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日韩中文无码有码免费视频-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照片-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夜-高清极品美女毛茸茸-欧美寡妇性猛交XXX-国产亚洲精品99在线播放-日韩美女毛片又爽又大毛片,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成a人片在线观看视频下载,欧美疯狂xxxx吞精视频

有趣生活

當前位置:首頁>知識>中考語文第三輪復習(語文中考二輪復習)

中考語文第三輪復習(語文中考二輪復習)

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4)

導讀知識清單五 文學文化常識集錦重要文體知識,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中考語文第三輪復習?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中考語文第三輪復習知識清單五 文學文....

知識清單五 文學文化常識集錦重要文體知識,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中考語文第三輪復習?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中考語文第三輪復習(語文中考二輪復習)

中考語文第三輪復習

知識清單五 文學文化常識集錦

重要文體知識

1. 詞 起于五代與唐,流行于宋的一種文學體裁,詞又稱曲子詞、長短句、詩余等,一般都分兩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闋),句式長短不一。詞牌是詞的調子的名稱,它與詞的內容沒有必然聯系。

2. 曲 盛行于元代的一種文藝形式,包括雜劇和散曲,題材豐富多樣。反映生活鮮明生動,人物形象豐富感人,語言通俗易懂,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

3. 說 古代的一種散文體裁。從內容上看,該文體可以敘述事情,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發表議論。它的敘事及議論,都是為了表明作者對社會生活中的某個問題或者某種現象的看法。初中學過的有《馬說》《愛蓮說》。

4. 銘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誡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一般都用韻,形式短小,文字簡潔,內容多含頌揚、鑒誡之意,如劉禹錫的《陋室銘》。

5. 序 有書序和贈序之分。書序相當于前言、引言,一般是介紹作家生平或成書的過程與宗旨,為閱讀和評價作品提供一定的參考;而贈序的內容多是對所贈親友的贊許、推崇或勉勵之辭,如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即是作者寫給同鄉晚輩的贈序。

6. 表 古代向帝王陳情言事的一種文體,言辭往往恭敬、懇切。戰國時期統稱為“書”,“書”是書信、意見書的總稱。到了漢代,這類文字被分成四個小類,即章、奏、表、議。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達臣子對君主的忠誠和希望,“動之以情”是這種文體的一個基本特征。如諸葛亮的《出師表》就是“表”中范例。

7. 記 古代的一種散文體裁。大多數是游記,一種用來記敘游覽見聞和描摹山水風光,吟詠人文勝跡,抒發作者情思的散文體裁。如《岳陽樓記》《醉翁亭記》《小石潭記》等。

8. 傳 記述個人生平事跡的文章。一般來說多為記述那些在歷史上較有影響且事跡突出的人物的生平事跡。多采用敘述、描寫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風貌。如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

9. 書 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可以抒情,可以寫景,也可以寫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學過的《與朱元思書》《答謝中書書》。

10. 小說 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11. 戲劇 指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等形式達到敘事目的的舞臺表演藝術的總稱。戲劇往往在矛盾沖突中展現人物性格,以個性化的語言塑造形象。

12. 寓言 一般比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動植物或者其他事物。如《蚊子和獅子》《穿井得一人》等。

古代重要作品

1. 《詩經》 先秦時叫作《詩》或《詩三百》,到了漢代被奉為經典,尊稱為《詩經》,列為“五經”之一。它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記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305篇。這些詩歌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各地方的民歌;“雅”是正統的宮廷樂歌,用于宴會的典禮;“頌”是祭祀樂歌,用于宮廷宗廟祭祀。《關雎》《蒹葭》均出自《詩經》。

2. 《木蘭詩》 選自北宋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樂府民歌,也是一首敘事詩,與《孔雀東南飛》合稱為“樂府雙璧”。

3. 《論語》 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共20篇,是一部語錄體散文,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代魯國陬邑人,古代偉大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

4. 《孟子》 由孟子及其弟子所作,儒家經典之一。孟子,名軻,鄒人,戰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與孔子并稱“孔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世稱“亞圣”。《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魚我所欲也》均出自《孟子》。

5. 《左傳》 舊傳為春秋時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認為是戰國時人所編,是記載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況的一部編年體史書。《曹劌論戰》選自《左傳》。

6. 《戰國策》 西漢末年劉向整理編輯的一部國別體史書,共33篇,記錄了戰國時期各國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的史實。《唐雎不辱使命》《鄒忌諷齊王納諫》均選自《戰國策》。

7. 《史記》 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共130篇。作者司馬遷,字子長,西漢歷史學家、文學家。魯迅稱《史記》是“史學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周亞夫軍細柳》節選自《史記》。

8. 《資治通鑒》 北宋司馬光主編的我國的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的史事。《孫權勸學》選自《資治通鑒》。

9. 《水經注》 作者是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全書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我國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三峽》選自《水經注》。

10. 《聊齋志異》 我國第一部優秀文言短篇小說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聊齋”是蒲松齡的書齋名,“志”是記述的意思,“聊齋志異”指在聊齋中記述奇異的故事,多數篇章通過談狐說鬼的手法,對當時社會的腐敗、黑暗進行了有力的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矛盾,表達了人民的愿望。蒲松齡,字留仙,世稱“聊齋先生”,清代文學家。《狼》出自此書。

11. 《世說新語》 中國南朝宋時期產生的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東晉士大夫的言談、軼事的小說,由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組織編寫,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詠雪》出自此書《言語》篇,《陳太丘與友期行》出自此書《方正》篇。

12. 《禮記》 又名《小戴禮記》《小戴記》,據傳為西漢經學家戴圣所編,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主要記載了先秦的禮制,體現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學思想,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雖有嘉肴》選自《禮記》。

古代作家

1. 曹操 字孟德,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與書法家。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其為魏武帝。 他的詩以慷慨悲壯見稱,代表作有《觀滄海》《龜雖壽》。

2. 陶淵明 又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世稱“靖節先生”,東晉末期詩人。代表作有《飲酒》《桃花源記》。

3. 王維 字摩詰,唐代山水田園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稱贊其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代表作《使至塞上》收錄于《王維集校注》。

4. 岑參 唐代邊塞詩人,其詩歌富有浪漫主義色彩,氣勢雄偉,想象豐富,色彩瑰麗,熱情奔放。代表作有《逢入京使》《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

5. 李賀 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字長吉。李賀的詩作想象極為豐富,經常運用神話傳說來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稱他為“詩鬼”。初中學過他的作品《雁門太守行》。

6. 李白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被譽為“詩仙”。他的詩大多飄逸灑脫。我們初中學過他的作品《峨眉山月歌》《行路難》《渡荊門送別》《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等。

7. 杜甫 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望岳》《春望》《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都是他的名作。

8. 白居易 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長慶集》,代表作有《錢塘湖春行》等。

9. 孟浩然 唐代詩人,世稱“孟襄陽”。其詩歌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容。代表作有《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10. 劉禹錫 唐代詩人,字夢得,史稱“詩豪”。代表作有《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秋詞》《陋室銘》等。

11. 杜牧 字牧之,號樊川居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代表作有《泊秦淮》《赤壁》。

12. 李商隱 晚唐著名詩人,字義山,號玉溪(谿)生,又號樊南生。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代表作有《夜雨寄北》《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等。

13. 韓愈 字退之,世稱韓昌黎。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他的作品有《馬說》等。

14. 柳宗元 字子厚,世稱柳河東,“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小石潭記》。

15. 晏殊 字同叔,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婉約派詞人。代表作有《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等。

16. 范仲淹 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謚“文正”,封楚國公、魏國公,有《范文正公集》傳世。我們學過他的《漁家傲·秋思》。

17. 蘇軾 字子瞻,自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學家,豪放派代表人物,“唐宋八大家” 之一。代表作有《水調歌頭》《江城子·密州出獵》《記承天寺夜游》等。

18. 辛棄疾 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豪放派詞人,有詞集《稼軒長短句》,作品充滿愛國主義情感和戰斗精神。代表作有《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等,其中“破陣子”“南鄉子”為詞牌名。

19. 歐陽修 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謚號文忠。北宋文學家、政治家。代表作有《賣油翁》《醉翁亭記》。

20. 王安石 字介甫,號半山,著有《臨川先生文集》。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登飛來峰》等。

21. 李清照 自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代表作有《漁家傲》等。

22. 陸游 字務觀,號放翁,南宋文學家、愛國詩人。其大多作品充滿愛國熱情,表現出渴望祖國統一的強烈愿望。代表作有《游山西村》《卜算子·詠梅》等。

23. 文天祥 字履善,號文山。宋末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著有《文山詩集》《指南錄》《正氣歌》等。代表作有《過零丁洋》。

24. 馬致遠 字千里,號東籬,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曲四大家”。代表作品有《天凈沙·秋思》等。

現當代作家作品

1. 魯迅 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課本中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阿長與〈山海經〉》選自散文集《朝花夕拾》。《社戲》《故鄉》《孔乙己》選自小說集《吶喊》。《雪》《風箏》選自散文詩集《野草》。《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議論文)選自《且介亭雜文》。

2. 朱自清 字佩弦,江蘇揚州人,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著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你我》等。《春》《背影》入選初中語文課本。

3. 老舍 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滿族,中國現代小說家、戲劇家,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主要作品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茶館》《龍須溝》等。《濟南的冬天》是他的作品。

4. 冰心 原名謝婉瑩,現當代女作家,兒童文學作家,詩人。受到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寫作無標題的自由體小詩。這些晶瑩清麗、輕柔雋逸的小詩,后結集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稱為“繁星體”“春水體”。寫有散文集《寄小讀者》《櫻花贊》等。《荷葉·母親》入選初中語文課本。

5. 楊絳 錢鐘書之妻。擅長翻譯、文學著作、戲劇等。著有散文《干校六記》《我們仨》等,劇本《稱心如意》《弄假成真》《風絮》等,翻譯了《一九三九年以來英國散文作品》等。散文《老王》入選中學語文課本。

6. 葉圣陶 原名葉紹鈞,字圣陶,江蘇蘇州人,作家、教育家、編輯家。代表作有《稻草人》《旅行家》《古代英雄的石像》等。《蘇州園林》入選中學語文課本。

7. 郭沫若 現代著名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原名郭開貞,筆名郭鼎堂等。作品有詩集《女神》《星空》,歷史劇《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天上的街市》《屈原》等入選中學語文課本。

8. 巴金 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現當代著名文學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等中長篇小說。

9. 汪曾祺 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文學史上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著有小說集《邂逅集》,小說《受戒》《大淖紀事》,散文集《蒲橋集》。散文《昆明的雨》入選中學語文課本。

10. 鄭愁予 臺灣詩人。《雨說》入選中學語文課本。

11. 梁啟超 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學者。與康有為一起領導了著名的“戊戌變法”。著作大多收入《飲冰室合集》。《最苦與最樂》《敬業與樂業》入選中學語文課本。

12. 艾青 現代著名詩人,原名蔣海澄。自幼在一個貧苦農婦家代養,五歲回父母家中。著有《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詩,抒發了對哺育他的保姆的深情追懷。長詩有《向太陽》和《火把》等。詩歌《我愛這土地》入選中學語文課本。

13. 余光中 臺灣詩人。著有詩集《舟子的悲歌》《藍色的羽毛》《鐘乳石》《萬圣節》《白玉苦瓜》等。詩歌《鄉愁》入選中學語文課本。

14. 戴望舒 現代詩人,筆名艾昂甫、江思,1928年發表《雨巷》一詩,他由此獲得“雨巷詩人”稱號。詩歌《蕭紅墓畔口占》選自《戴望舒選集》,入選中學語文課本。

15. 史鐵生 當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說《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命若琴弦》《務虛筆記》,散文集《我與地壇》《合歡樹》《病隙碎筆》。《秋天的懷念》入選初中語文課本。

16. 毛澤東 字潤之,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詩人,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袖,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立者。其詩詞代表作品有《七律·長征》《沁園春·長沙》《憶秦娥·婁山關》等。《沁園春·雪》《紀念白求恩》入選初中語文課本。

17. 林海音 原名林含英,作家,代表作品為短篇小說集《城南舊事》。課文《竊讀記》選自其著作《英子的心》。

18. 茅盾 原名沈德鴻,字雁冰,作家、社會活動家,茅盾是他的筆名。代表作有小說《蝕》三部曲、《子夜》《林家鋪子》《春蠶》等。《白楊禮贊》入選中學語文課本。

19. 林徽因 中國著名建筑師、詩人、作家,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之一,著有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詩歌《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入選初中語文課本。

外國作家作品

1. 泰戈爾 印度作家、詩人、社會活動家。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有詩集《吉檀迦利》《飛鳥集》《新月集》《園丁集》,長篇小說《沉船》等。其中《金色花》入選中學語文課本。

2. 普希金 19世紀俄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作品有政治抒情詩《致恰達耶夫》《自由頌》《致大海》等,他的創作對俄國文學和語言的發展影響很大,愛情詩和田園詩如《我記得那美妙的一瞬》和《我又重新造訪》,長篇小說《上尉的女兒》等。《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入選中學語文課本。

3. 都德 法國小說家,代表作為長篇小說《小東西》,短篇小說《星期一故事集》。《最后一課》和《柏林之圍》反映了普法戰爭時期法國人民的愛國情緒,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最后一課》入選中學語文課本。

4. 莫泊桑 法國19世紀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被稱為短篇小說巨匠,代表作有《項鏈》《羊脂球》等。《我的叔叔于勒》選自短篇小說集《羊脂球》。并選中學語文課本。

5. 茨威格 奧地利著名作家、小說家、傳記作家,擅長寫小說、人物傳記。代表作有《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象棋的故事》,傳記《三位大師》。《偉大的悲劇》《列夫·托爾斯泰》入選初中語文課本。

6. 雨果 法國作家,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重要代表,代表作品有小說《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等。《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入選中學語文課本。

7. 海倫·凱勒 19世紀美國盲聾啞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著作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師》等。課文《再塑生命的人》選自著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8. 高爾基 蘇聯無產階級革命作家,小說有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海燕》選入中學語文課本,是一首散文詩,是高爾基的作品《青春的旋律》的結尾部分,原題“海燕之歌”。

9. 弗朗西斯·培根 英國哲學家、作家,著有《隨筆》《新工具》等。《談讀書》選入中學語文課本。

10. 契訶夫 19世紀末俄國杰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代表作有《變色龍》《裝在套子里的人》《萬卡》《萬尼亞舅舅》等,其中《變色龍》入選中學語文課本。

11. 莎士比亞 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劇作家、詩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代表作有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亞的早期作品,是一部具有極大社會諷刺性的喜劇,該作品歌頌仁愛、友誼、愛情,也反映資本主義早期資產階級與高利貸之間的矛盾,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其中夏洛克是外國文學人物畫廊中的四大吝嗇鬼之一。

12. 列夫·托爾斯泰 俄國作家,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七顆鉆石》等。

13. 阿西莫夫 美國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學幻想小說家。其作品中以《基地系列》《銀河帝國三部曲》和《機器人系列》三大系列被譽為“科幻圣經”。曾獲代表科幻界最高榮譽的雨果獎和星云終身成就大師獎。短文《恐龍無處不在》和《被壓扁的沙子》是他的作品。

14. 法布爾 法國昆蟲學家、作家。被世人稱為“昆蟲界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吉爾”。作品《昆蟲記》(又名《昆蟲世界》),不但展現了他科學觀察研究方面的才能和文學才華,還向讀者傳達了他的人文精神以及對生命的無比熱愛。《蟬》是他的作品。

作家作品并稱

1. “四書”“五經”:“四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詩》《書》《禮》《易》《春秋》。

2. 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3. 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哈姆萊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

4.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5. 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6. ①李杜:李白和杜甫的合稱。②小李杜:李商隱和杜牧。

7. 韓柳:韓愈和柳宗元,他們是唐朝古文運動的倡導者。

8. 唐宋八大家:指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9. 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法國的莫泊桑、俄國的契訶夫、美國的歐·亨利。

10. 世界文學作品中四大吝嗇鬼:葛朗臺(法國作家巴爾扎克的小說《歐也妮·葛朗臺》中的人物)、夏洛克(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喜劇《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潑留希金(俄國作家果戈理《死魂靈》中的人物)、阿巴貢(法國作家莫里哀的喜劇《吝嗇鬼》(又譯《慳吝人》)中的主人公)。

古代的稱謂

1. 各年齡段的稱謂: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

總角:古代幼童把垂發扎成兩結于頭頂(把頭發扎成髻),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因而也用“總角”來代指人的幼童階段。借指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

垂髫:指童年。古時童子未冠,頭發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歲。

及笄:即年滿十五歲的女子。

碧玉年華:女子十六歲。

加冠、弱冠:指二十歲。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

而立:指男子三十歲。

不惑:指男子四十歲。

知天命:指男子五十歲。

花甲:指六十歲。

古稀:指七十歲。

耄耋:均指八九十歲。

2. 古代常見的敬辭與謙辭

敬辭類

令尊、令堂、令郎、令愛

惠顧、惠存、惠贈

垂問、垂詢、垂念、垂愛

賜教、賜復

高見、高論、高壽、高齡、高就、高朋、高鄰

賢弟、賢侄

奉送、奉還、奉勸、奉陪

其他

久仰、勞駕、賞光、賞臉、貴姓、貴庚、大作、大駕

謙辭類

家父、家嚴、家君、家母、家慈

舍弟、舍妹

小弟、小兒、小女、小店

愚兄、愚見

拙作、拙著、拙見

敝人、敝姓、敝校

鄙人、鄙見

其他

寒舍、見教、見諒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109255.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