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1)
電子教材



知識點
教材分析:
《青山處處埋忠骨》這篇課文是部編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全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變化為線索,先寫彭德懷從朝鮮發來的有關毛岸英犧牲的電報內容和毛主席收到電報后的巨大悲痛;再寫彭司令請示送回岸英遺體,而朝鮮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鮮的意見分歧,面對這兩種抉擇,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將愛子葬于朝鮮的艱難、痛楚的決定。表現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懷。
這篇課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變化為線索,先寫彭德懷從朝鮮發來的有關毛岸英犧牲的電報內容和毛主席收到電報后的巨大悲痛;再寫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遺體,而朝鮮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鮮的意見分歧,面對這兩種抉擇,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后做出了將愛子葬于朝鮮的艱難、痛楚的決定;之后寫毛主席強忍悲痛,在電報上寫下了“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的批示。
人物介紹:
毛澤東,字潤之,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詩人,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袖,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立者。從1949年到1976年,毛澤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領導人。
毛岸英(1922一1950) 湖南湘漳人,是毛澤東與楊開慧的長子。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動請求入朝作戰,擔任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部俄語翻譯兼機要秘書。1950年11月25日,在美軍空襲中犧牲。
我會寫:
彭:彭澤 彭郎 彭薄 彭涓 彭月
擬:模擬 擬定 摹擬 虛擬 擬人 比擬
謀:參謀 籌謀 合謀 計謀 密謀 謀劃
瑞:祥瑞 瑞雪 瑞雪兆豐年 瑞士
損:損壞 破損 損失 缺損 損人利己
鍛:鍛煉 鍛件 鍛工 鍛打 錘鍛
煉:鍛煉 煉鋼 磨煉 煉字 真金不怕火煉
眷:眷戀 眷念 眷顧 親眷 家眷 女眷
赴:奔赴 赴宴 赴任 赴死 赴湯蹈火
搞:搞鬼 搞定 搞清楚 搞工作 搞不懂
殊:特殊 殊榮 懸殊 殊途同歸 殊死搏斗
尊:尊重 令尊 尊敬 自尊 尊師
簽:簽字 簽名 書簽 標簽 竹簽 牙簽
革:改革 皮革 變革 革新 革職 革除
形近字:
澤(潤澤)擇(選擇) 擬(比擬)似(相似)
瑞(祥瑞)面(端正) 煉(鍛煉)練(練習)
搞(搞定)稿(草稿) 殊(特殊)珠(珍珠)
多音字:
鮮:xiǎn鮮有 xiān新鮮
禁:jīn禁不住 jìn禁止
近義詞:
心愛——疼愛 悲痛——悲傷
眷戀——留戀 特殊——特別
黯然——沮喪 情不自禁——不由自主
反義詞:
心愛——痛恨 分離——團聚
緊鎖——舒展 悲痛——歡快
繁忙——輕松 情不自禁——無動于衷
理解詞語:
【擬定】起草制定。
【傾注】(感情、力量等)集中到一個目標上。本課指毛澤東的愛傾注在毛岸英身上。
【鍛煉】通過生產勞動、社會活動和工作實踐,使覺悟、工作能力等提高。
【喃喃】連續不斷地小聲說話的聲音。
【眷戀】(對自己喜愛的人或事物)深切地留戀。
【奔赴】奔向(一定目的地)。
【躊躇】猶豫不決的樣子。
【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緒低落的樣子。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
【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著什么。形容沉思不語的樣子。
課內詞語:
擬定 參謀 損失 鍛煉 情不自禁 慰問
春戀 奔赴 繁忙 特殊 尊重 簽字 下意識
句子解析:
第二天早上,秘書來到毛主席的臥室。毛主席已經出去了,簽過字的電報記錄記錄被放在了枕頭上,下面是被淚水打濕的枕巾。
透過這句話,我們仿佛看到了漫漫長夜,一位慈愛的父親躺在床上輾轉反側,仿佛還可以聽到這位父親在床上失聲痛哭。老年喪子誰不哀痛!此時此刻,千言萬語,都變得蒼白無力,以這句話收筆,留給我們深深的震撼: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偉大的!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4):寫毛澤東收到毛岸英在朝鮮戰場上犧牲的電報后極度悲痛的心情。
第二部分(5~10):寫了毛澤東強忍悲痛,做出將岸英安葬在朝鮮的決定。
課文主題:
本文主要寫了毛澤東的愛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壯烈犧牲,毛澤東驚悉這個噩耗后極度痛苦的心情和對岸英遺體是否歸葬的抉擇過程,表現了毛澤東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懷。
課后習題答案:
一、默讀課文,說說課文的兩個部分分別寫了什么內容。
第一部分主要寫了志愿軍司令部發來的關于毛岸英同志犧牲消息的電報,以及毛主席看到電報后的悲痛之狀。
第二部分主要寫了毛主席面臨兒子遺體的安葬問題,艱難抉擇,最終作出將兒子安葬在朝鮮的決定。
二、從課文中找出描寫毛主席動作、語言、神態的語句,體會他的內心世界,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從見到這封電報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沒說一句話,只是一支接著一支地吸著煙。桌子上的飯菜已經熱了幾次。
這是對主席的動作描寫,已經熱了幾次的飯菜,一支接著一支地吸著煙,雖然沒有撕心裂肺的呼喊,沒有淚流滿面,可是痛苦已將他的心狠狠吞噬,他用無聲的肢體語言傳遞著那份心似刀割般的痛,這深刻揭示了主席失去愛子后無比悲痛的心情。
2、“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著緊鎖的眉頭,情不自禁地喃喃著。
這是毛主席的語言和動作描寫?!班边@里指主席心里難受,不停地小聲地自言自語。這個細節描寫,真實地刻畫了主席內心的極度悲痛,表達了主席對兒子的深切思念之情。
3、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來,仰起頭,望著天花板,強忍著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無限的眷戀。
“強忍”的意思是強迫忍住?!熬鞈佟敝钢飨瘜Π队⒌纳钋械亓魬?。
這是主席的動作和神態描寫,岸英的遺體是運回祖國還是留在朝鮮? 對主席來說詩歌非常艱難的抉擇,“強忍”“眷戀”寫出了主席兩難選擇時的矛盾和無限哀傷。
4、岸英奔赴朝鮮時,他因為工作繁忙,未能見上一面,誰知竟成了永別!“兒子活著不能相見,就讓我見見遺骨吧!”主席想。然而,這種他很快被打消了這種念頭。他若有所思地說道:“哪個戰士的血肉之軀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為我是國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萬萬志愿軍烈士安葬在朝鮮嗎?岸英是我的兒子,也是朝鮮人民的兒子,就尊重朝鮮人民的意愿吧。”
這是毛主席的語言和心理描寫?!熬妥屛乙娨娺z體吧!”這是父親對兒子很自然的一種感情,父子情深在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中袒露無遺。想到還有很多的父母不能和在朝鮮戰場上犧牲的孩子相見,于是他做出了將兒子葬于朝鮮的艱難、痛苦的決定,這是偉大父愛的延續,是一位國家領袖從大局考慮問題的理智,是偉人的寬闊胸懷和國際主義精神的見證。
5、 秘書將電報記錄稿交主席簽字的一瞬間,主席下意識地躊躇了一會兒,那神情分明在說,岸英難道真的回不來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見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轉向窗外,右手指指寫字臺,示意秘書將電報記錄放在上面。
這是毛主席的神態和動作描寫。毛澤東收到了兩封意愿截然不同的電報,經過痛苦的抉擇,主席決定尊重朝鮮人民的意愿?!镑鋈弧笔潜疚闹感睦锊皇娣?,情緒低落的樣子,想到無法再見兒子最后一面,又怎能不黯然神傷?“黯然的目光”,這是經歷過悲痛后的神情,“轉向窗外”、“指指寫字臺”、“示意”,這一連串的動作一方面表現他此時仍然沉浸在對愛子的無限思念中,內心無比悲痛;另一方面表現毛澤東不愿讓自己的悲痛“感染”身邊的同志,故意支開了秘書。“躊躇”是指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他猶豫不決,因為一簽字就意味著父子將永遠無法相見,真是落筆千鈞??!這一處細節描寫進一步表現出毛澤東是偉人,也是凡人。
6、當年,地下黨的同志們冒著生命危險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邊。后來岸英去蘇聯留學,回國后毛主席又親自把愛子送到農村鍛煉。那一次次的分離,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邊來了嗎?這次怎么會……
這是毛主席的心理描寫。這里寫的是毛主席回憶起岸英和自己的一次次分離及其原因,從中反映出了岸英從小顛沛流離的成長經歷,以及他在父親身邊并沒有多長時間。作為父親總有些心酸,但欣慰的是岸英從不以領袖的兒子自居,嚴格要求自己,而且前三次的分離都平平安安回到了父親的身邊。主席多么希望岸英能像前幾次一樣,平平安安地回到自己的身邊! 反問句的運用,突出表現了毛主席無比悲痛的心情,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完全褪去了偉人光環的父親的形象。
三、歷史上有無數為國捐軀的英雄兒女,查找資料,結合這些人物的故事,說說你對“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的理解。
“馬革裹尸”出自《后漢書.馬援傳》,東漢名將馬援曾說“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清代龔自珍將前人的意思推進了一層,因而有了《已亥雜詩之一》中的“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的名句。“忠骨”指忠臣的遺骸,在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遺體?!昂雾殹敝笧槭裁匆小坝貌恢?,不用”的意思。“馬革裹尸”就是用戰馬的皮把尸體包裹起來。這句話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個身心都獻給了祖國,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體運回家鄉安葬,那倒無需考慮,即使長眠于異國的土地上又有何妨。這里既是對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評價,又表明了毛主席對兒子遺體安葬問題的態度,即尊重朝鮮人民的意愿,將兒子葬于朝鮮,充分顯示了他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課外拓展:
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愿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臺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愿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愿軍全部撤回中國。10月25日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圖文解讀















































同步練習1
一、比一比,組詞語。
黯( ) 原( ) 殊( ) 以( )
暗( ) 愿( ) 株( ) 擬( )
赴( ) 練( ) 西( ) 著( )
撲( ) 煉( ) 犧( ) 躇( )
二、在括號里填上恰當的量詞。
一(?。╇妶蟆 ∫唬ā。┫銦煛 ∫唬ā。┱斫?/p>
一(?。鸲贰 ∫唬ā。┡P室 一( )飛機
一( )分離 一(?。└赣H 一( )烈士
三、課文整體梳理來。
秘書將電報記錄稿交主席簽字的一瞬間,主席下意識地躊躇了一會兒,那神情分明在說,難道岸英真的回不來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見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轉向窗外,右手指指寫字臺,示意秘書將記錄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書來到毛主席的臥室□毛主席已經出去了□記錄稿被放在了枕頭上□下面是被淚水打濕的枕巾□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1.請在“□”里填上恰當的標點符號。
2.解釋下列詞語。
(1)躊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黯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電文稿下是被淚水打濕的枕巾?!边@句話讓我感受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對第1自然段的描寫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A.對主席的外貌進行描寫。
B.對主席的心理活動進行描寫。
C.對主席的神態進行描寫。
D.對主席的動作進行描寫。
5.說說你對“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的理解:
四、為了抵御外來侵略,自古以來有無數像毛岸英一樣的仁人志士獻出了自己的生命,請寫一兩句自己積累的描寫或贊美革命烈士的名言或詩句。
參考答案:
一、黯然 原來 特殊 以后 奔赴 練習 東西 著名
黑暗 志愿 一株 擬定 撲滅 鍛煉 犧牲 躊躇
二、封 支 條 次 間 架 次 位 位
三、1.第二天早上,秘書來到毛主席的臥室。毛主席已經出去了,記錄稿被放在了枕頭上,下面是被淚水打濕的枕巾。
2.(1)躊躇:意思是指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也做思量、考慮的意思。
(2)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緒低落的樣子。
3.愛子犧牲,毛主席無比悲痛,他艱難地做出了將兒子葬于朝鮮的決定,更體現了他超人的胸懷(意思對即可)
4.C D
5.革命者既然把整個身心都獻給了祖國,那死后是否要把尸體運回家安葬,就無須考慮了,即使長眠于異國的土地上又有何妨?這是對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評價,表明了毛主席對兒子遺體安葬問題的態度,即尊重朝鮮人民的意愿,將兒子葬于朝鮮。這充分顯示了他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四、示例:
(1)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斷頭今日意如何? 創業艱難百戰多。
同步練習2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