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是電影中真正的搞笑擔當(你可能不認識他但他卻是電影里做菜最好吃的)
發布時間:2023-12-17閱讀(14)
<span class="answer">導讀</span>說到老戲骨,那我首先想到的是一位已經離開的老先生:郎雄。先放一張老人家的正面像,應該很多人都比較熟悉他,可能叫不上名字。郎雄,原名郎益三,1930年生于江蘇....<p><img alt="他才是電影中真正的搞笑擔當(你可能不認識他但他卻是電影里做菜最好吃的)(1)"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說到老戲骨,那我首先想到的是一位已經離開的老先生:郎雄。</p><p>先放一張老人家的正面像,應該很多人都比較熟悉他,可能叫不上名字。</p><p><img alt="他才是電影中真正的搞笑擔當(你可能不認識他但他卻是電影里做菜最好吃的)(2)"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郎雄,原名郎益三,1930年生于江蘇宿遷,1947年從軍赴臺,他曾在藝工總隊任話劇演員。50年代開始出演電視連續劇。</p><p>1974年因主演電視連續劇《一代暴君》中秦始皇一角而成名,擅長飾演硬派角色。</p><p>1976年,憑借電影《狼牙口》獲得第13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這是郎雄首次進入電影界發展就拿到了此獎,當年他46歲。</p><p><img alt="他才是電影中真正的搞笑擔當(你可能不認識他但他卻是電影里做菜最好吃的)(3)"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在《情人的情人》中</p><p><img alt="他才是電影中真正的搞笑擔當(你可能不認識他但他卻是電影里做菜最好吃的)(4)"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郎雄最出名的角色,應該是李安拍的《喜宴》、《推手》、《飲食男女》“父親三部曲”,片中他扮演的父親形象深入人心,把中國最傳統、最典型的父親展現的淋漓盡致。</p><p>《喜宴》中的郎雄飾演一位逼婚的父親。憑借此片,郎雄獲得第30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 。</p><p><img alt="他才是電影中真正的搞笑擔當(你可能不認識他但他卻是電影里做菜最好吃的)(5)"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飲食男女》中,郎雄扮演燒得一手好菜的大廚,做菜的時候簡直帥呆了。這個角度看上去有點像魯迅....該片入圍了第67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p><p><img alt="他才是電影中真正的搞笑擔當(你可能不認識他但他卻是電影里做菜最好吃的)(6)"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img alt="他才是電影中真正的搞笑擔當(你可能不認識他但他卻是電影里做菜最好吃的)(7)"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在《推手》中,郎雄飾演一位到美國的中國父親,卻因為跟兒媳語言不通、生活習性有太多差異,鬧出了一連串的事情,當看到郎雄離家出走獨自打工掙錢被欺負那段時,真是淚奔....</p><p><img alt="他才是電影中真正的搞笑擔當(你可能不認識他但他卻是電影里做菜最好吃的)(8)"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遇見在美國同樣孤獨的中國老太太</p><p><img alt="他才是電影中真正的搞笑擔當(你可能不認識他但他卻是電影里做菜最好吃的)(9)"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憑借這部催淚的《推手》,郎雄獲得了第28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 。</p><p>當然還有李安的另外一部電影《臥虎藏龍》,郎雄參演一位貝勒爺,這是老爺子最后參與李安的一部電影。</p><p><img alt="他才是電影中真正的搞笑擔當(你可能不認識他但他卻是電影里做菜最好吃的)(10)"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在《天脈傳奇》中,郎雄飾演一位高僧,這是他他人生中參演的最后一個角色。</p><p><img alt="他才是電影中真正的搞笑擔當(你可能不認識他但他卻是電影里做菜最好吃的)(11)"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2002年5月2日郎雄病逝于臺北,終年72歲。在第39屆臺灣電影金馬獎中,追授郎雄為終身成就獎。</p><span class="copyright">免責聲明:</span>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11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