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1-23閱讀(9)




我的感悟
充滿靈氣的詩詞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情趣,清新自然的鄉(xiāng)土芬芳洗去了喧器與煩擾。透過詩人的語言,我們感受到了古人童年的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確,童年的純真歲月讓人難忘。身處童年,我們正經(jīng)歷著人生的美好時節(jié),切都充滿了希望。讓我們學(xué)會珍惜吧,莫讓時光虛度!
寫法借鑒
寫法點撥 融景于事
融景于事就是把景物或場景描寫與事情敘述融合在一起,達到彼此映襯、相得益彰的效果。本課三首古詩都在敘述兒童行為的同時,融入了恰當?shù)木拔锘驁鼍懊鑼憽H纭洞逋怼分校娙嗽跀⑹瞿镣T著牛、吹著橫笛走在回家路上的同時,進行了景物描寫,草地、水塘、青山、落日、漣漪,這些景物為事情的發(fā)生、人物的出場創(chuàng)設(shè)了一個優(yōu)美的背景,真是景美、人美、事美,情更美。
我們在寫作中怎樣運用融景于事的寫法?(1)以事為主,景為事服務(wù)。融景于事是敘事文章中的一種寫法,所以,寫作時應(yīng)以敘事為主,景是點綴,起襯托作用。如,我們寫郊游這件事,應(yīng)該重點寫清楚郊游的經(jīng)過,然后適當加一些郊野景物的描寫。(2)選好景物,找準其與事的結(jié)合點。在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會有很多的景物出現(xiàn),我們不能都寫出來,而應(yīng)根據(jù)敘事的需要,選擇與事情相關(guān)的景物來寫。只有找到一個恰當?shù)慕Y(jié)合點,才能讓寫景為敘事服務(wù)。
運用示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這是南宋詞人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詞人在敘述一家老小其樂融融的鄉(xiāng)村生活的同時,進行了景物描寫,用茅檐、小溪、青草這些景物為人物活動創(chuàng)設(shè)了優(yōu)美的背景)
三、小練筆
根據(jù)詩歌內(nèi)容,展開想象,選擇其中一首改寫成短文。
稚子弄冰
冬天的早晨,涼颼颼的空氣迎面撲來,稚子跑到昨晚放銅盆的地方。一夜之間,銅盆里的水已經(jīng)變成厚厚的冰了。他把盆子倒過來,敲打一番,再慢慢地拿掉銅盆。一塊圓圓的、晶瑩剔透的冰出現(xiàn)在面前。小孩子在冰塊中間鉆出一個小窟窿,找來漂亮的五彩線,穿進窟窿,再把五彩線兩頭打結(jié),提起來就像銀鉦一樣。他一面舉起冰塊,一面拿起棍子輕輕敲打起來。“當當”,猶如玉磬發(fā)出的響聲穿林而過,深遠高亢。忽然,“叮當” 一聲,冰塊從小孩子的手中滑落,像玻璃落地一樣,發(fā)出清脆的聲音。他提著手中的五彩線,呆呆地望著地上的碎冰,眼中滿是無奈!
《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
初夏的清晨,太陽高照,可村子里沒有個人閑著享受這舒適的陽光。村里的姑姑嬸嬸們都坐在自家院子里紡著麻,織著布,做著針線活兒,動作嫻熟而麻利;老人們雖然腿腳不利索了,也慢悠悠地端起一盆盆飼料,倒在雞舍、豬圈里,讓自家的家禽、家畜填飽肚子;叔叔大伯們早早就下地了,他們有的除草,有的播種,有的額頭流下了豆大的汗珠,有的后背都濕透了。村里還有一群和我一般大的孩子,他們也沒閑著。瞧,小柱子帶著妹妹一起到后山上,拾回了一大筐柴草;水娃和鐵蛋正拿著鋤頭,蹲在村口的大桑樹底下,笨手笨腳地學(xué)著大人的樣子種瓜呢!他們一邊填土,一邊念叨著:“小瓜苗啊,快快長,結(jié)個又大又甜的瓜,讓我把你吃掉!嘻嘻……”
描寫兒童生活的詩句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唐】白居易《池上》
蓬頭稚子學(xué)垂綸,側(cè)坐莓苔草映身。
——【唐】胡令能《小兒垂釣》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宋】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宋】葉紹翁《夜書所見》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清】袁枚《所見》
范成大、楊萬里詩歌欣賞
四時田園雜興(其二)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舟過安仁
【宋】楊萬里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結(jié)構(gòu)圖示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9042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