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日韩中文无码有码免费视频-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照片-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夜-高清极品美女毛茸茸-欧美寡妇性猛交XXX-国产亚洲精品99在线播放-日韩美女毛片又爽又大毛片,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成a人片在线观看视频下载,欧美疯狂xxxx吞精视频

有趣生活

當前位置:首頁>知識>九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古詩帶拼音(九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古詩詞知識及譯文匯總)

九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古詩帶拼音(九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古詩詞知識及譯文匯總)

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1)

導讀今天,中考君給新初三的同學們整理了九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和文言文的知識點整理,主要包括譯文、一詞多義、通假字等等,需要的同學快背起來,這些文言文和古詩詞都是中....

九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古詩帶拼音(九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古詩詞知識及譯文匯總)(1)

今天,中考君給新初三的同學們整理了九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和文言文的知識點整理,主要包括譯文、一詞多義、通假字等等,需要的同學快背起來,這些文言文和古詩詞都是中考常考的名篇哦~

岳陽樓記

宋代:范仲淹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譯文

  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職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有的規模,把唐代名家和當代人的詩賦刻在它上面。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

  我觀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連接著遠處的山,吞吐長江的水流,浩浩蕩蕩,無邊無際,一天里陰晴多變,氣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雖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峽,向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水,降職的官吏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他們觀賞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像那陰雨連綿,接連幾個月不放晴,寒風怒吼,渾濁的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岳隱沒了形體;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啊,就會有一種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感慨到了極點而悲傷的心情。

  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連,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游來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蘭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在你唱我和地響起來,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啊!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心胸開闊、心情愉快,光榮和屈辱一并忘了,端著酒杯,吹著微風,那真是快樂高興極了。

  唉!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人的心情,這是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憂;在江湖上不做官時,就為國君擔憂。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憂,在僻遠的江湖也擔憂。既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他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唉!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寫于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

一詞多義

明:(1)(到了第二年)越明年

(2)(明媚)至若春和景明

以:(1) (來)屬予作文以記之

(2)(因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夫:(1)(那)予觀夫巴陵勝狀

(2)(表句尾感嘆)嗟夫

觀:(1)(看)予觀夫巴陵勝狀

(2)(景象)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極:(1)(直到)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2)(窮盡,盡頭)此樂何極

(3)(表示程度深)感極而悲者矣

或:(1)(或許)或異二者之為

(2)(有時) 而或長煙一空

空:(1)(天空) 濁浪排空

(2)(消散) 長煙一空

通:(1) (順利)政通人和

(2)(通向)北通巫峽

和:(1)(和樂)政通人和

(2)(和煦)春和景明

一:(1)一片:一碧萬頃

(2)全:長煙一空

(3)全部:在洞庭一湖

則:(1)那么:然則何時而樂耶

(2)就是: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3)就: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歸:(1)歸依:微斯人,吾誰與歸

(2)聚攏:云歸而巖穴暝

備:(1)前人之述備矣:譯盡

(2)備齊

詞類活用

1.百廢具興(動詞作名詞,荒廢了的事業)

2.先天下之憂而憂(名詞作狀語,在……之前)

3.后天下之樂而樂(名詞作狀語,在……之后)

4.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封建王朝官吏降職或遠調)

5.憂讒畏譏(名詞作動詞,別人說壞話)

6.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形容詞作名詞,賢明之人)

7.而或長煙一空(形容詞作動詞,消散)

8.北通巫峽,南極瀟湘(名詞活用作狀語,向北;向南)

9.或異二者之為(動詞活用作名詞,這里指心理活動)

古今異義

1.氣象萬千【古義:景色和事物;今義:天氣變化;氣象萬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種多樣、非常壯觀。】

2.微斯人【 古義:(如果)沒有;今義:微小】

3.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古:景象;今:看】

4.橫無際涯【古:廣遠;今:與“豎”相對】

5.濁浪排空【古:沖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

6.予觀夫巴陵勝狀【古:指示代詞,表遠指,相當于“那”;今:丈夫,夫人】

7.前人之述備矣【古:詳盡 今:準備】

8.增其舊制【古:規模 今:制度】

9.作文【古:寫文章 今:作文】

10.至若春和景明【古:日光;今:景色、景物】

11.則有去國懷鄉【古:國都;今:國家】

12.則有去國懷鄉【古:離開;今:前往】

13.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古:曾經;今:品嘗】

14.越明年 【古:及,到;今:越過】

15.寵辱偕忘【古:榮耀;今:恩寵】

16.沙鷗翔集【古:群鳥停息在樹上;今:集體,集中】

17.進亦憂【古:在朝廷做官;今:前進】

18.退亦憂【古:不在朝廷做官;今:后退】

通假字

1.屬予作文以記之(通“囑”,囑托)

2.百廢具興(通“俱”,全,皆,都)

句式分析

1.倒裝句

例:微斯人,吾誰與歸?(疑問代詞“誰”作賓語,賓語前置。語序應為“吾與誰歸”。)

2.判斷句

例: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也”表判斷語氣。)

3.省略句

例:屬(zhǔ)予(yú)作文以記之。(省略主語“滕子京”。)

4.狀語后置

例: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遷客騷人,多會于此。

5.定語后置

例: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

6.賓語前置句

例:吾誰與歸?

重點語句

(1)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它連接著遠處的山,吞吐長江的流水,水波浩蕩,無邊無際,或早或晚(一天里)陰晴多變化,氣象千變萬化。

(2)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

像那陰雨連綿繁密,接連幾個月都不放晴,陰冷的風呼嘯著,渾濁的水浪沖向天空

(3)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至于春風和煦、陽光明媚時,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

中心思想

這篇文章敘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過描繪岳陽樓的景色及遷客騷人登樓覽景后產生的不同感情,表達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與“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醉翁亭記

宋代:歐陽修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譯文

環繞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尤其優美。一眼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那是瑯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水聲,看到流水從兩座山峰之間傾瀉而出的,那是釀泉。泉水沿著山峰折繞,沿著山路拐彎,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飛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這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守和他的賓客們來這兒飲酒,只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所以自號“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陽的升起,山林里的霧氣散了;煙云聚攏來,山谷就顯得昏暗了;朝則自暗而明,暮則自明而暗,或暗或明,變化不一,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密的綠蔭;風高霜潔,天高氣爽,水落石出,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黃昏歸來,四季的風光不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的。

  至于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歡唱,來去行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應;老人彎著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領著走。來來往往不斷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邊釣魚,溪水深并且魚肉肥美;用釀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橫七豎八地擺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辦的宴席。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于音樂;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時起時坐大聲喧鬧的人,是歡樂的賓客們。一個臉色蒼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陽下山了,人影散亂,賓客們跟隨太守回去了。樹林里的枝葉茂密成林,鳥兒到處叫,是游人離開后鳥兒在歡樂地跳躍。但是鳥兒只知道山林中的快樂,卻不知道人們的快樂。而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游玩的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啊。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誰呢?是廬陵歐陽修吧。

虛詞注解

“而”用法:

1.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

2.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表承接

3.而年又最高:表遞進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遞進

5.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瞑:表承接

6.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表承接

7.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

8.朝而往,暮而歸:表修飾

9.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表因果

10.往來而不絕者:表修飾

11.臨溪而漁:【有爭議】Ⅰ.當“臨”為動詞時,表順接 Ⅱ.當“臨”為介詞時,表修飾

12.溪深而魚肥:表并列

13.泉香而酒洌:表并列

14.雜然而前陳者:表修飾

15.起坐而喧嘩者:表并列

16.太守歸而賓客從也:表承接

17.而不知人之樂:表轉折

“之”用法: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2.瀉出于兩峰之間者:助詞,的

3.名之者誰:代詞,指醉翁亭

4.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詞,的

5.山水之樂:助詞,的

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詞,指代“山水之樂”

7.山間之朝暮也:助詞,的

8.宴酣之樂:助詞,的

9.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詞類活用

1. 山行六七里 山:沿著山谷,名詞作狀語

2. 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 翼然:像鳥兒的翅膀張開一樣,名詞作狀語。

3. 名之者誰 名:命名,取名,名詞用作動詞。

4. 自號曰醉翁也 號:取名,名詞用作動詞。

5. 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前)樂:以……為樂,意動用法;(后)樂:樂趣,名詞。

6. 至于負者歌于途 歌:歌曲,名詞用作動詞,唱歌。

7. 雜然而前陳者 前:在前面,名詞作狀語。

8. 太守宴也 宴:設宴,名詞作動詞

古今異義詞

非絲非竹【竹:古義:管樂器;今義:竹子】

四時之景不同【時:古義:季節;今義:時間】

野芳發而幽香【發:古義:開放;今義:散發】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義:情趣;今義:愿望,心愿】

林霏開【開:古義:消散;今義:打開】

頹然乎其間者【頹然:古義:醉醺醺的樣子;今義:頹廢的樣子】

一詞多義

1.歸:

太守歸而賓客從:回去

云歸而巖穴暝:聚攏

暮而歸:回來

2.謂:

太守謂誰:為,是

太守自謂也:命名

3.臨:

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居高向下

臨溪而漁:靠近

4.秀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麗

佳木秀而繁陰:草木茂盛的樣子

5.樂

山水之樂:樂趣

人知從太守游而樂:歡樂

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對...感到快樂【第一個“樂”】

6.而

溪深而魚肥;表并列

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表遞進

雜然而陳前者;表修飾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表承接

特殊句式

1.倒裝句: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

(正常語序應為“于途歌”“于樹休”。狀語后置句)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是省略句,又是倒裝句,屬狀語后置句。)

2.判斷句:

環滁皆山也。(“也”表示判斷語氣。)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者,…也”,判斷句式的標志。)

有亭翼然臨于泉上,醉翁亭也。(“也”表示判斷語氣。)

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者,…也”,判斷句式的標志。)

水落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者,…也”,判斷句式的標志。)

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者,…也”,判斷句式的標志。)

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者,…也”,判斷句式的標志。)

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者,…也”,判斷句式的標志。)

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者,…也”,判斷句式的標志。)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者,…也”,判斷句式的標志。)

廬陵歐陽修也。(“也”表示判斷語氣。)

3.省略句: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了介詞“于”,應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中心思想

這篇優美的山水游記通過描寫醉翁亭的秀麗、自然風光和對游人之樂的敘述,勾勒出一幅太守與民同樂的圖畫,抒發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娛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復雜感情。

通過描寫醉翁亭的自然景色和太守宴游的場面,表現詩人寄情山水、與民同樂的思想。

湖心亭看雪

明代: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驚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譯文

  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邊。大雪接連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無,連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這天初更時分,我撐著一葉小舟,穿著細毛皮衣,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彌漫,天與云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見有兩人鋪好氈子,相對而坐,一個童子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想不到在湖中還會有您這樣有閑情逸致的人!”于是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盡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們道別。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時候,船夫喃喃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癡的人啊!”

詞類活用

1.大雪三日 大雪:名詞活用作動詞,下大雪。

2.是金陵人,客此。客:名詞活用作動詞,客居。

3.擁毳衣爐火 爐火:名詞活用作動詞,帶著爐火。

4.與余舟一芥 芥:小草,這里名詞活用作狀語,像小草一樣的微小。

古今異義

1. 余住西湖 余:古義:我。(例:余住西湖)今義:剩下。

2. 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白:古義:名詞,古代罰酒用的酒杯。(例如:余強飲三大白而別)今義:白色。

3.是日更定矣。是:古義:這。今義:判斷詞(與“非”相對)

一詞多義

是:1.是日更定:這

2.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斷動詞,是

更:1.是日更定:古代夜間的計時單位,音gēng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還,音gèng

白:1.上下一白:白色

2.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古時罰酒用的,泛指酒杯。

大:1.見余大喜:非常

2.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大

余:1.余住西湖:我,指作者

2.江干上下十余里間:多

通假字

挐:通“橈”,撐(船)、劃

中心思想

通過寫湖心亭賞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緒。突出了作者遺世獨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達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悅與分別時的惋惜,體現出作者的故國之思,同時也反映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隨波逐流的品質以及遠離世俗,孤芳自賞的情懷,同時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嘆。

行路難·其一

唐代: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譯文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價十千,玉盤里的菜肴珍貴值萬錢。

心中郁悶,我放下杯筷不愿進餐;拔出寶劍環顧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黃河,冰雪卻凍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風雪早已封山。

像呂尚垂釣溪,閑待東山再起;又像伊尹做夢,他乘船經過日邊。

人生道路多么艱難,多么艱難;歧路紛雜,如今又身在何處?

相信乘風破浪的時機總會到來,到時定要揚起征帆,橫渡滄海!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代: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譯文

被貶謫到巴山楚水這些荒涼的地區,度過了二十三年淪落的光陰。

懷念故去舊友徒然吟誦聞笛小賦,久謫歸來感到已非舊時光景。

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萬萬的帆船經過;枯萎樹木的前面也有萬千林木欣欣向榮。

今天聽了你為我吟誦的詩篇,暫且借這一杯美酒振奮精神。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代: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何似 一作:何時;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長向 一作:偏向)

譯文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節,高高興興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個大醉,寫下這首詞,同時也思念弟弟蘇轍。

明月從什么時候開始有的呢?我拿著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天上的宮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憑借著風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擔心美玉砌成的樓宇,太高了我經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賞著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宮哪里比得上在人間。

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窗戶上,照著屋里沒有睡意的人。明月不應該對人們有什么怨恨吧,可又為什么總是在人們離別之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事兒自古以來就很難周全。希望人們可以長長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月亮。

月夜憶舍弟

唐代: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譯文

戍樓上的更鼓聲斷絕了人行,秋夜的邊塞傳來了孤雁哀鳴。

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

雖有兄弟但都離散各去一方,已經無法打聽到他們的消息。

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亂頻繁還沒有停止。

長沙過賈誼宅

唐代:劉長卿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譯文

賈誼被貶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萬代令人傷情。

我在秋草中尋覓人跡不在,寒林里空見夕陽緩緩斜傾。

漢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無意憑吊有誰知情?

寂寞冷落深山里落葉紛紛,可憐你不知因何天涯飄零?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唐代:韓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譯文

早晨我把一封諫書上奏給皇帝,晚上就被貶官到路途遙遠的潮洲。

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殘余的生命。

回頭望長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斷的終南山,家又在哪里?立馬藍關,積雪擁塞,連馬也踟躕不前。

我知你遠道而來應知道我此去兇多吉少,正好在潮州瘴氣彌漫的江流邊把我的尸骨收清。

商山早行

唐代: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譯文

黎明起床,車馬的鈴鐸已震動;踏上遙遙征途,游子悲思故鄉。

雞聲嘹亮,茅草店沐浴著曉月的余輝;板橋彌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跡行行。

枯敗的槲葉,落滿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鮮艷地開放在驛站的泥墻邊。

回想昨夜夢見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鴨鵝,正嬉戲在岸邊的湖塘里。

咸陽城東樓

唐代:許渾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譯文

登上高樓萬里鄉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楊柳就像江南汀洲。

溪云突起紅日落在寺閣之外,山雨未到狂風已吹滿咸陽樓。

黃昏雜草叢生的園中鳥照飛,深秋枯葉滿枝的樹上蟬啾啾。

來往的過客不要問從前之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東流。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唐代: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譯文

相見很難,離別更難,何況在這東風無力、百花凋謝的暮春時節。

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燒成灰燼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妝照鏡,只擔憂如云的鬢發改變顏色,容顏不再。長夜獨自吟詩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萊山離這兒不算太遠,卻無路可通,煩請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

行香子·樹繞村莊

宋代:秦觀

樹繞村莊,水滿陂塘。倚東風,豪興徜徉。小園幾許,收盡春光。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

遠遠圍墻,隱隱茅堂。飏青旗,流水橋旁。偶然乘興,步過東岡。正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

譯文

綠樹繞著村莊,春水溢滿池塘,淋浴著東風,帶著豪興我信步而行。小園很小,卻收盡春光。桃花正紅,李花雪白,菜花金黃。

遠遠一帶圍墻,隱約有幾間茅草屋。青色的旗幟在風中飛揚,小橋矗立在溪水旁。偶然乘著游興,走過東面的山岡。鶯兒鳴啼,燕兒飛舞,蝶兒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宋代: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譯文

人年輕的時候不懂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喜歡登高遠望,為了寫出新詞,沒有愁而硬要說有愁。

現在嘗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想說卻說不出,卻說道:“好個涼爽的秋天呀!”

歡迎關注中學高分寶典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