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三白釀什么比較高檔(美食江湖流傳盛久的太湖三白)
發(fā)布時間:2023-12-17閱讀(15)
<span class="answer">導(dǎo)讀</span>談到吃魚,可以引發(fā)無數(shù)話題。春秋戰(zhàn)國時期,儒家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孟子有:“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把魚和熊掌相提并論,看來,魚在古人心目中....<p>談到吃魚,可以引發(fā)無數(shù)話題。春秋戰(zhàn)國時期,儒家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孟子有:“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把魚和熊掌相提并論,看來,魚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p><p>民間有一則俗語:冬日補一補,春天打老虎。萬物蕭索的秋冬季節(jié),蔬菜瓜果相對的減少,這時候吃魚進補再合適不過。對于吃貨們來說,魚肉不僅營養(yǎng)價值高,而且味道鮮美。</p><p>從古至今,國人做魚的方法千奇百種,花樣翻新。聞名遐邇的太湖三白可以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了。“太湖三白”一詞歷史悠久,然而所謂的三白,究竟是哪三種美味的珍饈呢?</p><p><strong>太湖一白曰白魚</strong></p><p>在無錫的太湖中,生活著一種白魚,樣子與鰣魚類似。白魚體型狹長略扁,魚鱗細密,泛著星星點點的銀光,肉質(zhì)鮮嫩可口。因其頭尾都朝上,也被稱為“鰷”。在《吳郡志》中有相關(guān)記載:“白魚出太湖者勝,民得采之,隋時入貢洛陽。”由此可見,太湖白魚的珍貴。</p><p>太湖白魚沒有人工養(yǎng)殖,目前都依靠天然捕撈。在每年入梅后十五日,太湖漁民開始漁捕。白魚的做法很多,通常以清燉、白灼、腌漬、紅燒為主,吳中有一道傳統(tǒng)名菜“清蒸白魚”,只需少許料酒,適量蔥姜,輔以各佐料調(diào)味,清蒸即可,最后別忘記另起一鍋燒些許熱油,均勻的灑在蒸好的白魚上面。品嘗這道菜時,若蘸以食醋,味道便與蟹肉有些相似,鮮香入口。 <p><img alt="太湖三白釀什么比較高檔(美食江湖流傳盛久的太湖三白)(1)"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p><strong>太湖三白曰銀魚</strong></p><p>名為太湖三白的佳肴,卻獨出“銀魚”,究其根本,在于“銀”和“白”基本上屬于同種色系。據(jù)說,銀魚在水中還是銀色的,一旦將其捕撈就會變成白色。所以,真的比較起顏色來,這“銀魚” 可比之前的“白魚”白多了。</p><p>這銀魚有些特別,它不以條論,要用根算。銀魚體長稍圓,不超過十厘米,形似玉簪,白得近乎透明。真正的柔弱無骨不說,銀魚也沒有魚鱗、魚刺、魚腸,最重要的的是沒有魚腥氣,而且肉質(zhì)細嫩,營養(yǎng)豐富,是不可多得的佳肴。每到洞庭湖東西山枇杷成熟的時候,也是銀魚的捕撈旺季,所以有:“洞庭枇杷黃,太湖銀魚肥。”的說法。</p><p>銀魚通體晶瑩剔透,看上去像一根玉做的筷子,于是,古人將它稱為“玉箸魚”。清代楊光輔《淞南樂府》有云:“淞南好,斗酒餞春殘。玉箸魚鮮和韭煮,金花菜好入粞攤,蠶豆又登盤。”這首詩中提到了銀魚的一種做法:銀魚摘去頭部,洗凈瀝水,與切好的韭菜同炒,可加入香蒜添香,銀魚細嫩,要用小火炒。這道菜善補脾胃,而且銀魚沒有刺,適合小朋友吃。 <p><img alt="太湖三白釀什么比較高檔(美食江湖流傳盛久的太湖三白)(2)"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國人食魚的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歲月中,魚不僅是餐桌上的一道美食,慢慢的演變?yōu)橐环N文化。若說龍是威嚴,鳳是高貴,魚則有著獨特的親近感,更加的平易近人。</p><p>“魚”的諧音是“余”,因此有“年年有余”的吉祥含義。每年除夕,合家團聚,國人都會燒制一尾鮮魚,合家共享,增添一份吉祥如意。</p><p>商代時期玉魚出土較多,商代婦好墓中就出土過七十多件玉魚。到了商代晚期,玉魚以薄片狀的居多,以青玉為主。看這件商代的玉魚,眼睛微微突顯,尾部有刃。這時候的玉魚穿孔位置不一定,在眼、嘴、尾等部位都可見。 <p><img alt="太湖三白釀什么比較高檔(美食江湖流傳盛久的太湖三白)(3)"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西周時期是玉魚制作的一個高峰時期,這一時期的玉魚出土數(shù)量大,形態(tài)各異。西周的玉魚佩多為片狀雕,或直或曲,或細或?qū)挘褡辆毜耐ǔ6际峭豕F族的日常配飾。這一時期的玉魚佩常有成對出土的現(xiàn)象,寄托著人們成雙成對的美好愿望。 <p><img alt="太湖三白釀什么比較高檔(美食江湖流傳盛久的太湖三白)(4)"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古代玉魚在宋代迎來了第二個高峰,這時候的玉魚形態(tài)更加豐富。這件玉魚昂首翹尾,頭部簡潔,魚眼為實心的小圓坑點,魚身沒有魚鱗,魚鰭浮雕。整體造型生動逼真,活潑有趣。 <p><img alt="太湖三白釀什么比較高檔(美食江湖流傳盛久的太湖三白)(5)"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到了元代,常見的有鱖魚玉佩,可以看到這件玉魚玉佩為和田白玉所制,身形扁闊,厚厚的嘴唇微微向上翹起,魚眼凸起,玉佩整體刀工重,大氣簡練,鱖魚造型的玉佩飽滿而富有生機。 <p><img alt="太湖三白釀什么比較高檔(美食江湖流傳盛久的太湖三白)(6)"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明代的玉魚現(xiàn)存數(shù)量很大,種類也較為豐富,早期有宋時風(fēng)格,到了中晚期自成一體,但造型缺少活力,有點呆板,多以靜態(tài)的基調(diào)為準。這時期的玉魚多有“米”字紋,“水”字紋等紋飾出現(xiàn)在魚身上。魚眼為雙眼皮,半月形的眼眶較元代玉魚更大。還有一種魚眼為陰刻圓眼,刻痕很深。</p><p>清代是玉魚發(fā)展的巔峰時期,以陳設(shè)和配飾為主,這一時期的玉魚玉佩雕刻工藝精美,紋飾繁瑣。這件清代的玉魚尾部兩邊分開向上,造型夸張。魚身的“米”字紋較深,魚鰓旁有齒裝飾。玉魚與蓮花相輔相成,富有動感。</p><p><img alt="太湖三白釀什么比較高檔(美食江湖流傳盛久的太湖三白)(7)"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魚,因多子,被人們給予“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嵩云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承載著人們滿滿的情思。</p><p>“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關(guān)于魚的品嘗,這一句得到充分的展示。食魚首先應(yīng)品其鮮,而后才是肥,鮮而又肥的,則為最佳。</p></p></p></p></p></p><span class="copyright">免責聲明:</span>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