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中考語文作文賦能(中考語文輕松得高分)
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2)
這節課我們來學習《詩經》的三種藝術表達方法手法——賦、比、興。
要想創作出一首詩,首先詩人要有想要抒發的思想感情,然后詩人通過寫一些意象、人物形象來寄托他的情感。
有了這些還不夠,詩人還要通過一些特殊的藝術表達手法來把情感表達出來。
我們還是以《渡荊門送別》這首詩來舉例: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那現在我還是為你先標出意象,然后是能體現李白思想感情的最后兩句。
這時候你會發現像“飛天鏡”“結海樓”這樣的詞我們并沒有標出,然而正是這樣的詞,就體現了整首詩的藝術層次。
首先是“月”,李白沒有直接寫月亮,卻寫月亮在水面的倒影,如明鏡一般,這一下子就讓“月”變得充滿詩意。
接著是“云”,李白寫白云聚攏在一起感覺就像空中樓閣。你看,經過李白的描繪,這云也變得氣象萬千了。
由此可見,意象的運用也是需要一些特殊的手法,才能達到出色的藝術效果,像“飛天鏡”“結海樓”這樣的手法,我們通稱為藝術表達。
孔穎達《毛詩正義》中說“賦、比、興者,《詩》文之異辭耳”,這是說賦比興是《詩經》中主要的表達方式,所以我們可以將古代詩歌的藝術表達先大致的分類為賦比興。
所謂的“賦”就是平鋪直敘,如《國風·七月》中就有“四月秀葽(yāo),五月鳴蜩(tiáo)。八月其獲,十月隕萚(yǔn tuò)。”這幾句詩就是簡單的記敘了農夫在四、五、八、十這幾個月份中,都做了些什么。
“比”其實就是類比。舉個例子,《衛風·碩人》中有“手如柔荑,膚如凝脂。令(lǐng)如蝤蠐(qiú qí),齒如瓠犀(hù xī)。”
這是形容衛國夫人莊姜的詩句,其中就運用了四個類比,分別是手和柔軟的嫩草,皮膚和凝固的油脂,脖頸和蝤蠐,牙齒和白瓜子!古人借身邊的自然事物,讓這位莊姜夫人的美貌更容易讓人聯想,這就是“比”的巨大作用。
最后就是“興”了。宋代李仲蒙解釋到“觸物以起情謂之興,物動情者也。”這句話可以簡單解釋為“用事物引起人的情緒”,所謂“動情”就是“牽動人的情緒”,這就是“興”了。
如樂府詩《孔雀東南飛》,講的是焦仲卿和劉蘭芝的愛情故事,然而開頭兩句卻是“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這就是以“孔雀徘徊而飛”來引動人對愛情的感受,所以這兩句詩就是“興”的最好例子了!
到這里,《詩經》中賦比興這三種藝術表達就介紹完了。
隨著詩歌不斷的發展,藝術表達的方式也從賦比興三種發展出了更加豐富的內容。
“賦”發展出了我們常說的描寫方法和描寫角度,而“比”“興”則延伸出了修辭手法、抒情方式和構思技巧,大家在平時的學習中要多多積累哦,我們下節課再見!

往期精彩回顧:
中考古詩詞常考抒情手法,不要錯過!
中考古詩詞常考動靜手法,不要錯過!
中考古詩詞常丟分?正確認識詩歌描寫手法是關鍵
中考語文常考詩歌意象總匯,必須要收藏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90565.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