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0)

毛筆書法作為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越來越被重視和喜愛。很多家長選擇在小學或者幼兒園讓孩子開始書法學習,在家長對毛筆書法有了基礎的了解之后,通常會問老師“孩子初學,該選擇什么書體呢”
首先,毛筆書法一共有五種書體,即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前三者屬于靜態書體,后兩者屬于動態書體。相比行書、草書這種動態書體,靜態書體的節奏感比較弱,對運筆的要求小,所以無論孩子學習還是成人學習,靜態書體都是入門的第一選擇。
從靜態書體入手,現在比較常見的兩種學習路徑,一是按照漢字的演變順序,先學篆書、再來隸書、然后楷書。第二種則是從楷書入手。在十幾年書法教學中,這兩種形式其實我們都采用過,成人采用哪種都可以獲得不錯的學習成果,但針對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我們選擇了后者,以楷書入門。
01
篆書、隸書、楷書,首選楷書入門
“老師這是什么東西,太丑了”,教孩子隸書時,這是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孩子們欣賞不了“蠶頭燕尾”的大氣,因為楷書先入為主的占據了他們審美標準。

學生隸書作品 —— 左圖:邱煊赫 8歲;右圖:梁家瑞 10歲。
孩子們在家識字啟蒙階段接觸的就是楷書,上學后,部編版小學語文課本,正文采用的是國標楷體印刷,學寫字當然也是以楷書為藍本。所以選用楷書作為入門字體,孩子更易接受,他知道他寫的是什么,也容易分辨出哪里好看,哪里不好看。
楷書和篆書、隸書的用筆有很大的不同,楷書的主要用筆是“提”和“按”,強調一個筆畫的頭和尾,對中段要求不高。學習毛筆書法后,孩子不一定硬筆字就能寫好,但可以幫助他理解平常寫字的一些原理,比如“頓筆”到底是什么,“頓一下”到底是怎么來的,很多理解不了的孩子,寫出來的頓筆,像是一個單獨的筆畫,極度夸張。

孩子理解不了頓筆,經常會寫成如圖所示的字。
楷書的主要用筆是“提”和“按”,而隸書的主要用筆是絞轉,對筆畫中段行走的過程要求高,強調線條的質感。大部分孩子不但欣賞不了,在用筆上,也很難掌握住。
而篆書,包含了甲骨文,是隸書之前的字體,象形性更強,筆畫繁多,孩子識記起來就很困難;在書寫上,因為篆書通常都是軸對稱圖形,書寫要求線條均勻、布白均勻,孩子很難把握好整個結構。

篆書“一”的寫法,軸對稱圖形、筆畫繁多。
當然,篆書和隸書也有其易學之處,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以楷書入門,更適合大多數孩子。那么,在楷書里如何選擇呢?
02
楷書:歐顏趙柳,選哪家入門?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從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書。楷書始于漢末,發展到唐朝達到頂峰,我們學習楷書,自然從頂峰汲取精華。我們常說的楷書四大家“顏柳歐趙”,前三個就在唐朝,學楷書,最常學的三種書體,也是他們創造的顏體、歐體、柳體。
四大家各有各的風格和個性,顏體敦厚雄偉、歐體平正峭勁、柳體骨力遒勁,根據孩子自身的個性與審美去選擇入門字體,讓字體匹配孩子自身的特點,這樣的學習一定是最理想的。前段時間有個剛入學的2年級小朋友,自己向來很有主見,在其他科目學習上也一直有自己的規劃,選擇書體時,他說“歐體太瘦、顏體太胖,柳體胖瘦適中。”于是選擇了柳體。
當然,如果從難易程度上來推薦,那首選歐體。

歐陽詢《九成宮》
歐體筆畫簡單直接,復合筆畫較少。比如寫一條“豎”,歐體的豎,由粗到細寫下即可,而顏體的豎,是一個由細到粗再到細的過程。筆畫變化多,孩子自然比較難掌握,入門難,很容易打擊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顏真卿《多寶塔寺》
當然,這樣的選擇也有弊端,在長時間追蹤學生書法學習效果,以及書法老師們的普遍研討中發現,歐體學習時間過長后,很多孩子后期學其他書體,不敢下筆的情況很多。而顏體入門的孩子,他們在學習之初,就體會到了下筆與筆畫變化的關系,所以更敢寫。

柳體
柳體,是唐代楷書的最高峰,大家現在對柳體的普遍評價,認為過于完美,偏館閣化,不易學習。所以歐體和顏體還是選擇最多的入門書體。
像很多學科學習一樣,書法學習也是一件需要長時間積累的事,入門字體的選擇其實沒必要太過糾結,因為在長時間學習中,我們不可能只接觸一個字體,理解和體會不同書體和不同書家的美,在童年的書法學習時期打下堅實的基礎和功底,慢慢在書法中融入自己的性情,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才是書法啟蒙的最終所在。
版權所屬 優墨書法網校APP,轉載請注明出處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