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6)
酒城新報記者 程莉娟/文
近日,成都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某學生因為上課遲到,被輔導員罰抄1000遍“biang”字。受罰學生因為這個字筆畫特別多,結構又復雜,所以抄起來特別累。據酒城新報記者了解,比biang這個字難度更大的還有一個字“zui”,而這個字竟然就產自瀘州。
先來看看這個biang字怎么寫吧:

以上為“biang”字
看了以后,新報記者感覺已經不會寫字了。接下來,不知道你們曾經是否聽自家的老人念過這樣一段口訣:
一點一橫長二字口言旁兩邊絲繞繞中間馬兒郎你也纏來我也纏心在底,月在旁打個金鉤掛衣裳。
按照口訣寫字會寫出來一個非常復雜的字,大家可以先寫寫看。
這個字念“zui”和“biang”字有較大區別
是不是有點像陜西biang biang面的“biang”字?但它不是biang,這個字念“zui”(三聲),在瀘州話里面是“土匪”的意思,意同“賊”。例句:你看那個zui娃子,就是你看那個賊娃子的意思。
↓專門研究瀘州方言的專家李國正教授告訴新報記者:“這個字在《康熙字典》和《說文解字》等書里面都查不到,而它的字形結構并不符合漢語造字的規律,所以我斷定它是一個民間造字,而那段口訣在瀘州以外的地方,我并沒有聽過,所以很可能是瀘州獨有的民間造字。”

103期《酒城新報》曾經專訪過瀘州方言專家李國正教授
在李國正教授的《四川瀘州方言研究》一書中,列舉了很多瀘州方言的對應漢字,而這些漢字,很多人可能都不認識。例如讟(音沓)屑的讟,讟為誹謗之意,普通話里面念“毒”音,四川話就說的是“沓”音。

四川大學從事古文字研究的王彤偉老師告訴新報記者:“zui”這個字并不能算一個正規的漢字,而口訣的來源也很可能是前人出于好玩等目的創造的,但能從中了解一些民俗文化、民間文化。”
↑現在已經八十多歲的瀘州書法家許文榜,他說:“我小時候就知道zui這個字和那段口訣,估計生成年代也較為久遠了。”和許老一樣,很多老一輩的瀘州人都是知道這個字和這段口訣的,只是可能由于年代久遠,細究其來源已經變得很困難。
小伙伴們,今天你記住這個字怎么寫了嗎?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94197.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