神仙,神仙化的武俠,以及望之若神仙的上層社會的才子佳人;他們希望有朝一日自己會變成了這樣的人物。這自然是不能實現的奇跡,可是能夠給他們安慰、趣味和快感。

封建社會漸漸垮了,五四時代出現了個人,出現了自我,同時成立了新文學。新文學提高了文學的地位;文學也給人知識,也教給人怎樣做人,不是做別人的,而是做自己的人。而新文學跟過去的詩文和小說不同之處,就在它是認真的負著使命。早期的反封建也罷,后來的反帝國主義也罷,寫實的也罷,浪漫的和感傷的也罷,文學作品總是一本正經的在表現著并且批評著生活,揚棄了消遣的氣氛,回到了嚴肅,自然不再注重“傳奇”,不再注重趣味和快感。

新詩或白話詩和白話文,它得說出人人心中所欲言而不能言的,自然就不注重音樂而注重意義了。小說也不注重故事或情節了,它的使命比詩更見分明。至于文,長篇議論文發展了工具性,讓人們更如意的也更精密的說出他們的話。發展在后的小品散文,倒是回到趣味中心,企圖著教人“百讀不厭”的。然而時代太緊張了,不容許人們那么悠閑;大家嫌小品文近乎所謂“軟性”,丟下了它去找那“硬性”的東西。

文藝作品的讀者變了質了,作品本身也變了質了,意義和使命取代了趣味,認識和行動取代了快感。這也許就是所謂“硬”的解釋。“硬性”的作品得一本正經的讀,自然就不容易讓人“百讀不厭”。于是“百讀不厭”就不成其為評價的標準了,至少不成其為主要的標準了。

但是在我們的現代文藝里,讓人“百讀不厭”的作品也有的。例如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茅盾先生的《幻滅》三部曲,這幾個作品的好已經定論,它們的意義和使命大家也都熟悉。《阿Q正傳》里的幽默和三部曲里的幾個女性,都產生讓人“百讀不厭”的趣味。不過這里的幽默決不是油滑的,無聊的,也決不是為幽默而幽默,而女性也決不就是色情,這個界限是得弄清楚的。有些作者忘記了自己的邊界,放縱到色情上,以及粗劣的笑料上,去吸引讀眾,這只是迎合低級趣味。而讀者貪讀這一類低級的軟性的作品,也只是沉溺,說不上“百讀不厭”。

(摘自朱自清《論百讀不厭》)

材料二:

在新世紀網絡文學的發展過程中,玄幻小說、仙俠小說、架空小說、言情小說等類型小說在受眾中擁有較高的關注度,這些類型化作品逐漸形成了相對穩定的敘事模式。當網絡文學建立較為成熟的盈利模式之后,涌入的文化資本聚集于類型文學的生產與IP開發,進一步強化類型文學的娛樂功能與商業價值。但是,過度的商業開發會抑制網絡文學的原創性,類型文學在爛熟套路的束縛下失去了新鮮度。以玄幻小說生產為例,在與網絡游戲開發的聯動過程中,“廢柴”逆襲、打怪升級、美女珍寶成為核心的敘事法則,過度的重復很容易催生受眾的厭倦心理,大多數根據玄幻小說改編的在線游戲經營壽命都很短暫,其根源就是人物、情節、模式的嚴重雷同。當幻想類網絡文學遭遇發展瓶頸時,現實主義題材的創作迎來極好的發展契機。從創作實績來看,阿耐的《大江東去》、齊橙的《大國重工》、小橋老樹的《侯滄海商路筆記》、卓牧閑的《韓警官》等作品,既以責任感和使命感反映鮮活的現實,又以接地氣的文風貼合大眾趣味,回應民眾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一批以玄幻小說奠定地位的網絡作家紛紛涉足現實題材創作,這是網絡文學風尚轉變的典型反映。唐家三少的《擁抱謊言擁抱你》《為了你我愿意熱愛整個世界》和《斗羅大陸》相比,寫法和風格都大異其趣。

(摘自新華社《網絡文學新趨勢》)

1.下列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百讀不厭”最早指向經典作品,經典內涵豐富,要多讀熟讀,才能領會其中的課題和相關考證。

B.五四時代,新文學作品創作強調文學表達意義與使命,文學創作應與時代緊密結合,凸顯“硬性”。

C.“百讀不厭”之所以不再是新文學主要的評價標準,是因為時代變了,讀者變了,作品使命變了。

D.在新文學成立之前,“百讀不厭”的作品不是讓讀者獲得感覺上的享受,就是給予他們做夢的自由。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幻想類網絡文學遭遇發展瓶頸時,一部分網絡作家通過創作的轉型探索,走出了一條文學創作新路徑。

B.網絡文學的發展陷于類型化的怪圈,雖滿足了讀者的閱讀趣味但卻削弱了文學創作的現實感與厚重感。

C.從《斗羅大陸》到《擁抱謊言擁抱你》,唐家三少完成了文學創作的蛻變,標志著網絡文學轉型的完成。

D.朱自清否定將“百讀不厭”作為評價標準的必要性,這說明作品不必令人“百讀不厭”也仍有其價值。

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與朱自清對《阿Q正傳》的評價最接近的是(3分)

A.魯迅:我也并沒有把小說抬進“文苑”里的意思,不過想利用它的力量,來改良社會。

B.胡適:“活”的文學,需用人喜聞樂見的白話進行創作,需有真情感和真思想的貫注。

C.韓少功:文學不同于其他學科,(文學的)主要任務是產出新的人物形象、生活感受、思

想方法、審美范式。

D.郭沫若:今日的文藝,是我們現在走在革命途上的文藝,是我們被壓迫者的呼號,是生命窮促的喊叫,是斗士的咒文,是革命預期的歡喜。

4.材料一是如何圍繞“百讀不厭”展開論述的?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4分)

5.根據兩則材料,請簡述網絡文學需從哪些方面著力,方能革除弊病,創作出新世紀“百讀不厭”的好作品?(6分)

(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追擊(節選)

魏巍

劉大順早已看好了接近敵人的道路,就帶著兩個新戰士悄悄地鉆進樹林里。

這片松樹林一直延伸到敵人左邊。他們迅速隱蔽地穿行著,踏著積雪下了山坡。看看到了樹林盡頭,才發現離那三個敵人還有一段距離。那三個敵人正在那里坐著吃東西。有一個人仿佛吃完了,手一揮,把一個罐頭盒子當啷啷地扔到旁邊。劉大順提著槍沉吟了一下。他想,如果貿然鉆出樹林,敵人發現,勢必拼命逃跑,也就難得抓住活的。他再一看,敵人后面有一塊一丈多高的大紅石頭。如果繞到大石頭后面,從那兒突然出現,這幾個家伙就跑不掉了。想到這里,他就吩咐那兩個新戰士就地停止,瞄好敵人;然后就向旁邊悄悄地繞了過去。

他是一個老兵,利用地形地物異常熟練,一切坡坎、灌木叢、小坑小洼都成了他隱身的地方。不一時,就來到大石頭后面。即將到手的勝利,使他的心興奮得怦怦直跳。他想,即使你插上翅膀,也逃不出我的手心了。想到這里,他端著沖鋒槍躍身而起,從大石頭后邊猛然跳了出去……

呵哈!哪知就在這一瞬間,面前出現了完全意想不到的情況。原來山坡上坐著二三百美國兵正在倉倉皇皇地用飯,一見他,發出一片驚喊聲,亂哄哄地都站了起來。劉大順一愣,正要開槍射擊,他的槍口已經被一個滿臉黃胡茬子的美國兵緊緊抓住。接著,慌亂的敵人趨于鎮定。他們發現,只不過是一個人,于是發出一陣狂叫,拿著卡賓槍成扇面隊形包圍過來。即將陷入重圍的劉大順,一看敵人要來捉他活的,心想,“我是共產黨的兵,決不能當俘虜。今天就是死了,也要找幾個墊背的!”他抽出手猛力地向敵人臉上揮了一拳,接著飛快地從腰里掏出一顆飛雷,一拉導火索就投在地上。他的意思本來是要與敵人同歸于盡,沒想到腳下是一面斜坡,那顆飛雷咕咕嚕嚕地滾了下去,接著“轟通”一聲巨響,就像落下一顆大炮彈似的。黑煙起處,正在撲過來的敵人和那個滿臉胡茬的家伙,不知道他使的是什么武器,掉過頭亂吼亂叫地跑開了。

飛雷的濃煙一散,劉大順看見敵人沒命地亂哄哄地向前逃去,精神為之一振,心想:“今天我非削倒你幾個不行!”就端著沖鋒槍猛掃起來。那兩個新戰士也趕了上來,他們一面掃,一面追,一面喊:“兔崽子們!哪里跑!”緊緊跟著混亂的敵群,打得十分痛快。山上的同志們也紛紛開槍射擊。這時敵人只嫌跑得慢,把身上的東西紛紛丟掉,卡賓槍也扔了。其中一個軍官,皮帶不知何時丟掉,用一根繩子串著手槍束在腰里。現在他也感到不便,一面跑一面將繩子解開,把手槍丟在地下。這時滿地都是卡賓槍,劉大順干脆把自己的沖鋒槍往身后背,隨手撿起一支卡賓槍就打。子彈打完,往旁邊一扔再換一支,打得真是萬分高興!心想:“哈哈,連子彈都替我壓好啦!今天我就打個便宜槍吧!”

這些魂不附體的美國兵,雖然個大腿長,拼命猛跑,但他們平常都是坐汽車的,又穿著笨重的大皮靴,哪里有我們的戰士行動迅速?不一時,劉大順就插在了敵群中間。前面一股,后面一股,夾著劉大順向前猛跑。劉大順忽然一轉念頭:如果像這樣追下去,還是難得抓住多少活的;說不定敵人還有跑掉的可能,不如先抓住一股再說。于是他陡然返過身來,大喝了一聲:“站住!”接著朝天空“嘩嘩嘩嘩嘩嘩”地橫掃了半梭子。后面那股敵人就紛紛地舉起手來,在稻田里“撲通”、“撲通”地全跪倒了。有些人不知什么時候把皮靴也脫下扔了,光著兩只腳。一個一個用充滿恐懼的藍眼睛,望著劉大順,哆哆嗦嗦像篩糠一般抖個不停。

(選自魏巍《東方》第三部,有刪改)

【注】①魏巍的長篇小說《東方》描寫了我國抗美援朝戰場的斗爭場面,對我國農村的復雜

生活也做了真實描繪,全面真實地反映了抗美援朝偉大戰爭的勝利。節選部分,敘述了我軍

奉命阻截潰敗的美國軍隊的戰斗場景。這場戰役,我軍俘獲了大批美軍戰俘。美國人自稱其

為美國歷史上空前所未有的“黑暗時代”,或者叫做“黑暗的十二月”。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劉大順只帶了兩名新戰士就去追趕一大批逃跑的敵人,說明他對自己本次行動充滿了信心。

B.敵人身后那塊大紅石頭,既為劉大順秘密行動做了掩護,又暗示人民志愿軍意志的堅定。

C.深陷重圍的劉大順憑一顆手雷扭轉了戰局,充分體現了志愿軍戰士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D.文章寫劉大順追趕敵軍時突然轉身對天空掃射的細節,塑造了一位有勇有謀的戰士形象。

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題目“追擊”言簡意賅地概括了文章的主體事件,同時“追擊”二字營造了緊張急迫的氛圍,暗示了戰斗的激烈,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B.小說采用了多種描寫手法來塑造劉大順這一人物形象,有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

外貌描寫等,生動細致,形象立體,可讀性較強。

C.小說通過對聲音的描寫來再現戰爭的情景,如““轟通”一聲巨響”“嘩嘩嘩嘩嘩嘩”“撲通”等,既增添了緊張的氣氛,又增加了真實感。

D.小說敘述了主人公劉大順成功俘虜一大批美國兵的事,這樣的“遭遇戰”在整個抗美援朝中并非大事件,卻能以小見大,反映深刻的主題。

8.小說善于用對比的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請找出來并加以分析。(4分)

9.有人評論魏巍的《東方》“既具有史的認識價值,又有著詩的藝術魅力”。請結合文本談談你對此評論的理解。(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元興①三年,桓玄之亂,劉裕與劉邁弟毅相與合謀起兵。玄使桓謙屯覆舟山,裕與毅等分為數隊,進突謙陣,皆殊死戰,無不一當百,謙等諸軍一時奔散。玄至尋陽,逼帝西上,劉毅等追之,戰于崢嶸洲。毅乘風縱火,盡銳爭先,玄眾大潰。桓振襲陷江陵,劉毅等擊破桓振軍,迎帝于江陵。毅號令嚴整,所經墟邑,百姓安悅。毅性剛愎,自謂建義之功與裕相埒深自矜伐雖權事推裕而心不服裕每柔而順之毅驕縱滋甚嘗云恨不遇劉項與之爭中原。裕素不學,而毅頗涉文雅,故朝士有清望者多歸之。毅既據上流,陰有圖裕之志,求兼督交、廣二州,裕許之。毅又奏以郄僧施為南蠻校尉,毛修之為南郡太守,裕亦許之。寧遠將軍胡藩言于裕曰:“恐劉毅終不為公下,不如因會取之。”裕曰:“吾與毅俱有克復之功,其過未彰,不可自相圖也。”劉毅至江陵,多變易守宰,輒割豫州文武、江州兵力萬余人以自隨。劉裕以毅貳于己,乃奏之。安帝以詔書罪狀毅。裕自率眾討毅,參軍王鎮惡請給百舸為前驅。至豫章口,去江陵城二十里,舍船步上,語所留人:“計我將至城,便鼓嚴,令若后有大軍狀。”鎮惡徑前襲城,與城內兵斗,自食時至中晡,遣人以詔及裕手書示毅,毅皆燒不視,督士卒力戰。軍士從毅來者,知裕自來,人情離駭。逮夜,鎮惡引軍出圍金城,開其南面。毅慮南有伏兵,夜半,帥左右三百許人,開北門突出。毅夜投牛牧佛寺。初,桓蔚之敗也,走投牛牧寺,僧昌藏之,毅殺昌。至是,寺僧拒之曰:“昔亡師容桓蔚,為劉毅所殺,今實不敢容異人。”毅嘆曰:“為法自弊,一至于此!”遂縊而死。

(選自《通鑒紀事本末·卷十九》,有刪改)

【注】①元興是東晉安帝司馬德宗在位期間的第二個年號,即公元402年至404年。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自謂建義之功與裕相埒/深自矜伐/雖權事推裕而心不服/裕每柔而順之/毅驕縱滋甚/嘗云/恨不遇劉/項/與之爭中原

B.自謂建義之功/與裕相埒深/自矜伐/雖權事推裕而心不服/裕每柔而順之/毅驕縱滋甚/嘗云/恨不遇/劉項與之爭中原

C.自謂建義之功與裕相埒/深自矜伐/雖權事推裕而心不服/裕每柔/而順之毅/驕縱滋甚/嘗云/恨不遇劉項/與之爭中原

D.自謂建義之功/與裕相埒深/自矜伐/雖權事推裕而心不服/裕每柔而順之毅/驕縱滋甚/嘗云/恨不遇劉/項/與之爭中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劉裕,小名寄奴,《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高度肯定其北伐的赫赫戰功。

B.貳,與“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中的“貳”意義相同,指同時分屬兩方。

C.前驅,可以指前導、引導事物發展的先行者,在本文中意為先頭部隊、先鋒。

D.中晡,“晡”泛指下午或黃昏,“中晡”是古代地支記時法,相當于下午四點。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劉毅剛猛果斷有勇有謀,與劉裕起兵討伐桓玄,以一敵百,屢立戰功,同時治軍有方,不許士兵侵擾百姓。

B.與不讀書的劉裕不同,劉毅對文學頗有涉獵,吸引了很多有名望的士人,也暗中有了圖謀劉裕權力的想法。

C.有人看出劉毅的不軌之心,建議劉裕先下手為強,但劉裕因為不忍心互相殘殺,再三忍讓劉毅的所作所為。

D.劉毅不甘屈居劉裕之下,依仗恢復晉朝的功勞,不斷擴張勢力,同時培養親黨,得寸進尺,最終兵敗身死。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計我將至城,便鼓嚴,令若后有大軍狀。

(2)軍士從毅來者,知裕自來,人情離駭。

14.劉毅為何死前感嘆“為法自斃”?你如何理解這句話?請簡要說明。(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

詩招南陽秀才

林逋①

莫因公薦偶失意,便擬飄蓬作旅人。

志壯任存題柱②事,病多爭向倚門③親。

危堤柳色休傷別,上苑杏花長自春。

況有西湖好山水,歸來且濯錦衣塵。

【注】①林逋(967年-1028年),北宋著名詩人,中年以后隱居杭州西湖。②題柱:相傳東漢靈帝時,長陵田鳳為尚書郎,儀貌端正,入奏事,“靈帝目送之,因題殿柱曰:“堂堂乎張,京兆田郎。'”后以“題柱”為得到皇帝賞識。③倚門:《戰國策·齊策六》:“王孫賈年十五,事閔王。其母曰:“女朝出而晚來,則吾倚門而望。””謂父母望子歸來之心。

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點明事由,詩人相勸朋友不可因未被推薦成功,就如漂泊的游子般意志消沉。

B.第三句使用“題柱”典故,勸勉朋友應繼續保留遠大志向和抱負,終會得到賞識。

C.第四句使用“倚門”典故,進一步勸朋友振作精神,否則容易生病而令父母擔憂。

D.尾聯情真意切,以西湖美景相招,相信山水之美能夠為朋友洗滌衣塵、慰藉心靈。

16.本詩頸聯所寫柳色、杏花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3月20日,三星堆新一輪考古發掘成果公布,出土的500余件文物中,僅有“半張臉”的金面具殘片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一位年輕人用500克黃金復原三星堆黃金面具的視頻走紅網絡。他將金塊成金箔,通過敲打和塑形完成雛形,再經過拋光等一系列繁復的工序,耗時15天復原了這件的面具。這個過程不僅穿越時空致敬了傳承千年的匠心,更向網友揭示了古蜀先民無與倫比的智慧。同時,這個視頻代表著現在年輕人對歷史文物的態度,讓沉睡的“國寶”活了起來,跨越時空,與我們一起,看見了同一片風景。

史書,便是有些人的一生。3000年前,那些工匠日復一日地制作打磨了金面具,沒有留下自己的名字。但跨越千年,這位年輕人和制作金面具的工匠完成了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在這個高速運轉的消費時代,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把一個在他人看來近乎的念頭變成了現實,讓人得以窺見跨越千年背后的故事,展現了其獨特的魅力,傳遞出屬于我們自己的文化自信。

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3分)

A.千捶萬擊 金碧輝煌 閑言淡語 異想天開

B.緊打慢敲 光彩奪目 輕描淡寫 天馬行空

C.千捶萬擊 光彩奪目 輕描淡寫 異想天開

D.緊打慢敲 金碧輝煌 閑言淡語 天馬行空

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這個過程不僅向網友揭示了古蜀先民無與倫比的智慧,更穿越時空致敬了傳承千年的匠心。

B.這個過程不僅穿越時空致敬了傳承千年的匠心,更向網友展示了古蜀先民無與倫比的智慧。

C.不僅這個過程向網友展示了古蜀先民無與倫比的智慧,更穿越時空致敬了傳承千年的匠心。

D.這個過程不僅向網友展示了古蜀先民無與倫比的智慧,更穿越時空致敬了傳承千年的匠心。

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構成和表達效果。(5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

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的發射,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又一個里程碑時刻。此次發射之所以重要,就是①,是中國空間站的關鍵所在。人類建設空間站的目的,就是能做一些在地球上做不了的事情。在材料合成方面,因為②,地球上很多金屬材料無法融合在一起做成合金,就如同水和油一樣,總是油浮在上面,水沉在下面。而在處于失重狀態的空間站,則有條件實現,進而制造出很多新型合金。

建造空間站并不僅僅為了探索太空,③。航天員長期處在太空環境下,可以讓我們了解人體在太空飛行過程中的問題,比如說骨鈣的流失、心理問題等等。( ),若人類只能是地球的過客,那太空移民計劃似乎是物種延續的一個方向。

21.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太空移民把對人體在太空中的健康研究作為基礎

B.對人體在太空中的健康研究是太空移民的基礎

C.對人體在太空中的健康研究也是太空移民的基礎

D.太空移民將對人體在太空中的健康研究作為基礎

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6分)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精神。他們的精神風貌記錄在我們讀過的很多文學作品中:毛澤東《沁園春·長沙》、魯迅《記念劉和珍君》、巴金《家》、艾青《我愛這土地》、路遙《平凡的世界》……這些文學作品中的青年形象依然熠熠生輝,昭示人生意義,引領時代發展。

興華中學舉行“閱讀滋養人生”征文活動。請根據上述材料,結合你讀過的一部(篇)經典文學作品的青年形象,寫一篇文章,參加征文活動。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

1、D選項“不是......就是......”概括不完全。

2、A B項,“雖滿足了讀者的閱讀趣味”理解有誤, C項,“標志著網絡文學轉型的完成”判斷有誤。D項,朱自清并未否定“百讀不厭”作為評價標準的必要性。

3、B 胡適的話中“需用人喜聞樂見的白話進行創作”涉及文學創作的趣味性問題(軟),而“真情感和真思想”則指向“意義與使命”(硬),“軟”“硬”兩方面都有涉及,最貼近題目。

A項,本選項是魯迅提及自己的創作初衷,想通過小說來改良社會,這屬于文學作品的“意義和使命”,單從本句話來說,只提及了文學作品的“硬性”。

C項,韓少功的表述主要是批評文學創作的類型化的傾向,強調文學的創作的探索性與創造性。

D項,郭沫若這句話體現的也是文藝作品的“硬性”。他倡導革命文學,認為文藝應該 替被壓迫階級發聲,呼吁廣大作者把握時代的精神,反映時代的浪潮。

4、 ①先說曾經“百讀不厭”這一標準的適用對象是經典、傳統的詩、文、小說;②再指出隨著時代、讀者和作品本身的變化,“百讀不厭”不再成為主要的評價標準; ③最后提出作品如果在表達意義與使命的基礎上,有追求高級的趣味,依然能令人“百讀不厭”。

5、 ①在內容上:保證文學的原創性和新鮮度,避免成為爛熟套路的類型化寫作; ②在目的上:注重作品的意義和使命,避免娛樂功能的泛濫與商業價值的癡迷; ③在形式上:以接地氣的文風,貼合大眾趣味,但不能油滑和低級。

6、D A項,“追趕一大批逃跑的敵人”理解有誤,B項,“又暗示了人民志愿軍意志的堅定”過度解讀,寫敵人身后那塊一丈多高的大紅石頭,既為劉大順的行動做了掩護,又為下文的意外(原來有二三百美國兵)埋下了伏筆。C項,“充分體現了志愿軍戰士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解讀錯誤,應該是體現了志愿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7、B 沒有外貌描寫。

8、 ①用劉大順寧可犧牲自己也不愿意被俘虜與美國兵的紛紛舉手投降作對比,凸顯了劉大順不怕犧牲的愛國精神。

②用美國兵個大腿長、丟盔棄甲卻最終被追上與劉大順的行動迅速作對比,凸顯了劉大順的戰術素養之高。

9、 ①史的認識價值:本文節選的這場戰斗是抗美援朝中的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美國人也自稱其為“黑暗的十二月”,(1分)真實、立體地紀錄了抗美援朝中志愿軍戰士保家衛國的英勇事跡(1分),因此說它具有史的認識價值。 ②詩的藝術魅力:小說的語言極具表現力,(1分)例如對戰斗場面的描寫,多用短句,表現戰斗過程的緊張、激烈;(1分)敘述中蘊含強烈的個人情感,(1分)對志愿軍戰士及敵方的態度愛憎分明,(1分)因此說它有詩的藝術魅力。

10、A

11、B “貳”在文中意為背叛,“貳于己”就是背叛自己。

12、C “不忍心互相殘殺”錯誤。由原文可知,劉裕是認為劉毅目前的過錯不算很明顯,所以選擇不攻打他,選項理解不準確。

13、 (1)估計我快要到城門時,你們就擂出急促的鼓聲,做出好像后面有大軍的樣子。

(2)跟隨劉毅到(江陵)這里的士兵,知道劉裕親自討伐,(頓時)人心離散,驚懼不已。

14、 ①因為當初桓蔚敗北,投奔牛牧佛寺,劉毅軍紀肅整號令嚴明,殺了收留桓蔚的僧人昌。到劉毅逃亡時,牛牧佛寺的僧人就不敢收留外人,將劉毅拒之門外。所以劉毅有此感嘆。(2分)

②自己制定的法律斷絕了自己的后路。或:自己定下的規則反使自己受害。(1分)

【參考譯文】

東晉安帝元興三年(404年)。桓玄叛變,劉裕和劉邁的弟弟劉毅一起通謀起兵反抗桓玄。桓玄讓桓謙戍守覆舟山,劉裕與劉毅等分成幾隊,沖入桓謙陣中,每個人都殊死搏斗,以一當百,桓謙等人所率軍隊頃刻間逃散。桓玄逃到尋陽后,脅迫晉安帝沿長江西上,劉毅等人從后面追擊,在崢嶸洲激戰。劉毅乘風勢放火,把所有的精銳部隊派出作戰,(拼死)爭先,桓玄部眾大敗。桓振偷襲攻陷了江陵,劉毅等人擊敗了桓振的軍隊,又迎接安帝回到江陵。劉毅軍紀肅整號令嚴明,他率軍經過的城邑,秋毫無犯,百姓安定喜樂。劉毅性格剛愎自用,自以為當年勤王起義的功勞與劉裕等同,非常恃才自傲,因此,雖然暫時推舉了劉裕,但心中并不服氣。劉裕每次都對他柔和、順服,劉毅更加驕縱。劉毅曾經說:“遺憾沒有碰上劉邦、項羽逐鹿中原,一爭天下的時代!”劉裕平時不讀書,而劉毅卻常常涉獵文史,所以朝廷中有威望的士人都爭著歸附于他。劉毅占據了長江上游,暗中有圖謀劉裕的想法,便請求掌管交州和廣州,劉裕答應了。劉毅又上奏朝廷請求讓郗僧施做南蠻校尉,毛修之做南郡太守,劉裕也都答應了。寧遠將軍胡藩對劉裕說:“我擔心劉毅最終不會心甘情愿居于您之下,不如趁機殺了他。”劉裕說:“我與劉毅都有恢復晉室之功,他的罪行現在還沒有顯露,我們不能互相殘殺。”劉毅到達江陵,把各級守宰作了大幅度調整,擅自從原任的豫州和江州調遷了不少文武官員和一萬多名將士來跟隨自己。劉裕因劉毅有背叛之心,便上書奏報朝廷。晉安帝下詔宣布劉毅的罪狀,劉裕親自率領軍隊討伐劉毅,參軍王鎮惡請求派給他一百條船擔任前鋒。到達了豫章口,離江陵城只有二十里,王鎮惡率軍下船步行上岸行軍。王鎮惡對留下的人說:“估計我快要到城門時,你們就擂出急促的鼓聲,做出好像后面有大軍的樣子。”王鎮惡等人徑直攻陷了外城,與城內的守軍戰斗,從食時打到中晡時分,派人拿著朝廷的詔書及劉裕的親筆信讓劉毅看,劉毅根本不看,全部燒毀,督導戰士奮力戰斗。跟隨劉毅到(江陵)這里的士兵,知道劉裕親自討伐,(頓時)人心離散,驚懼不已。等到夜間,王鎮惡把軍隊帶出包圍了金城,只在金城南面開了一個口。劉毅擔心南面有伏兵,半夜時率領左右親兵約三百人從北門突圍。劉毅夜間想到牛牧佛寺投宿。當初,桓蔚戰敗后逃走,投奔到牛牧佛寺,僧人昌把桓蔚保護隱藏了起來,劉毅就殺死了僧人昌。到了這個時候,寺中的僧人拒絕了劉毅投宿的請求,說:“以前亡故的師父因收留桓蔚,被衛將軍劉毅所殺,現在實在不敢再容留外人。”劉毅嘆息著說:制定的法令最后斷了自己的后路,竟然會這樣!”于是,就自己上吊而死。

15、C“病多爭向倚門親”中的“病”,意為憂愁苦惱,承接首聯“失意”,并非生病。

16、 ①本詩所寫“柳色”,本指高堤上的綠色柳樹,(1分)“杏花”本指皇家園林中的杏花(1分)

②詩人借“柳色”,勸朋友不要悲傷離別,(1分)詩人借“杏花”,勸朋友莫失意,要心存壯志;(1分)

③“柳色”、“杏花”,寓情于景,情景交融,(1分)表達詩人對友人的勸慰:要保持希望,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1分)

17、(1)君子生非異也 善假于物也。

(2)何方圜之能周兮 夫孰異道而相安?

(3)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盤珍羞直萬錢。(《行路難》)

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金樽空對月。(《將進酒》)

胡姬招素手 延客醉金樽。(《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二首》)

別離有相思 瑤瑟與金樽。(《送韋少府》)

何時石門路 重有金樽開。(《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18、C 第一處“千捶萬擊”指經過無數次的捶打,符合語境中將金塊捶打成金箔所需的工藝;“緊打慢敲”比喻用各種辦法催迫。

第二處“光彩奪目”形容光澤和顏色鮮艷耀眼,突顯金面具的特點;“金碧輝煌”形容建筑物裝飾華麗,光彩奪目,比喻陳設華麗。

第三處“輕描淡寫”指著力不多地描寫或敘述,原文意在表現在史書對這些工匠記載極少,符合語境;“閑言淡語”意思是無關緊要的話或沒有根據的譏刺他人的話。

第四處“天馬行空”比喻無拘無束地自由馳騁,多指文思俊逸,文筆豪放灑脫;“異想天開”比喻想法離奇而完全不切實際。根據原文語境,年輕人復原制作金面具在他人看來是離奇而不切實際的,當用“異想天開”。

19、D

20、 ①賦予“國寶”金面具生命,說它“活起來”“跨越”“看見”,(1分)凸顯了傳統文化的生命力,(1分)表達了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傳承。(1分) ②“看見同一片風景”中的“風景”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將“當今祖國的繁華盛世”比 作“風景”,(1分)表達對祖國繁華盛世的贊美。(1分)

21、C

22、①因為其搭載的天和核心艙②受限于重力③也可以探索人類自身

23、一、審題立意參考

本題為有具體寫作情境的新材料作文。題目由寫作材料、寫作情境、寫作要求組成。

首先是材料解讀。材料大致可劃分為三個層次,大體一句一層次。

層次一“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精神”,此句為整一則材料的總起句。此層次包含四個核心詞——時代、青年、使命、精神。“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表述把對青年的使命與精神的內涵理解置于縱向的時間刻度之上審視與解讀,凸顯青年的使命與精神的內涵理解需要與時代同頻共振。時代的發展對青年所肩負的使命提出了具體要求,同樣,要肩負起時代使命就需要青年具備與時代發展相匹配的精神氣質。

層次二為“他們的精神風貌記錄在我們讀過的很多文學作品中:毛澤東《沁園春?長沙》、魯迅《記念劉和珍君》、巴金《家》、艾青《我愛這土地》、路遙《平凡的世界》……”。

就內容而言,是對“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精神”尤其是“精神風貌”的具體舉例。所涉及的青年“精神風貌”聚焦于文學作品中的青年形象。雖然是文學作品,但就文學與現實的關系而言,優秀的文學作品都是源自現實而又高于現實,所以,雖然是文學作品,但其中所涉及的青年形象無疑是優秀的時代青年精神風貌的典型反映。具體而言,主要提及了五部(篇)經典文學作品,大體按照發表的時間排序,這五部(篇)經典文學作品均為初中、高中教材中涉及的篇目及推薦閱讀書目,保證了考查的公平性。

《沁園春·長沙》是毛澤東同志創作的一首詞。1925年晚秋,毛澤東離開故鄉韶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的途中,途經長沙,重游橘子洲時所作。其時,作者面對湘江上美麗動人的自然秋景,聯想起當時的革命形勢,寫下了這首詞。該詞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回憶,抒寫出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

魯迅《記念劉和珍君》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發表在《語絲》周刊第七十四期,寫作背景為1926年3月18日,北京的工人、學生、市民五千多人為了反對帝國主義侵犯我國主權,在天安門前集會抗議,會后到執政府前請愿。段祺瑞竟命令衛兵向請愿群眾開槍,并用大刀鐵棍追打砍殺,打死打傷200余人,造成屠殺愛國人民的“三·一八”慘案。魯迅稱這一天為“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劉和珍是北京學生運動的領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慘案”中遇害,年僅22歲。魯迅先生在參加了劉和珍的追悼會之后,親作《記念劉和珍君》一文,追憶這位始終微笑的和藹的學生,痛悼“為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歌頌“雖殞身不恤”的“中國女子的勇毅”。

《家》為巴金創作的長篇小說,為《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兩部為《春》、《秋》。最早于1931年在《時報》開始連載,原篇名為《激流》。《家》被認為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第8位)。講述了高家公館里的封建大家庭走向衰弱的故事。書中的青年們奮力抵抗,想掙脫牢籠,作者歌頌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爭以及民主主義的覺醒。書中涉及到的青年形象較多,主要為高家三兄弟:覺新、覺民、覺慧。結合“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精神”及“他們的精神風貌”的理解,考生寫作涉及的青年形象所肩負的使命與精神風貌應與時代的發展同頻共振。因此,就《家》而言,能體現這一“精神風貌”要求的應為覺慧和覺民。覺慧作為新青年的代表者,受到“五四”思潮的影響。他攻擊衛道者;排練傳播自由民主思想的話劇《寶島》;參加反對軍閥的學生運動;創辦報紙;結交有新思想的朋友,是時代的新生力量。他常說:“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把自己的幸福爭過來。”而覺民不像哥哥覺新一樣一味地懦弱順從;他崇尚新思想,但是卻不想弟弟覺慧那么激進冒失。覺民在書中是成長變化的,經歷了思想斗爭,內心的掙扎,生活大磨難,他對社會有了自己的想法,不斷成熟,成長為新青年。

《我愛這土地》寫于1938年11月17日,發表于同年12月桂林出版的《十日文萃》。1938年10月,武漢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鐵蹄猖狂地踐踏中國大地。艾青和當時文藝界許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漢,匯集于桂林。作者滿懷對祖國的摯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便寫下了這首詩。這首詩以“假如”領起,用“嘶啞”形容鳥兒的歌喉,接著續寫出歌唱的內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轉寫鳥兒死后魂歸大地,最后轉由鳥的形象代之以詩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詩人那顆真摯、熾熱的愛國之心。詩中不管是“鳥”,還是“我”,其實都可以理解為具有真摯、熾熱的愛國之心的青年。

《平凡的世界》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百萬字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該書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獲中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書中涉及到的青年形象較多,但同樣結合“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精神”及“他們的精神風貌”的理解,主要指向孫少安、孫少平兄弟。孫少平是一位窮困的農村青年,然而他又是有知識的農村青年。務實,勇于聽從精神的召喚。無論是吃著高粱面饃、喝著剩菜湯的高中生活,還是下地務農的農民生活,甚至走出土地后的打工生活,孫少平身上都昂揚著精神的高傲、揮灑著靈魂的矜持。物質的匱乏和精神的充盈讓孫少平的生活始終五味雜陳。而生活考驗的不斷加劇和知識視野的不斷拓展,也造就了孫少平保爾般的工作熱情和圣徒般的道德修養。面對歧視他忍辱負重,看到不平他拔刀相助,關鍵時刻不計前嫌等等,自身的物質窮困根本沒有成為他道德修養的束縛,反倒映襯出他人格的完善。而哥哥孫少安是奮斗精神的另一個代表,與孫少平追求昂揚的生活不同,他的沉穩和精明都是內斂的。長子的家庭責任和過早的承擔世事,使得孫少安難以走出土地和家族的束縛,變成了農村變革的先覺者。不管是弟弟孫少平,還是哥哥孫少安,所傳達出的精神內涵,正是對中華民族千百年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傳統的自覺繼承。這樣的小說對青年奮斗者而言,無疑具有“燈塔效應”。

“……”意味著考生除了選擇上述經典文學作品,還可以結合自身的閱讀經歷與體驗,選擇其他的經典文學作品中的青年形象進行寫作。體現了寫作的開放性與多樣性。

寫作情境解讀。“興華中學”具有暗示性,暗示不管身處哪個時代,“興華”均是青年的時代使命與精神內涵,強調對時代青年的使命與精神要在個人發展、時代需求、國家發展三者取得一致。“‘閱讀滋養人生’征文”創設了寫作的具體情境,要求考生要把材料中所涉及的經典文學作品的閱讀與自身的人生規劃、個人發展有所結合,要從閱讀中獲取個人成長的養分。具體而言,就是要通過對經典文學作品中的青年形象的使命與精神內涵理解與把握,以經典文學作品中的青年形象為榜樣,肩負起時代使命,涵養時代精神,時刻把個人的成長與時代緊密結合,推動或者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不負時代。

總體而言,本題創設了具體的寫作情境,在真實的情境中考查考生的寫作能力。在命題形式上,凸顯新課標及新教材中“讀寫結合”的要求,打通閱讀與寫作的界限,讀寫一體,指向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中的“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綜合考查考生的閱讀

9積淀與寫作能力。探索“考教融合”的作文考查新路徑,建立考場寫作與日常閱讀教學的有機關聯。同時,通過具體寫作情境的創設及青年形象的選擇,保持考查的限制性與開放性的平衡。

二、閱卷標準。

(1)作文評價整體要求

文風端正,文脈清晰,文氣順暢。

思想積極向上,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切合題意,符合試題的材料、情境與任務要求;觀點明確,邏輯嚴密,結構嚴謹,論證充分,思考具有獨立性;表達準確流暢,合理運用詞語、句式、修辭等。

(2)作文等級評分標準

廣東六校高三第二次聯考試題語文(廣東省2022屆高三綜合能力測試二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1)

(一)基礎等級評分,“題意”項主要看是否符合材料內容及含意所涉及的范圍、情境及任務要求,與之相符的屬于“符合題意”,與之沾邊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評分(“發展等級”不給分)。

(二)發展等級評分,不求全面,可根據“特征”4項16點中若干突出點按等評分。

1.深刻:①透過現象深入本質②揭示事物內在的關系③觀點具有啟發性

2.豐富:④材料豐富 ⑤論據充足 ⑥形象豐滿 ⑦意境深遠

3.有文采:⑧用詞貼切 ⑨句式靈活 ⑩善于運用修辭手法 ?文句有表現力

4.有創意:?見解新穎 ?材料新鮮 ?構思新巧 ?推理想象有獨到之處

?有個性特征

(三)缺標題扣2分;不足字數,每少50個字扣1分;每1個錯別字扣1分,重復的不計; 標點錯誤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或文體不明確的,酌情扣分;抄襲的,“基礎等級”在第四等之內評分,“發展 等級”不給分。

三、評分參考

材料要素:四個核心詞——時代、青年、使命、精神。

引導語要素:興華中學、一部(篇)經典文學作品的青年形象、滋養(學習、吸收青年的使命與精神的內涵 與時代同頻共振)、人生(自己的)

合成要素:

1、一部(篇)經典文學作品的青年形象;

2、去讀出時代賦予作品中青年形象的使命,他身上體現的時代精神(青年的使命與精神的內涵理解 與時代同頻共振);

3、要結合自己來談如何從以上的青年形象去學習這些使命和精神(完成滋養自己人生的任務);

4、“興華中學”的暗示性:“興華”蘊含青年的時代使命與精神內涵。(此點與前面2、3點有重合)。

寫到2、3點的要素即為切題。

均分建議45分。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9037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