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1-20閱讀(22)
每年夏天,隨著高考錄取工作的進展和高校入學通知書的送達,不少學子們在拿到高校錄取通知書后,發現學校對于是否遷戶口并沒有統一的硬性規定,而是依新生本人意愿決定是否將戶口遷往學校,大一新生的戶口遷還是不遷?成為家長和考生糾結的問題之一。

一、戶口遷入學校后有其便利性
1、便于就業及考當地公務員等。
某些用人單位要求畢業生擁有本市戶口,特別是在北上廣深等一線都市就業時,有無本地、本市戶籍無形中往往視為一種競爭優勢。
2、便于及時辦理個人證件。
如身份證等遺失證件后的補辦、辦理出國簽證護照等,省去了就讀高校與生源地之間路途奔波等諸多之苦。還有再比如考駕照無須辦理暫住證等。
3、檔案。
檔案是進入公務員、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的重要資料。畢業后可將個人檔案等放到當地省人事部門托管,便于享受一些城市配套服務,如便于在高校所在地購房,手續相應要簡便些。在當地學習駕車等不會因為戶口產生額外的費用,或者不需要辦理居住證等等。
需要說明的是,新生即使將戶口遷到高校也只是集體戶口。畢業離校時尚未落實就業單位的畢業生,本人要求戶口人事檔案保留在學校并辦理相應的畢業生戶檔關系留校申請手續的,其戶檔關系按政策規定可免費由學校保存若干時間(一般為兩年),兩年內擇業期內畢業生已落實就業單位,并且單位所在地的地市級畢業生就業主管部門批準同意負責其檔案、戶口的管理,在簽訂正式有效的協議書后,畢業生可依據《報到證》辦理派遣手續,在規定報到的期限內將其檔案和戶口轉至單位所在地。兩年后工作仍無著落,學校將通知畢業生回校辦理戶口遷移,將其戶口遷移回生源所在地。

二、戶口不遷出的理由
1、畢業后打算回原籍的。
畢業生畢業時未找到工作而將其人事檔案關系放在學校或當地畢業生人事主管部門托管一般是有規定期限的(后者是收費的),達到期限時在高校所在地找不到工作,還是要打回原籍的。如果畢業生考慮今后回生源地創業與發展,大可不必來回折騰。
2、農村戶籍且不愿意外遷的。
對于來自農村的新生,將戶口遷到高校容易,但將來遷回來恢復農村戶口時相對困難,根據當地現行的戶籍政策則可以遷回生源地,但不再是按原農村戶籍落戶,而是按城鎮戶口落戶,也就意味著現在農村戶口一旦遷出就很難再遷回了,所以農村戶口遷出后今后難以享受農民相應承包土地收益的分配權時(據了解:經濟發達地區的某些農村集體分紅的收入按人頭可達數萬元至數十萬以上,如果遇上拆遷補償,收入則更加可觀;即使是欠發達地區的農村至少事實上發揮社會保障功能的那份土地對農村人而言也是一種可貴的財富資源),以不遷為好。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等文件規定,除法律對承包地的收回有特別規定外,在承包期內,無論承包方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只要作為承包方的家庭還存在,發包方都不得收回承包地。按理說,農村戶口遷入學校后,在校大學生仍保留承包地的,在上學期間無固定收入且還要支付各種費用,應享有承包土地收益的分配權,如作為原有農村集體一員分享到城鎮化進程和城鄉統籌建設帶來的福利待遇等。但問題在于屆時“農轉非”后的學校集體戶口倘若再遷回去,當恢復其農業戶口的可行性不大時,考慮到原農村戶口的綜合整體受益效應,還是以不遷為好。
3、有特殊政策的生源地。
有些新生在生源地根據政府相應政策可享受一定的補貼與優惠待遇,如來自西部及偏遠省份生源地的貧困生、定向生,在就讀期間的生活補貼及以后工資待遇上,國家均有適度的傾斜政策,有的回原生源地定向就業后還可作為當地各級政府的后備干部培養對象等,考慮到適合畢業生自己的志向與發展,以不遷為好。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1473.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