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風味美食有什么(泉州特色消暑小吃)
發布時間:2023-12-17閱讀(12)
<span class="answer">導讀</span>泉州的大街小巷有各式各樣、獨具特色的消暑小吃——“古早”味美食讓你冰涼一下土筍凍(泉州晚報資料圖片)清涼爽口的菜頭酸(泉州晚報資料圖片)四果湯(泉州晚報資料....<p><strong>泉州的大街小巷有各式各樣、獨具特色的消暑小吃</strong></p><p><strong>——“古早”味美食 讓你冰涼一下</strong></p><p><img alt="泉州風味美食有什么(泉州特色消暑小吃)(1)"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TDyG35G1xT7oiq.jpg"/></p><p>土筍凍(泉州晚報資料圖片)</p><p><img alt="泉州風味美食有什么(泉州特色消暑小吃)(2)"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TDyG35wHtjvz9B.jpg"/></p><p>清涼爽口的菜頭酸(泉州晚報資料圖片)</p><p><img alt="泉州風味美食有什么(泉州特色消暑小吃)(3)"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TDyG36a2Uaukkt.jpg"/></p><p>四果湯(泉州晚報資料圖片)</p><p>核心提示</p><p>隨著世遺泉州熱度進一步提升,這個暑期,大量游客涌進古城。天氣炎熱,清涼解暑的小吃、甜品,成為市民和游客的“治愈”系食譜。</p><p>相比其他地方千篇一律的奶茶、飲料,泉州的大街小巷有各式各樣、獨具特色的消暑小吃,不僅美味可口,而且平價實惠,散發著濃濃的“古早”味。來泉州,記得品嘗這些美食。</p><p>□記者 黃寶陽</p><p><strong>四果湯</strong></p><p>對泉州人來說,沒有四果湯的夏天是不完整的,街頭的攤販、轉角的老字號前,都是排著隊購買的人。泉州四果湯可是上過《舌尖上的中國》,其顧名思義就是搭配4種食材的甜湯,其中石花膏一般是必選食材,還可以隨意搭配自己喜歡的食材,如哈密瓜、西瓜等時令水果,芋圓、地瓜圓等手工小吃,芋泥、紅豆、綠豆、紅薯、薏米等也都是常見的配料。如今的四果湯店,配料一般多達20多種,顧客可根據喜好增減。</p><p>新鮮的水果,軟糯Q彈的手工芋圓,綿密細膩的芋泥,清涼解暑的燒仙草,晶瑩剔透的石花膏,最后加入蜂蜜冰水……多種配料在舌尖相互碰撞,清涼冰爽,一碗四果湯下肚后,瞬間滅掉一身的火氣,讓人心情格外舒爽。酷熱的午后可以來一碗,臨睡前也可以來一碗當夜宵。</p><p><strong>石花膏</strong></p><p>石花膏是泉州特色小吃,也是四果湯的主要成員之一。石花膏的制作技藝在泉州有著悠久的歷史,主要原料石花菜是生長在臺灣海峽中潮或低潮帶礁石上的一種食用海藻。先將石花草洗干凈,大鍋文火熬煮,反復攪拌,直至石花漿變得黏稠,將其過濾出漿液,待冷卻后漿液會凝固成透明的、富有彈性的石花膏狀。店家會拿一把類似刨刀的工具,麻利地在固體狀石花膏塊上刮,把石花膏刮成均勻的細條盛在碗里。石花膏味道比較淡,一般會加入蜜水調味,可單獨吃,也可加入其他水果、椰果等。</p><p><strong>仙草蜜</strong></p><p>“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仙草蜜是閩南和臺灣地區的經典甜品。在泉州,很多主婦都會做仙草凍,泉州的大街小巷會有許多阿婆擺攤,賣自家熬的燒仙草。仙草蜜的做法并不復雜,將仙草陰干后加水熬煮,直至膠質完全凝固,冷卻后形成褐色凍狀的食品,要吃的時候可以用刀輕輕切塊,切成小塊,調入蜜水,也可加入水果、芋圓等,變成四果湯。一碗冰冰涼涼的仙草凍下肚,五臟六腑的悶熱都被掃空了。</p><p><strong>土筍凍</strong></p><p>很多外地的朋友第一眼看到土筍凍,內心是拒絕的,但是如果你鼓起勇氣給它一個機會,會還你一份驚艷。土筍凍沒有筍,里面的“筍”其實是一種海蟲,經過熬煮,蟲體所含的膠質溶入水中冷卻后凝結成晶瑩剔透的凍。口感清甜,味美甘鮮,尤其是搭配上蒜蓉陳醋后,更是回味無窮。</p><p><strong>豆花</strong></p><p>炎熱的季節,泉州街頭賣豆花的小攤就會多起來,一碗水嫩嫩的冰豆花,吃完后暑氣消散一空。加入蜜水、黑糖或者紅豆等,深吸一口氣,整碗豆花不一會兒就滑進肚子,唇齒間還殘留著清甜的豆香,整個人瞬間覺得很爽快。</p><p><strong>芒果蘸醬油</strong></p><p>每年夏至過后,泉州的街頭賣芒果、削芒果的小攤就多了,對于泉州人來說,芒果蘸醬油才是吃芒果的正確打開方式。對許多外地人來說,這似乎是“黑暗料理”,其實,如果你放下偏見試一試,也許會很“上頭”。據說,這一吃法出自鯉城桂壇巷,是由清代名醫吳亦飛發明的,后來漸漸成為泉州本地的一種特色吃法。芒果蘸醬油用的芒果頗有講究,以泉州的本地芒果為佳,因為本地芒果甜中帶點輕微的酸澀味,搭配上醬油的咸香,可以很好地掩蓋芒果的澀,酸味被中和得很美妙,而甜味更加突出,香味更加濃厚,兩種味道遞進撞擊味蕾,又漸漸完美融合。</p><p><strong>菜頭酸/楊桃水</strong></p><p>在泉州,“菜頭”指的是白蘿卜,菜頭酸口感酸酸甜甜,清脆可口,冰涼敗火。菜頭酸和楊桃水,是泉州“古早”味小吃,早年閩南鄉間很多人家都會做菜頭酸給小孩當零食,在老一輩泉州人兒時的記憶中,牙疼的時候要喝菜頭酸水,喉嚨痛的時候要喝楊桃水。菜頭酸的主料為蘿卜、白醋、糖,將蘿卜切片,稍微腌漬去掉苦水,再加入適量的鹽和糖就成了,楊桃水的主料為楊桃,做法和菜頭酸類似。這兩樣是泉州人的降火“神器”。</p><p><strong>綠豆湯</strong></p><p>綠豆湯是許多閩南人家七八月常見的食譜,沒有胃口時,主婦會熬上一鍋綠豆湯,全家人一起解解暑。洛江區羅溪鎮后溪村的綠豆湯十分有名,以綠豆和水作為主要食材,綠豆先用井水多次洗凈去土,再上竹編蒸籠,用柴火灶柴火慢蒸一個小時,這樣蒸出來的綠豆軟糯綿密,加上冰鎮過的涼白開,已作泥狀的綠豆泥留下滿嘴的綿密,湯頭清爽宜人,是清熱解毒、祛火消暑的佳品。</p><p><strong>白粬</strong></p><p>白粬是永春傳統特產,閩南話叫“白殼”,在永春與榜舍龜、麻棗、橘紅糕、金橘齊名,已有幾百年的歷史。白粬是圓形,質地潔白,大小形狀類似銀圓,故又稱“白銀”。白粬做工考究,全部過程除磨漿外都只能是手工制作,制作流程較為復雜,需要經過十道工序才可以制成。白粬煮食便捷,入口滑嫩,甜咸隨意,風味獨特,清涼解渴,是解暑的好食品。</p><span class="copyright">免責聲明:</span>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