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本地特色的美食有哪些(人文云和童年的美食)
發布時間:2023-12-17閱讀(13)
<span class="answer">導讀</span>童年的時光都是在鄉村度過的,那時物質相對匱乏,但生活并不單調,反而像春天的山花一樣豐富多彩如今年齡漸長,越發懷念起以往的天真歲月特別是看到現在的孩子,物質大....<p> 童年的時光都是在鄉村度過的,那時物質相對匱乏,但生活并不單調,反而像春天的山花一樣豐富多彩如今年齡漸長,越發懷念起以往的天真歲月特別是看到現在的孩子,物質大多充裕,有無數種類和口味的零嘴可供他們選擇,對比自己以前,簡直有云泥之別但看著這些孩子因為口味刁鉆而生出的胡鬧以及被激素催得早熟的身體,也不知是幸與不幸感慨之余,回憶回憶一些童年的“美食” ,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云和本地特色的美食有哪些?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p><img alt="云和本地特色的美食有哪些(人文云和童年的美食)" src="http://img.mrbolt.cc/upimg/599857537.jpg"/><p>云和本地特色的美食有哪些</p><p> 童年的時光都是在鄉村度過的,那時物質相對匱乏,但生活并不單調,反而像春天的山花一樣豐富多彩。如今年齡漸長,越發懷念起以往的天真歲月。特別是看到現在的孩子,物質大多充裕,有無數種類和口味的零嘴可供他們選擇,對比自己以前,簡直有云泥之別。但看著這些孩子因為口味刁鉆而生出的胡鬧以及被激素催得早熟的身體,也不知是幸與不幸。感慨之余,回憶回憶一些童年的“美食”。 </p><p> “夏夏蟲”</p><p> 小時候,最喜歡看人家劈柴,劈的是一些碗口粗細的松木。吸引我們小孩兒的,并非劈柴本身,其實是松木里的松蟲。這種蟲子,我們的方言里一般叫“夏夏蟲”(天牛幼蟲),因為這種蟲在啃食松木的時候會發出“嚇嚇”的聲音,因此而得名“夏夏蟲”。這種長長的,白嫩嫩的肉蟲,在很多人眼里是令人炸毛的惡心生物,可在農村孩童的眼里,卻是一種美食。一般大人們在劈柴的時候,我們一群小孩兒便圍在旁邊,拿起一根根松木,放到耳旁聽,假若聽到“嚇嚇”的聲音,便欣喜異常,趕忙遞到大人的手里。大人便揮起斧子,“哈”的一聲,一斧子劈下去,就可以看到一些白嫩嫩的蟲子了,有些掉在地上,有些還躲在松木的縫隙里,需要用竹簽子挑出來。</p><p> 這種野生的松蟲數量并不多,而且一般人家的松木數量有限,再加上圍觀的小孩兒人數較多的話,每個人到手的松蟲已經不多了。但對于長期缺乏零嘴和蛋白質補充的山野孩童來說,這已經是難得的美味了。小孩們捧著松蟲,急忙趕到家里,等到中午、晚上起火燒飯的時候,將其放到灰鏟上,淋一點茶油,放到火塘里面烤。不需片刻,便可食用了。一般烤出來的松蟲通體焦黃,吱吱冒油,香氣撲鼻,放入口中,酥脆無比,有一種濃郁的油炸過后的蛋白質的香氣,令人食欲大振。至今這食用松蟲的記憶依然深刻在我的腦海里,一輩子忘不掉。 </p><p> 打油場的飯焦 </p><p> 飯焦,其實就是鍋巴。</p><p> 村子周遭的山野里,有許多油茶樹,每年十月下旬至十一月左右,是油茶桃成熟的時節。這時,村民們便背著竹簍,掛著柴刀,拄著竹叉去采摘油茶桃。采來的茶桃放到曬谷場晾曬、去殼,挑出烏油油的茶籽,再經過晾曬去除水分后,一簍簍地挑到打油場粉碎成沫,然后倒入大鍋里蒸制。紅彤彤的爐火舔舐著鍋底,熱力將茶籽粉末里的油脂逼了出來,油場的空氣里滿是清新的茶油香味。茶籽沫蒸制好后,就倒入一個由鐵圈制成的模子上,裹上稻草做成茶箍餅,然后放到打油機里打油―――這是大概的流程。</p><p> 打油場里沒有所謂的工人,每年的打油季總有固定的幾個村民到場里為村民打油,吃飯都在場里,因此就有了打油場的飯焦。那時候的小孩兒下午一放學,并不著急回家(學校離打油場很近),而是一溜煙趕到油場,等著看打油的場景和等著吃飯焦。打油的大人們知道小孩兒嘴饞,一般會留一些飯焦在鍋里。這些飯焦,并不是刻意做出來的,只不過是太忙了,打油的大人們無暇用心燒飯,火大了把飯燒糊了而已。但這東西味道卻很不賴,外表焦黃,食之酥脆,有一股茶油的香味兒。大人們總說,“快吃快吃,飯焦吃了好長大。”</p><p> 小孩們吃了飯焦,就端坐在火塘旁邊,看上身赤裸的大人們賣力地打油,粘稠金黃的茶油“茲茲”地流到木桶里,在旁的大人滿臉歡喜,如同蜜汁流到了心田里。 </p><p> 杜鵑花及其他 </p><p> 杜鵑花是可食的。</p><p> 杜鵑花,我們的方言叫羊角花,它的植株、花朵和葉子的形狀并不像羊角,不知為何得此名,或許是因為某些傳說的緣故。杜鵑花一般在三四月份開放,正是春光大好的時候。村莊里被束縛了一個冬天的年輕人和小孩兒總要到山野里活動活動筋骨。這時的山野里總會有一簇簇紅艷艷的杜鵑花,大家便會將它們采來食用。</p><p> 杜鵑花的吃法是有些講究的。通常是將花整朵采下,檢查檢查里面有沒有螞蟻之類的蟲子,然后去掉花蕊,湊到嘴邊哈一口氣,最后吃掉。據說杜鵑花是有毒的,村里人傳說哈一口氣就能把毒解掉,之后就可以放心大膽地啖食。但結果往往是吃多了就容易流鼻血,可能真的有些毒性吧。</p><p> 杜鵑花本身的味道十分寡淡,只是一些酸酸澀澀的感覺。而且這花形狀、顏色也并不是十分好看和討巧,紅得有些艷俗,普普通通但不懂得節制,一如這同一片土地里生長出來的人。</p><p> 春日里陽光溫暖,吃了杜鵑花的小年輕血氣上涌,就會在山野或是村子里唱一些下流的山歌――― “羊角花,紅辣辣,對門妹妹……”歌詞很直白,但也十分生動傳神,唱的人笑嘻嘻,聽的人臉上火辣辣。姑娘妹子遠遠聽見聲音,紅著臉慌忙躲開,唯恐避之不及。若是碰上村里兇悍潑辣一點的女人,就一定會罵咧咧上前揪打小年輕,小年輕跑得快,一矮身就掙脫了,然后跑遠轉身朝女人擺個鬼臉,繼續得意洋洋地唱。有時候女人繼續追,有時候則“呸呸呸”的吐幾口唾沫后轉身回家,留下看熱鬧的小孩子起哄胡鬧。有些膽子大一點的頑皮小孩,耳濡目染學會了幾首,也會斗膽唱一唱,但通常都沒有什么好下場,村里老人聽見了,往往會罵一句“這小賊皮,不怕爛嘴巴!”如果是那小孩兒的父母知道了,準少不了一頓打……因此,杜鵑花在我兒時的記憶里,并不是“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賒”的悲怨之花,反而與艷情搭在了一起。</p><p> 與杜鵑花不同,我們并不吃梔子花和茶籽花的花朵,只吸食里面的花蜜。</p><p> 梔子花的花香十分濃郁,與它潔白樸素的花型反差很大。而且雖然香氣襲人,但聞多了會膩。不過花里面的花蜜倒十分香甜可口,小孩們一般是用芒萁的莖稈伸進花里吸食,有時候則直接把花摘下來用嘴舔食。此外,梔子花的花瓣有些類似于螺旋槳,小孩們會用芒萁稈將其串起來,用嘴一吹就“呼嚕嚕”地轉起來,十分有趣。</p><p> 茶籽花就是油茶樹的花,花蜜的味道就沒那么甜。村里曾有小孩在吸食這花的花蜜時,被躲在花蕊里的蜜蜂蟄了嘴巴,十分滑稽好笑。</p><p>來源:云和新聞網</p><p>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p><span class="copyright">免責聲明:</span>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