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3)
這幾年,中國的語文教材經歷了一次大變革(大一統),之前的地方版本都被棄用,統一換成了部編版語文教材,這也解決之前教材中的亂象,比如說某些虛假的、邏輯不通的課文,在語文教材中消失了,代表性課文有:
《地震中的父與子》
《愛迪生救媽媽》
《華盛頓與小櫻桃樹》
(貌似都是美國的雞湯文,經不住推敲)

新的部編版教材,就像主編溫儒敏所說,在課文選篇更強調4個標準:經典性,文質兼美,適宜教學,當然,還要適當兼顧時代性。有一個變化非常明顯,就是傳統文化的篇目增加了。但是,有些問題在新的版本中依然存在,比如我們今天說到這篇課文——《猴王出世》(選入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下冊)

課文《猴王出世》
猴王出世的背景《猴王出世》選自我們的古典名著《西游記》,內容大家都耳熟能詳、婦孺皆知,我這里要說的,是推敲猴王出世的年代,因為,這是后面對文章的推敲的關鍵。

推測猴王孫悟空出世的年代,有幾個關鍵點:
1. 孫悟空被勾魂使者帶到陰司的時候應是他壽命的盡頭,后來查看地府的生死簿,上面注明他是342歲。
2. 唐僧去西天取經,出發的日期是唐太宗貞觀十三年,即公元639年。
3. 唐僧在救悟空之前,劉伯欽告訴唐僧,“王莽篡漢之時,天降此山,下壓著一個神猴……”
粗略推算,孫悟空出世的時間,大概在出生于西周初年至戰國,即公元前406年到公元前1046年之間。
有的人肯定說了,這本就是個神話故事,有必要較真嗎,孫悟空本來就不存在的,還非要給他定出生日,找出生母來?
小編自然不是這個意思,小編說了,這只是一個依據,看行文或者故事是否有邏輯或者存在bug的可能性。
《猴王出世》的bug基于上面猴王出世年代的推測,在《猴王出世》這篇課文中,有幾個點就值得商榷了。
1. 鐵板橋
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細再看,原來是座鐵板橋。
學過歷史的都知道,西漢是鐵器廣泛使用時代,是鐵器逐漸取替銅器的時代。在這之前,誰有能力造這么大一個工程呢?這貌似是人力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當然,這是神話,也只能說是疑點之一。

2. 楷書對聯
石猴看罷多時,跳過橋中間,左右觀看,只見正當中有一石碣(jié)。碣上有一行楷書大字,鐫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
這是這篇課文最大的bug了。要知道,楷書的起源時期是漢代,由隸書演變而來。對聯更是到五代才產生(之前叫桃符),在孫悟空出世的時候,怎么會有這樣的物件呢?更別說,孫悟空怎么就識字,還知道是楷書了。
3. 石凳
房內有石鍋、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
這句話同樣出自孫悟空之口,但凳子和床,也是漢代的產物了,難道孫悟空也穿越了?
4. 《論語》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這句話語出《論語》,但從孫悟空的口中說出,卻又顯得那么自然。要知道,孔夫子出生的時候,孫猴子可能都活了上百年了,更別說,《論語》還要比孔夫子晚上好些年了。不得不說孫悟空的主角光環就是強大,打一出生,身強體健不說,還能識文斷字,引經據典,這也許就是吸收天精地華的好處吧。

以上幾處,基于時間考慮,都是不嚴謹的。雖說這是神話故事,卻也值得商榷。對比同樣選入教材的《大禹治水》,新的教材就刪掉了神話傳說部分(比如大禹自父親腹中產出)。那《猴王出世》是否在文字上,也應該做些處理呢?
這些無法解釋的bug,也只能借用《慶余年》中葉輕眉的話,“文字換成了這個時代可以接受的行文”來解釋了。
當然,說這么多,并不是質疑《西游記》的經典性,也不是建議《猴王出世》退出語文教材。用某網友的話說,“即使《西游記》bug眾多(如神奇的貞觀十三年),也不影響它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即使到未來,它依然是四大名著之一,不會更改。”
學貴有疑小編說這些,是想說明做學問的態度。清朝著名道士劉一明,曾寫過一篇《西游記讀法》。其中有兩條是這么說的:"《西游》大有破綻處,正是大有口訣處。唯有破綻,然后可以起后人之疑心,不疑不能用心思。此是真人用意深處,下筆妙處。"
有道是學貴存疑,我們學課文,不僅要看它說什么,還要斟酌它是否合理,更應該探索文章中更深刻的意義和內涵。
浙江杭州九蓮小學五年級的小女孩馬思齊在她的作文中,就提到了西游記中唐僧師徒從東土大唐到西域取經過程中飲食幾乎雷同的現象。得到了專家學者的肯定與贊揚。
有這樣的學習態度,何愁語文學不好呢?

部編版配套教輔《課時練》有個欄目叫“學貴有疑”,讓學生根據課文提出自己的問題,如果你學到這一課,這些不都是可以提的問題嗎?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西游記》中還有哪些bug,或者我們的語文教材中還有哪些不合常理的地方?需要你去探索、發現。
歡迎留下您的精彩評論。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10202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