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語文閱讀題如何答(如何復習語文閱讀題)
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0)
除去作文,閱讀理解也是語文考試中的一個難點。
整張試卷就閱讀理解和作文的扣分了,其他地方都不會被扣分。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也想幫助孩子提高閱讀理解的分數,可是怎么樣才能讓孩子的閱讀理解的分數提升上來呢?我們做了張思維導圖,以三年級語文閱讀題為例,雖然不全,但可以做一下參考,期末復習比較有方向。

閱讀理解分課外閱讀和課內閱讀,
課外閱讀一般很難猜中題目,哪怕猜中了文段,也不可能是一模一樣的題目。
那它就是無規律可循嗎?
不是的。
每個年級在考察課外閱讀時,都是以孩子的知識水平作為出題依據。
課外閱讀考察的一般會比課內的容易,但卻是大部分孩子丟分點。
出現這種情況有下列幾種情形:
第一,基礎知識不扎實
什么叫基礎知識不扎實呢?
課外閱讀中,孩子會遇到很多課本沒有的字。由于三年級起,課外閱讀書籍一般沒有注音,這些字沒有注音,孩子不會,也懶得去查,囫圇吞棗的閱讀,考試很多時候就考到這些詞語的讀音,反義詞,近義詞,多音字。
這些是基礎的,不會就是不會。
所以,這部分也無法怎么說,這就是要平時養成好的閱讀習慣。
第二,主觀題亂答
在做課內、課外閱讀一般都會考到主觀題,而且是作為最后一題。
孩子怎么答的呢?
看都不看原閱讀材料,或者看了,還是以自己的想法來答。
比如問題問的是“讀了這篇文章,你覺得文中的誰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舉個例子:
《不懂就要問》中體現了孫中山是個勤于思考,敢于發問的人。
《買書的比買吃的重要》體現的是孫中山是一個愛好讀書的人。
此外,小朋友由于受到網絡、影視作品等沖擊,可能會答偏。
這就直接導致扣分。
在答這類題目的時候,更多需要結合上下文,從文章的出發點答題。
如果是課內的,則應該按照老師上課講解的筆記為準。
課內閱讀,期末該怎么復習好呢?
課內閱讀,一二年級考察的比較簡單。
期末到了能夠將老師講解的筆記背一背,一般丟分不會特別多。

三年級起又該如何復習課內閱讀題呢?
大部分會有一篇是課內閱讀,這篇文章一般是哪篇呢?
一般是考期中考后的課文,所以可以重點復習期中考后的課文。
要怎么復習呢?
跟一、二年級復習不一樣的地方是:
1、重點字的讀音、查字法以及在文中的意思。
2、課文重點詞匯的意思,這個是必須要掌握,雖然不一定會考,但是知道各個重點句子的意思,方便理解課文。
3、排比句、擬人句、比喻句等重點句子在課文所表達的意思。
4、概括課文的大意,表達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期末課內復習可以按照這四方面去復習。
每篇課文,如果能夠將老師課堂講解的筆記,或者有觀看我們的視頻之后做筆記的,可以以筆記作為復習參考。
如果孩子的筆記做得不詳細,就可以再觀看一遍視頻。
當然也可以參考上面的思維導圖,該思維大圖有羅列哪些內容是考察的重點,可以作為復習的方向。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