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7)
1、理解主旨。
文章通過記敘“我”兒時與長媽媽相處的七件事,刻畫了一位雖然沒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熱心幫助孩子解決疑難的普通保姆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長媽媽的尊敬、感激和懷念之情。
2、理清結構層次。
全文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段)介紹阿長的身份和姓名。
第二部分(3-12段)簡略敘述憎惡、討厭阿長的原因。(背地里說人長短,睡相不好,阿長講究許多繁瑣的禮節和規矩。)
第三部分(13-29段)詳細敘述阿長講長毛的事情以及為我買回《山海經》等一些書的過程。
第四部分(30-31段)抒發對阿長深沉的懷念之情。
3、概括文章所寫的七件事,體會選材詳略。
讀完本文后我們可以明確《阿長與〈山海經〉》圍繞阿長共寫了七件事:
?。?)“阿長”這個稱呼的由來
?。?)阿長“切切察察”的毛病
?。?)阿長擺成“大”字的不雅的睡相
(4)我所不耐煩的阿長給我講得規矩和道理
?。?)阿長給我講“長毛”的故事
(6)阿長“謀害”我的隱鼠
(7)阿長買《山海經》給“我”
4、體會作者對長媽媽情感的變化。
魯迅對長媽媽的情感是經歷了一系列的變化的。這種情感的變化是我們學習本文的另一個重點。我們清晰地從文中的7件事中,看出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曲線:對阿長不好的習慣,我是充滿了憎惡、討厭、不耐煩;聽到她講“長毛”的故事后,我對她產生空前的敬意;當得知阿長踩死隱鼠后,我的敬意消失,產生怨恨;當長媽媽買來《山海經》時,我對她產生了新的敬意,認為她“確有偉大的神力”。通過這個分析,我們可以輕松地得出本文的敘事線索是魯迅先生對保姆阿長的感情變化。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98363.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