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0)
第一節 歐陽修對詩文革新運動的貢獻及其散文成就,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高中語文重點文學常識筆記?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高中語文重點文學常識筆記
第一節 歐陽修對詩文革新運動的貢獻及其散文成就
詩文革新 北宋慶歷前后,以歐陽修為首,梅堯臣、蘇舜欽為代表,發起了一場變革詩文的運動。歐陽修在反對西昆體的同時,對險怪艱澀的“太學體”痛加排抑。他主張文道并重,文從字順,提出了“詩窮而后工”的詩歌理論;梅堯臣主張詩歌創作應做到“因事有所激,因物興以通”。他們為北宋詩文的發展建立了正確的指導思想,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歐陽修的文學革新主張:
1認為儒家之道是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
2主張文道并重,并認為文具有獨立的性質,提高了文學的地位。
3取法韓愈文的文從字順;對楊億等人駢體文的“雄文博學,筆力有余”頗為贊賞。
歐陽修的文學理論為北宋的詩文革新建立了正確的指導思想,也為宋代古文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歐陽修對詩文革新運動的貢獻:
1理論上的建樹,明確提出了詩文革新的主張:文道并重,文從字順,詩窮而后工。
2運用主持禮部考試的行政手段,打擊了當時險怪艱澀的文風,提拔了一大批后學之士。
3團結和造就了一批作家,組建起壯大的詩文革新隊伍。
4實踐上的典范,以優秀的創作實績推動了詩文革新的發展。
歐陽修散文的藝術成就:
1內容充實,形式多樣;有為而作,有感而發。
一些議論文直接關系到當時的政治斗爭,具有積極的實質性內容,是古文的實際功用和藝術價值有機結合的典范;另有一類議論文表達了作者對歷史、人生的深刻思考。
2敘事、議論、抒情高度融合,感情色彩很強。政論文慷慨陳詞,感情激越;史論文低回往復,感慨淋漓。其他散文哀樂由衷,情文并至。
3革新散文,使體裁更加豐富,功能更加完備。
a改造駢賦、律賦,去除排偶、限韻的規定,以單筆散體創造了文賦。
b革新四六體,參用散體單行筆法,少用故事成語,不求對偶工切,注入新的活力。
4語言簡潔流暢,文氣紆徐委婉,創造出平易自然的新風格。
第二節 歐陽修、梅堯臣、蘇舜欽的詩歌
歐陽修詩的特色:
1多數作品表現個人生活經歷或抒發個人情懷,及對歷史題材的吟詠等。
2散文手法和以議論入詩。借鑒散文的敘事手段,議論往往與敘事、抒情融為一體。
3將李白詩的清新流暢與其委婉平易的章法相結合,風格流麗宛轉。
梅堯臣詩的特色:
1多數詩歌反映時政和民生疾苦,尖銳揭露社會民生。
2題材走向日常生活瑣事,寫得饒有興味,開拓了宋詩題材。
3追求“平淡”:一種爐火純青的藝術境界,超越了雕潤綺麗的老成風格。
4時有詞句枯澀、缺乏韻味之失。
蘇舜欽詩的特色:
1痛快淋漓地反映時政,抒發強烈的政治感慨;多寫雄奇闊大之景,贊美自然界的壯偉力量。
2詩風直率自然,意境開闊,風格雄豪奔放。
3有些作品略欠推敲、剪裁,不夠含蓄、精練,暢盡而傷直露。
第三節 王安石等人的散文
王安石的散文:
1文學觀點以重道崇經為指導思想,重視文學的實際功用。
2多數散文直接為政治服務,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
3短文直陳己見,不枝不蔓,簡潔峻切,短小精悍,呈現出“瘦硬通神”的獨特風貌。
4缺點:過于注重邏輯說服力,對藝術感染力重視不夠。
曾鞏的散文議論委曲周詳,文字簡練平正,結構嚴謹而舒緩,風格平正周詳。
唐宋八大家 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
第四節 王安石的詩歌
王荊公體 首見于南宋嚴羽的《滄浪詩話·詩體》,主要是指王安石晚年的詩風,尤指其寫景抒情的絕句,“雅麗精絕,脫塵流俗”,“選語用字,間不容發”, 以豐神遠韻的風格體現出向唐詩的復歸,體現了宋詩獨特的藝術成就。
1早期詩歌注重反映社會現實,亦有思親懷友的名作,詠史詩寫得最為出色,對歷史人物、事件表達新穎的看法,并抒發自己的政治感情。
2后期詩歌以寫景抒情的絕句最有代表性,描寫細致,修辭巧妙,韻味深永。
王令詩以抨擊時弊、抒寫自己的遠大抱負為主要內容,風格雄偉奔放,語言奇崛有力,充滿浪漫色彩,但語句粗豪生硬,意蘊發露無余,代表作有長篇五古《夢蝗》《暑旱苦熱》。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