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8)
《陋室銘》課文學習解讀

1·積累文言詞語,疏通文意,朗讀并背誦全文。(重點)
2.品析文中的名句,把握主旨,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達的高潔志趣。(難點)
3.學習作者安貧樂道的生活態度,培養自己高潔傲岸的道德情操。
助讀資料1.題目解說
“陋室”,簡陋的屋子。“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誡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陋室銘”即給陋室作的銘。
2.作者名片
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境內)。和柳宗元交誼甚厚,世稱“劉柳”;晚年與白居易唱和,世稱“劉白”。白居易稱之為“詩豪”。有《劉夢得文集》傳世。
3.背景資料:
本文選自《劉禹錫集》。唐順宗時,劉禹錫和柳宗元一同參加了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運動,反對宦官專權和藩鎮割據。失敗后,被降職為朗州司馬,以后又任連州、和州刺史。和州知縣欺劉禹錫被貶而來,令他半年內連搬三次家,住房也越來越小、越來越簡陋,因此劉禹錫憤然提筆寫下了此文。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譯文: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盛名;水不在于深,有蛟龍潛藏就顯示神靈。這雖然是間簡陋的小屋,但我品德高尚、德行美好。苔痕布滿階石,一片翠綠;草色映入簾櫳,滿室蔥青。往來談笑的都是飽學多識之士,沒有一個淺薄無識之人。可以彈未加彩飾的琴,可以閱讀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聲使耳朵被擾亂,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雄的玄亭。正如孔子說的:“有什么簡陋之處呢?”

這篇銘文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寫作特色(1)托物言志,層層鋪墊。
以有仙之山、有龍之水類比“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與“靈”的性質,自然地引出文章的主旨——頌揚“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的幽雅動人的景色,往來的“鴻儒”與“陋室”主人縱情談笑的情形,“陋室”主人“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的情狀,鮮明地展示了“陋室”主人的精神生活風貌,既足以見“惟吾德馨”,又足以明“陋室”不陋。用諸葛廬、子云亭類比“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況,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在更高的境界上頌揚了“惟吾德馨”。引用孔子的話,隱含以“君子”自居之意,說明有德的人居住,則陋室不陋,這是以“惟吾德馨”否定“陋室”之“陋”,把對“惟吾德馨”的頌揚推向了極致。本文借“陋室”抒發了作者的情懷,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貫穿全篇,層層鋪墊,主題突出。
(2)駢散結合,音韻諧美。
本文句式整齊,對仗工巧,節奏分明,音韻諧美,讀起來抑揚頓挫,毫無呆板之感,體現了一種整齊美與錯綜美相結合的和諧美。
除末句外,全篇都是駢句,都在偶句押韻。同是駢句,有對偶句,有排比句,又有四言、五言、六言之分。結尾的三言、四言句,是全篇僅有的散句,不押韻,并且是反問句,與全篇的句式、節奏、韻律、語氣全然相違,給人一語千鈞的突兀語感,這種“錯綜”的手法有力地突出了本文的主旨。
問題探究“調素琴”與“無絲竹之亂耳”是否矛盾?
兩者并不矛盾,前者指悅耳的聲音,暗示作者在陋室中自得其樂,獨善其身;后者指庸俗的尋歡作樂場面中的聲音,暗示作者不與官場的黑暗勢力同流合污。這兩者不過是從正反兩個角度對同一問題作描述而已。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4分)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
(2)談笑有鴻儒( )
(3)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
(4)無續竹之亂耳( )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3.下列對文章內容和寫法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達了作者對高潔情操的追求。
B.本文在描寫“陋室”時,重點突出了“陋室”環境之清幽寧靜和室內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C.文中的“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表明了作者對官場生活的厭倦。
D.作者在結尾處引用孔子的話,意在表明只要環境清幽寧靜,生活閑適,“陋室”就不陋。
4.“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對于作者這種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3分)
答案:
1.【解析】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解答本題,要根據具體語境和句子結構推斷詞性和詞義。第(1)題中的“名”,依據句子結構可推斷出是動詞;第(3)題中的“絲竹”運用的是借代手法,代指世俗的樂曲。
【答案】(1)出名,有名(2)大(3)調弄(4)弦樂器和管樂器,這里代指世俗的樂曲
2.【解析】本題考查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解答本題,要以直譯為主,做到字字對譯。注意翻譯第(1)句時可適當使用意譯法,保證句子通順。(1)斯:這。馨:能散布很遠的香氣,這里指德行美好。
【答案】(1)這是簡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2)苔痕蔓延到臺階上,使臺階都綠了;草色映入竹簾,使室內染上青色。
3.D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分析。D.“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陋室主人的品德高尚。
4.【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和重點句子的理解與分析。首先理解文意,明確是哪種交友方式,再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評價。文中“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交友方式具有兩面性,如果認可這種方式,可以從其好處即能提升我們的修養的角度分析,如果不認可,可以從其壞處即脫離百姓的角度分析。
【答案】(示例1)這種交友方式可取,我們就是要與那些有知識有學問的人交往,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示例2)這種交友方式不可取,人不分高低貴賤,作者自命清高,不與無學問無功名的人交往,看不起平民百姓。

(一)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甲】《陋室銘》(略)。
【乙】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①,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墻凋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舊時欄楯,亦遂增勝。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③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選自歸有光《項脊軒志》)
【注釋】①漉:漏下。②垣墻:筑圍墻。③冥:靜悄悄。④三五之夜:每月十五日夜晚。
15.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每移案( 案: )
(2)以當南日 (當: )
16.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
17.根據要求填空。
內容上,【甲】【乙】兩文同樣描寫居室環境,甲文以“ ______,________”繪陋室幽雅,乙文用“___________” 寫居室清靜;寫法上,兩文都采用了____的手法。
18.對于【甲】【乙】兩文的作者所表現出的人生態度,你有什么看法?請簡要談談。
中考同步(2019·河南模擬)(二)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劉禹錫《陋室銘》
【乙】不知其子,視其父;不知其人,視其友。故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
(選自王肅《孔子家語》)
【注釋】
①化:融和,同化。
②鮑魚之肆:賣咸的店鋪。
19.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惟吾德馨( )
(2)無案牘之勞形( )
20.把【甲】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21.【乙】文中的“芝蘭之室”,后人常用來指賢士居所。【甲】文中除“陋室”外也出現了兩個“芝蘭之室”,是哪兩個?
22.【甲】文中“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與【甲】文中“丹之所藏者赤”涉及的都是交友的話題。你怎樣看待這些交友方式?
微型寫作23.《陋室銘》一文借助對“陋室”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安貧樂道的生活態度和高潔傲岸的道德情操。請仿照本文寫一篇銘文,借助某種事物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或志趣。(200字左右)

“課外拓展”答案:
15.(1)桌子(2)擋,擋住
16.我稍做修理,讓它不能從上面漏土漏雨。
17.苔痕上階綠 草色入簾青 庭階寂寂(或:萬籟有聲) 對比
18.[示例一]我很欣賞文中作者安貧樂道的人生態度。生活中人們往往面臨種種誘惑,只要能像作者那樣保持淡泊的心境,就一定能提高自身的修養,完善自己的人格。
[示例二]我不贊成文中作者的人生態度。沒有一定的物質基礎,哪來的精神享受?何況,人生在世,就應該轟轟烈烈創造一番事業,為社會做貢獻。
19.(1)能散布很遠的香氣,這里指德行美好(2)使……勞累
20.可以彈彈琴,讀讀佛經。
21.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22.[示例]這些交友的方式可取,我們應該與那些有知識、有道德的人交往,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參考譯文】
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親就知道(孩子將來的情況)了;不了解本人,看他周圍的朋友就可以了。……所以說,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種植芝蘭散滿香氣的屋子里一樣,時間長了便聞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經充滿香氣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賣咸魚的地方,時間長了也聞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環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時間長了會變紅,藏漆的地方時間長了會變黑。所以說真正的君子必須謹慎地選擇自己處身的環境。
23.[示例]
算不在快,準確則靈。理不在多,精練則行。斯是難題,惟吾細心。計算要準確,條理要清晰。不懂要請教,難題動腦筋。可以閱公式,覽分析。無英語之費解,無體育之勞形。愛國華羅庚、陳景潤。精確人生,數學之旅。
精美內容,每日更新,請多關注@詩文天地A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9452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